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机支付十个坏习惯你中了几个 | 科技不无聊

2017-02-16 飞说电台

如今,手机支付越来越方便了,人们动动手指就能随时随地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不过手机支付虽然方便,但背后的漏洞也不容忽视,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隐私泄露甚至财产损失,手机瞬间变“手雷”。手机支付十大坏习惯,看看你中招了吗?

一、嫌麻烦 不设手机屏保密码

不少人为了图省事,干脆不设手机密码,这样谁拿着你的手机都能看,毫无隐私。

二、跳过软件直接通过浏览器购物

在浏览器购物容易出现钓鱼网站,没事还是多走一步,到软件中支付购买。作为一种虚拟产物,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不安全因素,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病毒、钓鱼网站等非法手段获取消费者的一些信息,再加上支付过程的极度简化,更容易对消费者的财产造成威胁。

三、应用程序退出不彻底 智能手机易泄密

一些应用程序我们表面虽然关闭了,但其实它在后台还在运行,可以从后台管理处看见。为保证账户信息安全,在每次关闭软件时,最好选择“退出当前账号”或“注销登录”等来完成彻底退出。

四、不加辨别蹭免费网 陌生wifi藏陷阱

免费的午餐没那么好吃,公共WiFi常被不法分子移植木马及钓鱼网站,不但安全隐患多,而且分分钟盗窃你的个人信息,在外想上网还是多充一些流量更安全。

五、蓝牙保持开启状态

智能手机可以通过蓝牙传播病毒,别人也可以通过蓝牙间谍软件查看你的电话本、信息、文件,修改你的音量,替你拨号等,所以平时没有特殊用途时,请关闭你的“蓝牙”。

六、淘汰旧手机 私人信息删除不彻底

旧手机不处理就出售,里面的个人信息会被拿到你手机的人知晓。手机用户如何避免废旧手机中的数据复活,确保在淘汰手机时个人信息不泄露?专家建议,消费者可以根据信息恢复的原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七、下载手机山寨App

看见应用就下载可不是个好习惯,下载App最好是选择大型的应用商店下载,最起码不会出现木马病毒。建议安装正版安全软件,防患于未然。

八、在手机上存储敏感信息

在手机上记事很方便,但平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将身份证等重要信息保存在手机里,以免给盗贼留下可乘之机。

九、随意点击手机短信链接

不法分子无孔不入,各式各样的诈骗信息让用户防不胜防,有些可以向手机发送欺诈短信,诱使用户安装木马或者登录钓鱼网站,从而获得用户账号密码、资金情况等信息。所以对于活动获奖、邀请你查看相册、提示你密码出现问题等链接,还是不要轻易去点击,应先想办法核实其真实性。

十、不问来历见二维码就扫

二维码的背后可能会隐藏病毒、木马。轻易扫码,手机里的个人信息就有可能被别人盗取。对于来历不明的二维码,特别是路边广告、电梯内广告、广告宣传单、不明网站的二维码,消费者不要盲目扫。

《科技不无聊》

周一、周四定时更新

 《科技不无聊》为您盘点最新的互联网资讯,带来最新的科技测评!对互联网科技感兴趣的小伙伴要订阅关注哦,全网上线更新!

2017年节目升级在企鹅FM抢先更新!

(关注飞说:flyspeak)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正在浏览此文章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收听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