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钴高镍再获新进展,寿命延长何止1倍!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1-12-24
【本文亮点】
1)通过设计电解液,首次在无钴的LiNiO2正极表面原位生成了富含F和B的CEI;
2)实现了无钴的LiNiO2稳定循环,充电到4.4V 循环400周期后,容量保持率>80%;
3)电解液在负极表面可以形成有效的SEI,石墨循环库伦效率>99.99%,Li金属循环效率>99%;
4)LiNiO2||石墨全电池循环100周期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2%。


【前沿部分】
当前,二次电池不断从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扩展到大规模储能系统,不断扩大的储能需求刺激了对高能量密度,成本低,长寿命的电池的研究。截止目前,最常用的二次电池是由LiCoO2正极和石墨负极组成的锂离子电池,但是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却受到基于插层化学的过渡金属正极的限制。考虑到钴金属的稀缺和高成本,富镍的锂镍锰钴氧化物(LiNixMnyCo1-x-yO2,x >0.5)因为拥有更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其中,无钴层状LiNiO2(LNO)正极能够在高平均放电电压(3.8V vs. Li/Li+)下提供270mAh/g的最高理论容量,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虽然能量密度很高, 但是由于不稳定CEI的形成,Ni金属的溶解等问题,LNO在高充放电电位条件(>4.3 V)表现出了很差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相比于其他低镍正极,LNO在4.15V时会因为H2-H3相变产生~7%的体积变化,因此LNO很容易因为过大的应力造成颗粒碎裂。不断的颗粒碎裂不仅会造成正极电子电导降低,还会造成正极和电解液的强烈的副反应。另外,理论计算表明高电位状态下的LNO由于富含Ni4+,表现出热力学不稳定。并且,Ni3+在高电位下非常容易迁移到Li层,造成严重的Li/Ni混杂,进一步加剧了由层状结构向rock-salt相的转变。更严重的是,在普通电解液中,表层的Ni4+极易和电解液产生的自由基团反应,造成LNO表面溶解以及Ni的不间断还原和O2的生成。所以,开发合适的电解液,同时形成稳定的正极-电解液界面是实现LNO稳定循环和电化学性能提升的关键。

最近,美国马里兰大学王春生教授(通讯作者),范修林博士(通讯作者)以及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胡恩源、苏东以及杨晓青博士,在LNO正极材料表面原位生成富含F和B的CEI实现了该材料高容量、长寿命循环:在0.5C充放电循环下可以提供210mAh/g的可逆容量;而且400圈循环的深度放电之后,LNO的容量依然能够保持>80%。相对的是,在 EC/DMC的普通电解液的体系中,LNO半电池在~200圈后容量就骤减到65%。对比之下,更加凸显出了电解液-正极界面稳定性的重要性。另外,设计的电解液能够在石墨负极和Li金属负极表面形成优异的SEI,故对此两种负极材料也可以实现长寿命循环。基于此,利用LNO和石墨配成全电池后,循环100周期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2%。该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Joule上,邓涛为本文的第一作者。 
 
【核心表述】
作者利用加入LiDFOB的全氟电解液(1M LiPF6/FEC:FEMC:HFE,2:6:2)(以下简写为F-262A)原位生成了稳定的富含F和B的正极/电解液界面CEI。相比于元素掺杂(Fe, Ti, Al等),表层包覆(ZrO2, Al2O3, SiO2等)的方法,原位生成的CEI可以在不减少无钴LiNiO2正极的容量的条件下,简单有效地抑制充放电时的Ni的不间断溶解,结构混杂,和体积膨胀收缩引起的颗粒开裂。因此,本文实现了无钴正极LiNiO2在高充电电位(4.4V)下的稳定充放电循环(400周期循环后>80%的初始容量)。同时该电解液还能在锂金属和石墨负极上形成稳定的SEI,使得无钴正极将来有希望应用在锂离子或锂金属电池上。本文强调了界面化学调控的方法,通过研究电解液和正极的界面相来稳定高能量正极,这些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碱金属正极体系。 

图1:合成的LiNiO2正极的物理表征和基于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XRD图谱以及相应的Rietveld精修表明LNO正极斜方六面体,空间群为R3 m。图1B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LNO的颗粒大小为6-10μm,一次颗粒大小为200nm。此种结构可以有效缓解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形变,另外可以提升充放电过程中的传质。图1C给出了半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的GITT曲线,得益于正极的二次结构和全氟电解液中的优异的传质动力学,LNO只表现出了0.1-0.15V的电压滞后,过电势在1/15C也小于40mV。另外从GITT曲线还可以看出LNO的最大容量是264mAh/g左右,接近其理论容量275mAh/g。图1D中的前三圈的CV曲线展示出了非常好的重叠,表明了LNO正极在全氟电解液中具有非常好的可逆性。

图1E和F测试了电池的倍率性能,在不同的倍率下(1/15C 增加到5C),LNO的库伦效率都保持~99.9%,从而证明了LNO具有非常好的倍率性能以及和电解液的良好的相容性。图1G给出了LNO在全氟电解液中0.5C下前200圈的循环曲线:200圈之后,过电势只有略微的增加。图1H的长循环表明,400圈循环之后,LNO电池依然具有173mAh/g的容量,对应81%的初始容量,平均库伦效率大于99.9%。而与之相对应,利用EC-DMC(baseline)电解液的电池,在循环200圈之后容量快速降低至150mAh/g,215圈之后,电池突然死掉。
图2:LNO||石墨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其中LNO正极和石墨负极的容量比为1:1.

