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程红兵:面向未来的课程改革,社会、国家、家长、学校何为?

校长派 2021-09-14


全文长 97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11 分钟



作者 | 程红兵,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创校校长

有未来学家预言:未来20年,现在世界上60%的职业岗位将消失。无独有偶,牛津大学、耶鲁大学一个项目小组共同研究预测未来职业变化,他们做出了十分具体的预测:


2019年年底,牌友将失业,你喜欢什么等级的对手,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智能机器人;

2021年年底,洗衣店店员将失业,因为智能机器人折叠的衣服比之人类更加平整;

2022年,专职游戏玩家将失业,智能机器人完胜职业游戏玩家,完全可以取代游戏玩家;

2023年,速记员将失业,智能机器人记录的文字更加准确;

2024年,接线员将失业,智能机器人接听、回复效果更好;

2024年,低级程序员将失业,完全被智能机器人取代;

2025年,播音员将失业;

2026年,口语翻译将失业;

2027年,驾驶员将失业,快递、士兵将失业;

2031年,售货员将失业;

2032年,专业翻译将失业;

2049年,作家将失业;

2050年,医生将失业;

2059年,大学教授将失业;

2060年,有一半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


上述预测,有些内容我未必赞同,比如说作家将失业,这种预测就不完全正确,因为真正伟大的作家是十分具有创造性的,智能机器人充其量只能是标准化的创作。再比如说教授将失业,我想同样也是如此,词典型的教授也许可以由智能机器人取代,但那些极富有创造力的教授,我想也是不可替代的。再比如说医生将失业,也不完全准确,医生除了诊断病情、实施治疗之外,还有给予病人以精神关怀的作用,也不是智能机器人所能完全替代的。而且具体到哪一年将会有什么职业将消失,如此精确的具体预测,难免也会出错。


但我仍然相信,未来社会生活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人工智能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实,这将是毫无疑问的。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思考:如此巨大的社会变化,教育将如何从容应对?当然,我们首先要了解未来世界的基本特征,至少我们已经深切感受到:现在我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


未来社会,技术的变化速度会超过人类的适应速度,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著名记者杰夫·豪联合写作专著《爆裂》,在《爆裂》书中总结了未来世界三大趋势:“不对称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其实我们已然深切感受到当今社会已具有这三个明显特征,未来社会这三大特征将更加凸显。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经说:“21世纪全世界最重要的产品:不再是工厂车辆武器,而是人体大脑思维——所以世界的重心,将逐渐从跨国公司,转向那些杰出的学校。


未来社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一个重要的反应就是把重心投放到学校,期望能够促进学校的改变。不少有识之士希望帮助学校发生变革,他们当中有些人甚至于干脆直接进入学校,亲自主持学校变革,事实上欧美发达国家就有许多来自学校以外的金融界人士、经济界人士、企业界人士亲自办学,办一些全新理念、全新课程设置的学校。国内也同样出现教育以外的有识之士亲自下水办学这种现象。


早在一百多年前杜威就说过:“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毫不客气地说,今天的学校仍然存在着大量“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这种现象,有人曾经说过“学校是最保守的地方”,此言的确不虚。改变学校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哥顿·布朗曾经说过:“要当一名教师,首先要做一个预言家,你的教育不是为了今天,而是要为学生们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谁该做预言家?社会各界应该做预言家,政府应该做预言家,家长应该做预言家,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同样应该做预言家。


预言什么?预言:未来社会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未来社会将会留下什么职业?未来社会将会增加什么职业?未来社会需要公民具备什么核心素养?



01

面向未来,社会何为?


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社会各界都做出了很大的反应。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代表的是社会精英力量,做出了积极反应,他们重新定义知识,重新定义学习,重新定义教育,重新定义培养目标。


重新定义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在这份报告中,他们重新界定知识,认为知识的内涵包括: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态度。这个界定与我们以往所理解的知识的内涵有什么区别?


