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负极的关键参数。 3.2 负极架构Li是一种相对较软的金属,莫氏硬度仅为0.6,而金属铜(Cu)为3。为了提高Li箔(50 mm)的机械稳定性,常复合一层Cu箔作为背衬。但是,由于铜非常致密(8.9 g cm-3),远高于Li的密度(0.534 g cm-3),它占据了负极总重量的~75%,大大降低了负极的有效容量。此外,铜也会与LiPS发生反应。因此,未来的研究必须集中采用薄的Li负极,将Li注入轻质,坚固和亲硫的基材中,最大程度地减少非活性集流体的重量,同时这也将有助于N/P比的进一步降低。3.3 电解液的分解每进行1次循环,锂金属就发生1次溶解/沉积,形貌在不断地变化。在每个循环中,当电解液与新鲜的Li接触时都要被消耗,造成SEI持续生长。具有苔藓状和树枝状形貌的锂金属不均匀沉积会进一步加剧该问题。在商品化的Li-S电池中,电解液的量是有限的,即电解液一旦被过度消耗,势必导致电池过早失效。四、电池结构体系通常,Li-S电池研究是在扣式电池体系中展开,我们有时可以得到均匀的Li溶解和沉积效果,而发表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一旦放大到软包电池中,负极上不均匀的电流密度会引起锂金属沉积形态的广泛变化,从而影响循环性能。此外,扣式电池的另一个缺点是无效的容积利用。在典型的2032型电池中,电池组分仅占据不到2%的体积。而在软包电池中,这一值>65%。五、结论
图3 作者提出的5个5s原则。 最后,作者提出高能Li-S电池设计的5个5s原则(图3)。载硫量> 5 mg cm-2,碳含量<5%,E/S<5 μL mg-1,E/C<5 μL (mA h)-1和N/P<5。达到这些指标并不意味着Li-S电池商业化之路一帆风顺,我们仍要克服其他问题,努力达成这一目标!参考文献:Bhargav et al.,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ttaining the Critical Metrics, Joule (2020), DOI: 10.1016/j.joule.2020.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