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丨杨绛: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全文长 1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2 分钟
精彩导读
年少无知时,以为读书学习是天底下最熬人的差事;长大成人后才明白,读书是世间最公平、最好走的路。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
01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诗中写道: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意思是说,读书可以使人做高官,获厚禄,娶美眷,住大屋。
想要高薪,学历不够,就只能拿着微薄的薪水。
想要升职,学识不够,就只能做着最底层的工作。
无论是为了做学问、拿文凭、谋职位,都免不了一番苦读。
等到了一定的境界,读书就不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
而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
杨绛曾在《读书苦乐》中写道:
“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入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
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对质。”
此中乐趣,不足为外人道也。
02
读书苦,也不苦
读书学习,钻研学问,当然要下苦功夫。
可若是与世间其他的苦处相比,读书的苦,又是一种难得的福。
读书的苦,是枯燥乏味,是在别人到处玩耍的时候,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而生活的苦,是在泥里打滚,在人前应酬,比起干干净净坐在书桌前,哪个更苦?
年少时吃读书的苦,就是为了将来少吃些生活的苦。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打包还给你。”
你要相信,吃过的苦,读过的书,总有一天会铺成脚下的路。
03
读书,永远不怕晚
《颜氏家训》有言:“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意思是,人年幼时读书学习,就像清晨的天空升起了太阳;等到上了年纪才想起读书学习,就好比燃起蜡烛在黑夜中前行。
可即便是这样,比起那些终身不读书,睁着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的人,还是要强许多。
杨绛先生酷爱读书,并将这一习惯保持了一生。
哪怕是到了耄耋之年,丈夫、女儿相继离世,杨绛仍旧独自坚持读书、写作。
接连创作出《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等散文,又捐出自己与钱钟书的稿酬,在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鼓励家境贫寒的学子继续读书。
往期精彩
◀荐读丨9幅漫画告诉你:真正的教育是什么?
◀荐读丨“自我控制力”与学生成绩呈正相关!这6条关于培养学生自制力的建议送给教师
◀荐读丨洛阳“段子手”校长走红!“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分数这么少,哪都去不了!”
◀荐读丨校长的第一使命,是发现并赋能一支优秀的中层团队
来源丨时局参阅
编辑丨校长派
出品丨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