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议程发布】杨勇/祝红丽/戚兴国/曹余良/吴凡/周伟东/明军/晁栋梁/林紫锋/彭慧胜/Joule朱昌荣等报告嘉宾将出席庆典!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2-06-09
一、主办单位


主办:能源学人

联合承办:超凡知识产权、天目湖钠电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

二、活动时间


2022年1月14日,本周五上午8:20-12:40

三、活动形式:线上直播


观看方式1:微信视频号(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扫码后进入如下页面,如图点击后即可进入直播间观看。


如果手机端不方便,可以登录上微信电脑端,将直播分享给自己后,在电脑端打开


除以上方法,您还可以点击预约直播哦


观看方式2:哔哩哔哩(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电脑端:http://live.bilibili.com/22456349


四、支持单位(5家投资机构,(31本期刊))


五、活动议程


六、报告嘉宾介绍


1


杨勇  教授


报告主题:电化学储能技术及其发展

杨勇教授现任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英国牛津大学访问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电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及表面物理化学。曾荣获美国电化学会电池分会技术奖(2020),中国电化学贡献奖(2017),国际电池材料协会(IBA)技术成就奖获得者(2014),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9),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现担任国际知名电池杂志J. Power Sources(IF=9.13)主编,国际电池材料学会(IBA)第一副主席,国际锂电池会议(IMLB)执委等学术兼职。先后承担包括国家973、国防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及其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50余项,同时也与多个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如Nature Energy, Nature Nanotechnology, Science Advances和Nature Comm.上正式发表论文400余篇,引用近15000余次(H=64),申报中国发明专利等50余项,已获授权40余项。近5年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与邀请报告50余次。撰写学术著作或专章5部。其中“固态电化学”一书获得中国化工学会专著一等奖,已培养毕业博士后、博士、硕士100余人。

2


祝红丽  教授


报告主题:大规模储能液流电池和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

祝红丽,现任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教授,东北大学先进与智能制造项目主任。Northeastern University US News全美排名49, 地处历史悠久的波士顿. 她的团队专注于电化学储能、可持续材料和先进制造的研究。目前谷歌学术引用>13,100,H因子56。2012-2015年在马里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纳米纤维素、储能、柔性电子等方面的研究。 2009年至2011年,在瑞典KTH皇家理工学院从事材料科学与天然木材可降解和可再生生物材料加工研究。她的专长是能源储存和环保天然材料的研究,从可再生资源到中性碳的新型高价值生物材料的设计和应用,以及 R2R 制造。在储能方面,她在东北大学的研究小组目前重点研究大规模储能液流电池和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

课题组主页: 

https://coe.northeastern.edu/research/hongli_group/

3


戚兴国  博士


报告题目: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展介绍

戚兴国,男,博士,中科海钠材料部总监。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为凝聚态物理。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材料物理与化学,主要方向为钠离子电池材料及其产业化。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上拥有8年的学习研究经历。期间共合作发表论文38篇,H因子23。申请专利28项,其中5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2015年起负责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成功建设了百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中试生产线,并开发出多款正负极材料。共同完成钠离子电池在全球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车及全球首座100KWh、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上的示范应用。

4


曹余良  教授


报告主题: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高稳定电解液的研究

曹余良,博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近年来主要研究工作是电化学能量储能材料及新体系,研究重点为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和安全性电解液。近年来在Nat. Energy、Nat. Nanotech.、Chem、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60余篇,他引22000余次,h指数为80,ESI高被引论文23篇,5篇论文被选为ESI 1‰热点论文,连续四年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年度“高被引科学家”。

5


吴凡  教授


报告题目: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科学家工作室主任、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2007-2011浙江大学材料学学士,2011-2014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材料学博士,2014-2016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2016-2018哈佛大学研究员。2019年1月起任现职。获2020年全国未来储能技术挑战赛一等奖、华为优秀创新人才奖、华为创新探索团队奖、江苏省青年双创英才、常州市突出贡献人才、常州市十大科技新锐、常州市领军型创新人才、常州市五大明星城建设先进个人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纵向项目及企业横向合作项目10项。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科院海外杰出人才引进计划及中科院海外杰出人才引进计划-B类择优支持。

6


周伟东  教授


报告题目:多层复合固态电解质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周伟东,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师从材料化学专家中科院化学所李玉良院士,博士后师从美国康奈尔大学电化学专家Héctor Abruña院士以及“锂电池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John Goodenough院士等国际著名科学家,在JACS,Angew, Adv. Mat.,PNAS等著名期刊发表60余篇研究论文,SCI 他引>8000次,H-index 46。并获批国际、国内专利8项,成果转化1项。曾在美国通用汽车研发中心和A123电池公司任职,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2项,北京市科委项目1项,BASF正极材料开发等多项横向课题。周伟东课题组目前主要从事固态电解质材料基础研究、固态电池设计、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的工程化开发等课题。

7


明军  研究员


报告题目:电解液及电极界面建模

明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课题主要包括金属(离子)电池材料及电解液关键问题及技术等。研究内容立足于基础,以解决企业界在电池材料制备、电解液配方以及电池设计等方面的难题为目标,服务于电池产品的实际应用。首次提出Li+溶剂化结构对电极稳定性的重要性,重新认识电解液添加剂作用,以及构筑解释及预测电极稳定性的分子界面模型。近5年在Adv. Mater.、ACS Energy Lett.、Adv. Energy Mater.、ACS Nano、Adv. Funct. Mater.、Nano Lett.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与电池研究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70余篇,H-index 39。目前,申请美国发明专利4项,中国发明专利3项。

8


晁栋梁  教授


报告主题:水性锌电化学及其储能器件

晁栋梁,博士生导师、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Materials Today Energy副编辑,上海市及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主要从事新型高安全、低成本、可大规模储能器件的电荷存储机理和应用研究。曾获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奖、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优秀青年基金、澳大利亚研究新星奖、RSC优秀研究员奖、Springer优秀图书奖、国家优秀留学生奖等。目前,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SCI期刊论文100余篇,1/4以上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引用13000余次,H指数为53。

9


林紫锋  教授


报告题目:二维MXene材料制备与电化学储能

林紫锋,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特聘专家。法国图卢兹大学博士、博士后,师从法国科学院院士Patrice Simon教授及Pierre-Louis Taberna研究员。从事二维MXene材料及电化学储能研究,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Society Review、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英文专著一本。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青年项目(2019)、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2020)等项目资助。获2021年度英国皇家化学学会Horizon Prize、2020年IFAM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四川省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10


彭慧胜  教授


报告题目: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的连续化制备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主要在高分子纤维器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创制了多尺度螺旋复合纤维,揭示了电荷在高曲率纤维表界面快速分离与传输的机制,提出了纤维电子器件的设计思想,赋予纤维发电、储能等全新功能,提出了高分子纤维电子新方向。在Nature(3)、Nature子刊(9)、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Phys. Rev. Lett.(合计100)等期刊上发表了300多篇论文。SCI他引2万多次,H指数86。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78项,其中36项实现了转让转化,制定了2项纤维器件行业标准。通过专利转让和与一批中外企业合作,开发出系列纤维材料与器件产品。指导的2名博士生因为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青年化学家奖、4名博士生获得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优秀博士生奖(2名金奖和2名银奖)、1名博士生获得全球创新创业总决赛亚军,指导的博士生还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科学通报》副主编、ChemNanoMat编委会共同主席和Adv. Funct. Mater.编委。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1


朱昌荣  博士


Joule期刊副主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