查看原文
其他

【跨年试译】《古代希腊世界的阶级斗争》(0):写在前面的话

石晨叶 古典乱炖 2023-10-15

圣诞节到山里去玩。到地方发现失算了,住的地方没有wifi,手机网络也很感人,基本是“与世隔绝”。但好处在于,我终于有时间重读了G.E.M. 德·圣·克洛瓦(Geoffrey Ernest Maurice de Ste. Croix)的《古代希腊世界的阶级斗争:从古风时期到阿拉伯人的征服》( The Class Struggle in the Ancient Greek World: From the Archaic Age to the Arab Conquest)。博论期间就一直想再读一遍这本书,但这么大部头,要过一遍也需要很大勇气。

就本人愚见,1981年出版的《古代希腊世界的阶级斗争》(下文简称《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史观在希腊罗马研究领域最杰出的著作。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德·圣·克洛瓦阐明了如何将阶级斗争的概念放到古代奴隶经济社会,他追溯了经济矛盾与阶级斗争如何促成了希腊世界僭主制与民主制的兴起,最终也造成了希腊城邦在罗马时期的衰落。在40多年后的今天,德·圣·克洛瓦的很多观点可能需要修正,尤其是对罗马帝国和古代晚期的论述。但瑕不掩瑜,他系统的理论学习、扎实的史料积累以及与其他时期历史研究的广泛互动都让本书成为了古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上乘之作。

据我所知,这本马克思主义史学巨著尚未和中国读者见面。所以我也想做一些简单的翻译工作,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书的部分内容。受版权和精力所限,我很难抉择究竟翻译哪一部分。本书中精彩的论点很多,对国内古典学而言,对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的比较可能更有趣。但是,我还是选择了他在第二章中阐述自己阶级观点的部分。其中,他也对同时代的其他著名著作做了批评(比如芬利的《古代经济》)。此外,我也想提醒大家,虽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家喻户晓,德·圣·克洛瓦的很多观点和我们所学的也很类似,但是其中的细微差别却很多。比如,他虽然称希腊罗马社会为“奴隶社会”,但理由却和国内课堂上教的“五大社会形态”不完全一致。

本节全文很长,德·圣·克洛瓦在其中分了小节,为了方便追踪内容,我给每个小节加了个标题。当然,我的翻译肯定有很多讹误,我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非常浅薄,史料功底也不足以诠释这本巨著。为了把错误率降低,在他引用马恩原文时,我直接参考了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内容(不要问为什么我电脑里有《马恩全集》)。在他批评其他著作时,我也尽量在渣网的情况下,回去参考原著。 

最后,简要介绍一下德·圣·克洛瓦的生平吧。他的姓是典型的法国贵族姓,他的祖先可能也是在17世纪,路易十四迫害新教徒时逃亡了英国。他本人与中国渊源颇深。1910年生于澳门,德·圣·克洛瓦在香港圣约翰座堂受洗。4岁时,父亲去世,德·圣·克洛瓦举家搬回英国,他也开始学习法律,并于22岁时成为了律师。也是在律师从业期间,他开始成为左派,并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甚至前往苏联学习,但在斯大林上台后失望回国。36岁时,他进入伦敦大学学院(UCL)学习古代史,而伦敦大学到现在依旧是英国相当“左”的学府。这期间,他接受了从青铜时期到阿拉伯入侵这长时段系统的古代史教育。如此综合性的教学也为他日后纵观古典社会,做长时段研究奠定了基础。之后他在伦敦政经、伦敦大学任教,并最终在牛津任职定居。

他影响最大的著作可能并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无论是德·圣·克洛瓦对前432年梅加腊条约的解读、对修昔底德和霍布斯的比较还是对斯巴达政体的分析都让这本书成为希腊史学习的必读书目之一(这句话不负责任,因为我是做罗马史的)。最后的最后,虽然大家都觉得德·圣·克洛瓦最喜欢的古代作家是修昔底德,但是不止一个牛津的老先生和我说过:他最热衷的是波利比乌斯(Polybius)。想来也是,波利比乌斯大概是古代西方史学家中第一个真正有国际视野,并且对历史作完整理论化解读的人吧。

下一篇开始就进入正文了,不好意思废话太多了。但愿没有人真得读这篇文章跨年。。不然也太可怜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