图2a,b给出了LNO||石墨全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的循环。在测试时,我们将320mA/g设为1C。对于全电池,在1/5C,1/2C,1C,2C和5C的电流下,可逆容量分别高达151,121, 110,88 和78mAh/g。截止目前,这是倍率性能最好的LNO全电池之一。图2c给出了在2.5V-4.3V循环前100圈的循环,可以看出,前100圈的容量非常稳定,1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92%。相比较而言,而使用EC/DMC电解液的电池,容量衰减急速衰退,库伦效率也很低,这都是因为持续的CEI的形成消耗了电解液,并且增大了界面电阻(图2e),循环200周期后,其容量保持率仅为18%,图2f进一步证明了,我们所设计的电解液体系在石墨上可以形成优异的SEI,能够有效阻止负极与电解液的副反应,抑制电解液的消耗和溶剂的共嵌入。
图3,在不同电解液体系中循环后的LNO正极的表征

在商用的EC/DMC电解液中循环100圈循环之后,LNO正极表面形成大量的不均匀的CEI,并且出现大量的裂纹。对比发现,LNO在F-262A电解液中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一次颗粒和二次颗粒的结构几乎没有变化(图3a)。从图3b,c的元素扫描中也可以看到在F-262A电解液中循环后的LNO表面具有很高的F(15.5%)和B(1.8%)含量,而在EC/DMC电解液中F和 B的含量仅为10.3% 和 0%,这表明了富含F和B的CEI界面很有可能是保持LNO结构稳定和优异性能的关键。为进一步揭示其性能差异的原因,作者对使用两种不同电解液的LNO电池在第一圈和150圈充电之后进行了X射线吸收谱(XAS)进行测试。如图3d给出了Ni元素K边的数据。第一圈充电之后,在262A中的Ni的峰位置要高于EC/DMC中的Ni,这表明了,在F-262A中Ni3+/Ni4+电对得到了充分利用,而在150圈之后,两种电解液中的Ni边的位置到达一致,但是在EC/DMC电解液中的峰值更高,可能是因为在表面累积的Ni2+被氧化成Ni3+导致的。
图4. 正极表面CEI界面层的表征

为了进一步分析LNO正极材料在不同电解液中CEI的组分的区别,作者利用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对循环后的LNO正极进行了分析。图4A是利用Ga2+做的离子轰击在F-262A电解液中循环后的LNO正极颗粒表面留下的坑。图4B、C是对应的轰击出的Li,O,F,B含量随深度的变化。由图可以看出,在F-262A电解液中循环后的LNO的表面富含F和B,其厚度为50 nm左右。而Li和O的分布则相对比较均匀。之后,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正极界面进行了表征,如图4D-4G所示。在F-262A中循环后的CEI只有3nm厚(4D),而对应的在EC/DMC中的界面厚度有30-40nm(4E)。之后又测试了表面的rock-salt NiO的结构。在F-262A中的厚度为1nm(4F),而EC/DMC中的厚度为>20nm(4G)。这些结果表明了含有添加剂的F-262A有助于形成稳定的CEI,从而大幅抑制了正极与电解液的副反应,提升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图5. 利用XPS对循环后正极LNO表面CEI的成分分析。电解液为F-262A。

作者进一步利用XPS对正极表面的CEI成分进行了分析,如图5所示。在F-262A电解液中循环之后,CEI中的C-O(286.5 eV)和C=O(287.7 eV)组分明显要少于在传统的商用EC/DMC电解液中循环后的含量,表明电解液中溶液的分解受到了大幅抑制。相对应的,CEI中Li2CO3和-(CO3)-的含量则高于在商用电解液中循环后的含量。这表明F-262A电解液中ODFB-阴离子基团参与了正极CEI的生成。另外,在F-262A电解液中循环后,CEI中的LiF(685 eV)含量远高于传统的商用EC/DMC电解液中生成的含量。薄薄的一层富含F和B的CEI有效抑制了电解液和正极表面的副反应,降低了Li离子界面的扩散阻力,大幅提升了动力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总结展望】
本文展示了无钴的正极LiNiO2在F-262A电解液中半电池可以稳定地循环。在0.5C充放电倍率下,其可逆容量达到了216mAh/g。400圈后,其容量保持率大于80%,是目前报道的无钴LiNiO2正极的最好结果。此外,与石墨组成的全电池后,其电化学性能也有大幅提升。0.5C充放电电流下,循环100圈后全电池的可逆容量保持在92%以上,远远好于传统的EC/DMC电解液。尽管这些性能与商业的锂离子电池还有差距,但是这些发现为之后发展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锂离子和金属电池提供了启发。
 
Tao Deng, Xiulin Fan*, Longsheng Cao, Ji Chen, Singyuk Hou, Xiao Ji, Long Chen, Shuang Li, Xiuquan Zhou, Enyuan Hu, Dong Su, Xiao-Qing Yang, Chunsheng Wang*, Designing In-Situ-Formed Interphases Enables Highly Reversible Cobalt-Free LiNiO2 Cathode for Li-ion and Li-metal Batteries, Joule, 2019, DOI:10.1016/j.joule.2019.08.004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