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经磨砺怎成“材”:《科技湘军勇登攀》第二集《铸剑》正式推出

攀登向上的 科技湖南 2024-04-30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从广袤田野到湖海山川,从浩瀚苍穹到神秘深海,从国家所需到人民所盼,在三湘这片创新热土上,一代又一代湖湘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为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奉献青春、挥洒热血,在国家科技创新的各个领域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辉煌成就。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特别策划十集系列特别节目《科技湘军勇登攀》,通过十位湖湘科技工作者的倾情讲述,回首湖南科技创新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再现科技湘军以身许国、勇攀高峰的奋斗历程,深刻诠释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点燃三湘大地的创新热情。

今天推出第二集《铸剑》,以黄伯云院士团队攻克炭/炭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为主线,讲述他们甘做祖国和人民的“特殊材料”,二十年磨一剑助力大国航空梦的故事。


2023年9月21日,湖南长沙,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成功开试,这是继美国NASA后,全球第二个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可用于各种飞机轮胎、机轮刹车系统、起落架系统的高速动力学特性测试,将为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开启崭新征程。这一天对于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学术委员会主任黄伯云意义不凡——中国大飞机事业的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我国还只能从国外进口民航飞机,飞机上的炭/炭复合材料刹车盘是易耗件,需要定期更换,然而我国无法生产这种刹车盘,不仅需要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而且在购买时往往附有严苛条件,随时面临“断供”的风险。

“国家的需要永远是第一选择!” 1988年,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科技工作者,黄伯云在美国完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业后,毅然在“出国潮”中逆流而行,回国潜心研究炭/炭复合材料,决心研制出中国自己的炭/炭复合材料飞机刹车盘。

当时的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好的实验室,最优越的科研条件,为什么要回中国?“国家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送我们出去,是去留学的,而不是‘学留’的,我们应该回国参与国家建设。”作出这一选择,黄伯云从未后悔,对于他来说,把自己的才智贡献给祖国,才是真正的幸福!

高科技领域充满竞争,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世纪八十年代,炭/炭复合材料技术被美、英、法等发达国家列入了禁止出口清单。面对技术封锁,“只能靠自己!”黄伯云把所有的不甘埋在心里,带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开展研究,历经10余年摸索,终于完成了实验室基础研究,来不及庆祝,他们又紧锣密鼓地投入了工业性试验。

试验一做就是一年,他们守在1000多摄氏度高温的实验炉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打开炉门,取出样品检测各种指标,再放进炉子,揪心地等待结果。经过无数次失败,他们终于做出了珍贵的样品,却在台架试验最后的“终止起飞”测试中出现严重问题,试验数据未能达标。

研究经费几乎用尽,团队士气跌到谷底,黄伯云说:“那是我们最黑暗的日子。”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须经历千辛万苦。”黄伯云带领大家进一步统一认识,迎难而上,又一次投身技术的研发突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走出了一条与国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炭/炭复合材料,改写了中国民航飞机必须依赖进口刹车盘才能落地的历史。自此,中国成为继美、英、法之后,第四个拥有炭/炭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国家。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从项目立项到取得成功,黄伯云团队“磨剑”近20年,团队成员从翩翩少年到两鬓斑斑,从青丝到白发,他们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炭/炭复合材料。今天,随着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投入试运行,黄伯云和他的团队踌躇满志,誓要完成大飞机机轮刹车系统“中国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航空梦再磨一“剑”。




往期推荐

1.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功50周年座谈会在长沙召开

2.沈晓明在娄底调研

3.现代农业科技南南合作暨湘非农业合作论坛在长沙举行

4.“做一粒好种子”:《科技湘军勇登攀》第一集《种子》正式推出

5.看通知 | 2024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指南发布


6.看通知 |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基地申报工作启动




编辑:省科技事务中心

审核:省科技厅办公室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