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石墨穿层“硅”衣,这性能好极了!
【研究背景】
金属锂因其理论容量高(3860 mAh/g或2061 mAh/cm3)和低电势(-3.04 V)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LIB)的下一代阳极材料。然而,金属锂阳极充放电过程重复发生锂金属镀覆和剥离,导致SEl膜积累,体积变化,形成死锂、枝晶等严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特殊涂层和电解质体系的多孔阳极设计,以实现可逆的锂电镀和剥离。本文中, 韩国蔚山科技大学(UNIST)的Jaephil Cho教授和英国剑桥大学的Michael De Volder提出设计了一种新型阳极,该电极通过用纳米级的亲锂Si涂层,使工业石墨阳极既能实现表面镀锂,又能保持良好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新型阳极组成的电池能量密度分别为474 Wh/kg和912 Wh/L,与以前的金属锂和石墨阳极相比性能更为优异。
【工作介绍】
图1:石墨阳极和插层电镀机制的示意图。(a)碳纳米管支架的设计图;(b)商业和阳极概念图;(c)石墨电极的截面图;(d)石墨颗粒的截面图;(e)通过水银孔率计测量的石墨孔体积和孔径。
图1所示制备的石墨具有多孔结构,孔隙尺寸为300-500nm,孔隙率约为36%。这表明石墨阳极具有大量空隙可以用来镀锂。理论上讲,所有空隙都填满锂的石墨阳极的能量密度为963mAh/g,这比天然石墨360mAh/g高出2.5倍以上。为了避免SEI膜和锂枝晶导致的短路,本文用CVD法在石墨颗粒上涂覆Si颗粒以确保均匀镀锂。图2d显示,通过5 wt% Si涂覆后获得了15nm的非晶Si层。太薄的涂层(2 wt%)电池寿命较差,这可能是由于部分未涂覆部分石墨与锂直接接触。而较厚的涂层(7 wt%)由于锂化过程Si发生溶胀而失效。
图2e-i比较了标准石墨电极和嵌入Si合金化后的Si/G电极。2j,i展示了石墨电极G和石墨嵌硅Si/G电极的横截面。限制容量为600 mAh/g,以0.5C倍率循环20圈后,Li/G@液体电极的顶部覆盖了30 μm以上的副产物包括死锂和SEI等,导致严重的电池损坏(图2j)。图2i经过20圈循环后Li/Si/G@固态电解质体系没有任何死锂和SEI膜形成。
图2:(a-d)循环前后石墨(G)和硅嵌石墨(Si/G)的概念图和对应的SEM图;(e-h)电镀循环前石墨(G)和硅嵌石墨(Si/G)的概念图和对应的SEM图;(i-l)20圈后Li/G液相电解液体系的图和Li/Si/G固态电解质体系的图。
图3:Si/G阳极的电化学性能:(a,b)Li/G@液相电解液和Li/Si/G固态电解质电压曲线;(c)两种电极的LSV;(d)GITT测得的两种电极的过电位。
图3a,b展示了不同阳极体系电池的电压曲线。限容600mAh/g,电压1.5V,以0.02C倍率放电,Li/G液相电解液和Li/Si/G固相电解质两者都表现了可逆性。曲线中展示了三种不同储能阶段(i)剥离锂;(ii)石墨脱嵌;(iii)合金化;Li/G液相电解液体系曲线包含了230mAh/g锂剥离和290mAh/g石墨脱嵌过程。而Li/Si/G固相电解质有65mAh/g锂剥离,320 mAh/g的石墨脱嵌和165mAh/g 的Si/C合金反应。这些曲线之间的差异是Li/G@液体体系中石墨脱嵌的能力有限,这反应了它在Li镀层中降解的情况。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图3c)也反映了这三种能量存储机制和两种电极的差异。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分析 Li/G@液体电极的过电势和IR分别为75和20mV;Li/G@凝胶电极的过电势和IR分别为85和25 mV;而Li/Si/G@凝胶的则为32和11 mV。
这说明镀锂过程严重影响了石墨阳极的性能。与液体电解质相比,固态电解质略微增加了过电势,但它可以稳定界面副反应。
图4:阳极的循环性能:(a)脱嵌锂能力的循环图;(b)Li/Si/G@固态电解质在0.5C下的循环性能
图4测试了电池的循环性能。几十小时后,Li/G电极的Li剥离电位迅速上升,而Li/Si/G的剥离强度在150小时内保持不变,这再次证明了Li/Si/G相比Li/G电极在Li电镀阶段的优势。限制电压在1.5V时,纯石墨电极20圈就失效。而凝胶电解质可以循环75圈。另外,限容551mAh/g的Li/Si/G@固态电解质循环200圈还显示出了出色的容量保持率(>99%)。
图5:各种阳极循环性能对比:(a)0.5C倍率循环容量;(b)0.5C的库伦效率;(c-e)首圈,20,50圈循环的EIS。
图5a,b中测试了不同电极的循环容量和库伦效率变化。石墨电极液相体系20圈就失效,厚涂的HSi/G和HLi/Si/G也很快发生损坏,这是由于厚涂的其机械应力会对电极造成破坏。图c-e分别测试了不同电极循环后的EIS数据。20圈的循环后,Li/G电极和Li/Si/G@固态电解质体系的阻抗都减小,这是循环过程的激活效果。50圈后,Li/G电极阻抗增大,而Li/Si/G@固态电解质体系阻抗依旧很小,这也说明了Li/Si/G@固态电解质体系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结论】
本文中对商业石墨阳极进行开发改进,结合了商业电极的稳定性与金属锂阳极的高能量密度两者优点,通过在石墨上涂覆Si纳米层引导电池循环中锂的均匀电镀。在半电池中达到551mAh/g,3.35mAh/cm2和656mAh/cm3的比容量。同时保持了91.8%的高库伦效率和200圈的稳定循环。全电池比能量达到474Wh/kg和912Wh/L。该新型阳极的良好性能,证明了锂阳极具有工业化应用的可能。
Yeonguk Son, Taeyong Lee, Bo Wen, Jiyoung Ma, Changshin Jo, Yoon-Gyo Cho, Adam Boies, Jaephil Cho and Michael De Volder, High energy density anodes using hybrid Li intercalation and plating mechanisms on natural graphite, Energy Environ. Sci., 2020, DOI:10.1039/D0EE0223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