笔者以为,重要的区别在于我们以往所理解的知识,更多的是静止状态下的知识,即信息本身,而学校教师、学生理解的知识更多的就是教科书所承载的信息;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界定的知识、所强调的知识是动态的知识,人们以怎样的价值观、态度去对待知识,具备怎样的技能去理解消化知识、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去创造新的知识。


两种知识内涵差异非常明显,我们的学校教育到底是应该教给学生静态的知识,还是应该教给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素养?很显然,前者是死的知识,后者是活的知识。碎片化的、静止的知识不再是力量,对待知识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如何整合与运用知识才是力量,在信息社会里,碎片化知识随处可得,这样的知识不再是力量,但是怎么把碎片化知识进行整合,怎么运用知识,这才是关键。


重新定义学习



世界银行发布旗舰报告《2018年世界发展报告》,其中用一个章节谈教育,这是世行第一次把目光聚焦于教育,针对教育发展展开专项讨论,这个章节的标题叫《学习以兑现教育的承诺》,其中提到“如何确保学校教育带来真正的学习。


“学习以兑现教育的承诺”其潜台词是说现在的学校教育没有兑现教育的承诺,“如何确保学校教育带来真正的学习”,其潜台词是说当下的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没有带来真正的学习。这显然是金融界对学校教育表达了一种不满,也是表达了一种期许。那么我们自然要问:何为真正的学习?


有专家说真正的学习就是:由分科的学习走向综合的学习;由文本的学习走向实践的学习;由单一的学习走向混合的学习。我以为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以后者取代前者,事实上,当下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分科的学习、文本的学习、单一的学习,因此我们现在应该改变这种状态,让学校教育强化综合的学习、实践的学习、混合的学习,但不能、也不可能取消分科的学习、文本的学习、单一的学习,也没有必要取消,因为这些学习方式同样是有意义的、不可或缺的。


还有专家认为,真正的学习就是由基于课本的学习走向基于标准的学习,由概念离散的学习走向观念聚合的学习,由符号记忆的学习走向深度理解的学习。同样也是这样,不是由后者取代前者,而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强化后者。学习效益重要指标不能再停留在考试分数本身上面,而要搞清楚分数背后的东西,要考察分数所代表的学生的理解力,所谓理解力包括整体思考的能力,洞察问题的能力,想象力、类比力,直觉力,解释力,等等。这些是学校教育应该关注的所谓结果,即教育的重要成效。


重新定义教育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7年7月20日发布报告《影响教育的趋势聚焦》。该报告指出:在这个背景、文化、语言与宗教日益多样化的“超级多元化时代”,教育系统面临两个重要责任。必须调整教学与学习,以反映并回应多样化,满足所有人的教育需求;作为个体初始社会化的主要社会空间,教育在培养跨文化技能中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实现两个责任?首先,教育内容必须适应种族、宗教和文化多样化;其次,学校要通过明确的教学,培养接纳多样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认可学习和认知的多样化并调整教学策略;最后,在知识构建中要考虑多个视角,以体现多样化。很显然,这份报告强调教育要多样化,表现在内容上要多样化,态度价值观要适应多样化,学习要多样化,学习的视角要多样化。



重新定义培养目标



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提出“21世纪未来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他们认为,重要的软实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这些就是他们理解的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组织的PISA考试,每隔3年,PISA就增加一个新的测试元素:2015年新增“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8年新增“全球胜任力”;2021年将增“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所有增加的这些元素都是他们认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学校教育应该确立的培养目标所在。


02

面向未来,国家何为?


面向未来变化,社会各界的反应一定会影响政府的政策。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核心素养的国家教育战略。中国政府制定的核心素养直接影响课程标准,影响学业质量评价。


核心素养



面向未来,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相继提出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时间长度而言,涉及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内容跨度而言,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美国出台的核心素养就是发展关键的未来技能,它包括:创造力与想象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沟通,合作,品质教育,以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中国教育部课题组提出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这个文件的出台,直接影响了整个基础教育界。


课程标准



教育部课题组研制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直接影响了课程标准,2017年高中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直接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所有学科,也就是所有学科都提炼出相应的核心素养。


中国课程发展经历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从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这样两个阶段。新修订的课标是学校课程的思想龙头,是学生发展的路线地图,是指导教学的基本标准,是决定考试的根本依据。


