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已经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提供了快速的进步,并使得电动汽车的实现成为可能。但是,石墨的还原电位低,需要生成固态电解质相(SEI)来钝化电极表面才能实现长期循环。如果没有生成稳定的SEI,锂离子电池将无法进行可逆充电和放电。为了石墨的循环稳定性,SEI必须具有导锂性,以允许锂离子通过该层传输并进入负极,但它也必须是电子绝缘的,以防止电解液的连续还原。同时,需要SEI更高的稳定性,以提供更多应用(尤其是电动汽车)所需的长循环寿命。SEI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阻碍了对SEI的理解。虽然尚未完全理解SEI的形成机理,但已知SEI是由电解液(溶剂、盐和添加剂)的还原反应引起的,从而导致在负极表面上形成钝化层。许多不同的研究小组报告SEI中存在许多不同的化合物。然而,其复杂性的来源仍不清楚。另外,以前有报道说,SEI在长期循环后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SEI中无机物的含量更高。然而,SEI演化的机理尚不清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术界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盐、溶剂和添加剂在SEI的形成和后续演变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近日,美国罗德岛大学Brett L. Lucht教授对电解液中每个单独组分进行了分析。为了更好的了解SEI的生成和演变,使用了尽可能多的技术对电极表面、本体电解液和气体进行了分析。该文以“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Joule上。LiPF6/碳酸酯电解液在石墨上初始的还原反应。为了简化SEI组分的研究,采用非原位SEM、EDX、TEM、XPS、IR、NMR和OEMS的组合研究1.0M LiPF6-EC二组分电解液的初始反应。通过EDX和XPS的组合,已确定电解液分解产物包含碳、氟、氧和低浓度的磷。IR-ATR分析显示该SEI主要由LEDC组成,这与XPS结果一致。XPS还表明LiF是主要的含氟物质。因此,1.0M LiPF6-EC中形成的初始SEI主要是LEDC(lithium ethylene dicarbonate)和LiF。这些结果与Aurbach及其同事提出的机制一致,也与Xu及其同事报告的最新结果一致(图1A)。从这些初步结果来看,生成了大约50nm厚且由LEDC和LiF组成的SEI,它可以用作有效的钝化层,从而防止进一步的电解液分解和石墨剥离(图1B)。
图4. 含VC(左)或FEC(右)的电解液在石墨电极上生成初始SEI的示意图。 参考文献:Satu Kristiina Heiskanen, Jongjung Kim, Brett L. Lucht,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Joule, 2019. DOI: 10.1016/j.joule.2019.0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