以语文新课标为例,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必须面向问题,注重整体,讲究整合,与过去的教学模式有内在的区别。有文本,但不以文本为纲;有知识,但不求知识的系统与完备;有训练,但不把训练当作纯技巧的分解训练。语文阅读由单一而多元,强调多而丰富;由熟知而真知,强调精而深刻;涉及多元化、多层次、多视角、多关联的阅读领域;讲究递进式、交互性、立体性、融通性的阅读效果。


再以数学新课标为例,数学教学目标经历了三个阶段:“双基”阶段,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基”阶段,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六个核心素养”阶段,即数学新课标提出的六个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就是数学课程目标追求让学生“三会”: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素养;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素养。


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选修课,将结束统一数学的模式,而代之以分类分层教学:A课程供有志于学习数理类的学生选择;B课程供有志于学习经济、社会类和部分理工类的学生选择;C课程供有志于学习人文类的学生选择;D课程供有志于学习体育、艺术(包括音乐、美术)类的学生等选择;E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发或选用的课程,也可以是社会团体为中学生开发的课程,包括拓展视野、日常生活、地方特色的数学课程,大学数学的先修课程等。打破僵化一统的数学教学模式。


学业质量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直接影响学业质量的相关定义,新课程标准分为三个水平:高中毕业应当达到的要求,也就是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依据;高考的要求,也就是高考的命题依据;基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某些内容,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提出的要求,可以作为大学自主招生的参考。新课标对考试要求,命题更加重视:应用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很显然,新高考价值取向已经不同于老高考,老高考唯分数论,个性缺失,一考定终身,新高考强化综合素养,突出全面发展,设置自选科目,给了考生个性选择的机会,一年两考,机会均衡。



03

面对未来,家长何为?


面对未来的社会变化,家长这个重要的群体也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一种是只顾眼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一种是放眼长远的正确理念。


只顾眼前



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多数家长的心态是着急,他们直接喊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响亮的口号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眼前就占据最好的教育资源,不惜一切手段抢夺优质学校的学位。于是竞争从高中一直下延到幼儿园,高中择校,初中择校,小学择校,幼儿园都要择校,竞争异常激烈。家长的心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态,家长着急导致学生着急,现在学校里学生浮躁的现象比以前增加了,学生中的抑郁症比以往更多了。


家长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教学,现在一些家长已经不满足于择校,甚至直接开始干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只要是有利于分数提高的,他们就赞同,甚至要求学校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反之,如果是对考试分数没有直接关联的教育活动,他们就反对。短视,狭隘,是这些家长的基本思维特征。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学习知识,多掌握技能,考试多拿分数,这“三多”就是这部分家长的直接诉求,他们直接加剧了学校学生竞争的激烈氛围。


放眼长远



现在也有许多文化水准相对较高的家长,他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再那么急功近利,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曾任腾讯高级副总裁的著名搜索专家吴军说过:“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拥挤,因为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因此,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笑到最后的人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吴军的话很具有说服力,如果家长都是以短跑的心态要求孩子去跑人生的马拉松,这样的结果必然不可能持久,失败是必然的。


我们欣喜地看到,有一些家长已经树立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能够基于孩子的幸福人生思考,能够从培养孩子的基本素养着眼。有位家长给孩子的信这样写道:“父母不希望你成为运动健将,只是希望你有健康的、充满活力的身体;父母不需要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你需要有一双寻找美的眼睛和懂得欣赏美的心灵;父母不需要你门门功课都优异,但希望你对知识要终身保持孜孜以求的劲头。”回到教育的本体,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教育观念、立足长远的教育理念。


04

面向未来,学校何为?


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学校应该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迎接挑战,适应变化。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现代化



学校要确立面向未来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目标现代化。


1.情意目标关于情意目标,不同的学校有并不完全相同的表述,归纳起来无非就是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事业。


对待自己要诚意、静心,要力戒浮躁。对待他人重要的一点是宽厚、包容,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势必产生“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励志口号和与之相关的培养方式,最后的结果就是培养狼性文化。好的教育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厚道的人。对待事业要有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一个人的事业成就不在于他的智商高低,而在于他对事业的专注和持久,专注和持久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要素。


2.智能目标面向未来社会、未来世界,学校的智能目标要与时俱进,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


知识的整合能力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概念间的关系、信息的分类整合、知识的有效迁移。高阶思维能力更强调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作创新能力。跨文化理解力,顾名思义是指跨越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具备跨文化理解力的人,能在不同的文化空间自由穿梭,能够在不同的话语方式当中自由切换,能够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当中自由调频。读懂别人的文化,理解别人的表达方式;同时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语义思维,理解自己的文化诉求。


回应时代发展变革——课程现代化



实现课程现代化的关键方略就是“打开”,首先是把课程理念打开,把思维打开,学校自身常常会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就是一直以来适应并习惯的思维模式,局限在过去,局限在熟悉,按部就班地沿着既定的轨道行走,久而久之就形成僵化的样态。所以打开即变革,这是思维的变革;打开促变革,促进课程结构变革。


课程结构是课程思想的反映,是课程计划的旨归,是课程实施的路径。课程结构要与时代发展对人的需求对接,要与人成长规律的要求衔接。课程结构要由表层逐渐走向深层,因为课程表层结构,只是揭示课程的表层意义,而课程深层结构,则是揭示课程的深层意义。回应时代发展变革,实现课程现代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从群体式课程走向个体式课程: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水平分类;选修课程分类走班——志趣分类;特需课程定制走读——个别服务。


工业化时代,学校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劳动者,以群体式课程、班级统一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在满足让更多的学生受教育的同时,也带来忽略学生个性、忽略学生差异的问题,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面向未来社会,学校课程应该逐渐走向个体式课程。面对同样必修的课程,让不同水准的学生学习不一样层级的课程;让理解能力不同、学习效率快慢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完成必修的课程;面对不同兴趣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学习;面对有特殊天赋、特别潜质、特殊兴趣、特别需求、特异才能的学生,为之量身定制开设特需课程,给予特定的时间空间、特殊的教育资源、特别的教师指导。


2.从分科式课程走向整合式课程:学术课程主题整合——主题为依据;实践课程项目整合——产品为依据;生涯课程跨界整合——人生为依据。


伯恩斯坦曾经认为:不同课程之间并没有严格分开,而是出现在一种开放的关系中。开放的空间给学校课程整合提供了可能性。学术课程主题整合,主题就是依据。要实现整合,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提出这个学科或跨学科的本质问题与概念,这既是衡量其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实现学术课程主题整合的关键所在。


在整合课程的教学中出现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大单元、大练习将会是一种常态,不能仅仅以知识点、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来要求学生。实践课程项目整合,产品就是依据。项目课程制作产品,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真实的学习有三个关键要素:情境——现实的需要;实践——方法的掌握;思维——发展与提升。


实践课程既提供了学生学习的现实需要,同时在产品生产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习得并掌握了相关的方法,在设计产品、制作产品、完善产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发展和提升。而项目课程首先必须确立一个高阶驱动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系统分析、问题解决、创造等高阶认知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地理解知识概念,实现跨越情境的成功迁移,在新情境中创造新知识,进而形成素养。


优秀的学生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完美统一,智慧的教学是学术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生涯课程跨界整合,学生的成长就是依据。既要跨越学科界限,也要跨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小学阶段可以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当地标志性社会场所,让他们初步感知社会基本样貌;初中生让学生走进工厂、走进农村,做一些基本的社会调查,了解工人的工作情况,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高中生走进农村,实地参与劳动,走进企业,实际参与生产制作,走进科研院所,参与相关基础实验,深入了解社会生活。


以色列大学也开设创业课程,他们的课程内容包括创业方法、建立人脉、获取投资,等等,其中希伯来大学则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他们还设立特殊学生基金,鼓励学生从创意转向产品。


3.从闭合型课程走向开放型课程:联合大学双向开放——你来我往;面向社会立体开放——真实情境;面向世界互动开放——协同合作。


开放的种类多种多样,既要向大学开放,将大学的人力资源请进学校,比如把博士、教授、博导、院士请进中学,也要带着中学生走进大学,大学向中学生开放,参与大学的课题,参与大学的学习,听大学的报告。


面向社会的开放,学校在校内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一般都是模拟的情境,充其量只是一道道“真人秀”式的“应用题”,学生作为学习者必须“真正进入真实情境”,看见真实现象,发现真问题,或观察、或参与解决真实的问题。或企业,或农村,或社会;或实习,或调研,或考察。到国防基地去,看看现代技术;到华大基因去,参与基因分析;到腾讯去,学习游戏制作;到大亚湾核电站去,了解核电生产原理;到大疆公司去,学习无人机的制造与使用;到红树林自热保护区去,到香港米铺自然保护区去,研究湿地课题;到海南中部的山区去,了解橡胶林的种植,参与水稻的种植;到贵州山区去,与那里的孩子结对学习、劳动;到陕北去,去体会黄河边上的生活,去找找路遥家乡的感觉;等等。


面向世界开放,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研究项目,一起制作产品,一起探究课题。在美国插班上课,在英国与英国学生共同学习,在俄罗斯上实验课,在阿根廷与当地同学一起组织社团活动,在阿曼和阿曼师生共同讨论多元文化。


开放的课程是面向未来的课程;开放的课程面向丰富多彩生活,不仅仅是几个学科;开放的课程关注复杂社会系统,不仅仅是知识系统;开放的课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不仅仅是解题能力;开放的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仅仅是学科能力;开放的课程着眼于未来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的学习。用开放造就开放的胸怀,用大气培养大气的品格。



技术撬动教学变革——教学现代化



1.从经验性教学走向实证性教学以往教师教学都是凭经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但现在,我们可以打破唯经验的方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时采集教学动态数据,借用数据化的手段进一步了解学生。


例如,以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提出问题,一般都是优秀的学生回答,他们答对了,老师就误以为全班都掌握了,但客观上常常不是这样,很可能有大部分学生还不懂。现在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实时采集学生学习情况,即时统计分类、分析数据,我们就能准确掌握课堂上全班学生的实际接受度,针对学生实际进行高效教学,由此解决夹生饭问题,实现实证性教学。


2.从标准化教学走向个性化学习班级授课制,实施的是统一的标准化教学。但学生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刚走进学校的6岁孩子,有些已经达到7、8岁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有一些却只有4、5岁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教学却并没有实现因人而异。


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学生每一次课堂表现情况、作业、测验等方面数据情况,综合分析,实现智能化、个性化教学。基于分析统计,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完成不同的作业,学习内容因人而异;基于个体学习档案的记录,让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法上的因人而异;基于学生行为数据记录,实现学习情境因人而异,有些学生喜欢自己学习,有些喜欢小组学习,有些喜欢在教室学习,有些喜欢在实验室里学习,我们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


3.从传统式教学走向现代化教学这方面可以做很多的尝试,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采集学生生物模态信息,让教学更精准;可以通过智能诊断推送学习资源,基于学生自己的方式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个性;同时,实现评价及时、多元、客观、全面,这样评价更科学。


又如,虚拟现实技术(VR),它具有高沉浸度,让教学更入心;它还具有自主性,学习更方便;比如,可以把血细胞、分子结构这些微观世界无限放大,孩子可以快速地掌握;还能让天体运动、万有引力这些宏观世界可以无限缩小;同时还更有交互性、更安全,让一些无法在现实中进行的实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但这些技术在课堂运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课堂上虚拟现实技术与教学的分裂,怎么将二者更好的结合,这是很多学校和老师在课程设计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又如,虚拟现实技术眼镜可能会损伤学生眼睛,我们要用推进全息技术代替虚拟现实技术眼镜;虚拟现实技术内容制作比较复杂,我们要推动企业、学校、政府三方合作。这样一步一步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真实的而非虚拟的学习,是有用的而非僵化的学习,是整合的而非分离的学习,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学习。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学校课程改革大有可为,而且任重道远。



往期精彩



◀名家丨窦桂梅校长写给家长的一封信:非常寒假非常学习,就看非常家长


◀名家丨李镇西:非常时期,宅在家里的老师如何为国家的抗疫做贡献?——我有六条建议



◀名家丨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享受双重生命成长是教师职业的独特幸福


◀名家丨张志勇:“在线教学”不要照搬学校课表

来源丨新校长传媒

编辑丨校长派

出品丨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