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所理解的网络不是互联的,而是叫做“互联网”的一个美国网络

2018-04-07 张捷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你所理解的网络不是互联的,

而是叫做“互联网”(Internet)的一个美国网络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张 捷

   

摘要:在一些“互联网”所谓专家眼里,美国政府向ICANN移交管理权,就是美国政府主动放弃其管理权,兑现了其希望互联网资源管理民营化的承诺,顺应了业界的呼声,也回应了各方的关切,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取得的重大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事实上,美国这次移交,是过渡给一些美国的机构,是更彻底地把“互联网”交给了美国的法统和美国法律管辖之下。从根本上说,美国不是放弃网络的管理权,而是美化、固化美国垄断资本“神圣世袭”的霸权。


    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9月30日午夜,美国政府与“互联网”名称和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签署的“互联网”号码分配局(IANA)协议到期失效。通俗理解,该协议是美国政府对互联网资源管理权的集中体现,因为“互联网”号码分配局负责协调管理全球的域名、IP地址和协议参数这三项关键的“互联网”地址资源。对此中国的某网络公司的研究院文章说:“自2014年3月14日美电管局发表声明(简称3·14声明),有意放弃互联网管理权以来,全球互联网社群一直在翘首以盼这一天的到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持续了十多年的美国政府对互联网关键基础资源的最终话语权正式结束,也标志着全球互联网社群两年多以来的努力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一些所谓“互联网”专家眼里,美国政府向ICANN移交管理权,就是“美国政府主动放弃其管理权,兑现了其希望互联网资源管理民营化的承诺,顺应了业界的呼声,也回应了各方的关切,是全球互联网治理取得的重大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美国政府的退出,客观上有利于ICANN治理、乃至全球互联网的治理向着更加多元、民主、透明的方向继续前进”。


     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美国不是像各国舆论要求的那样,把有关的网络管理权力交给联合国,而是过渡给了一些美国的机构,美国的非盈利组织。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美国移交的机构的了解,逐步给大家展现美国到底是怎样把霸权洗白的。


    这次美国政府将“互联网”的管理权移交给了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该机构成立于1998年10月,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非营利社团,主要由互联网协会的成员组成,负责在全球范围内对互联网唯一标识符系统及其安全稳定的运营进行协调,包括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空间分配、协议标识符的指派、通用顶级域名(gTLD)以及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cTLD)系统的管理,以及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这些服务最初是在美国政府合同下由互联网号码分配局(IANA)以及其他一些组织提供,后来ICANN行使IANA的职能。2009年10月2日ICANN已获准独立于美国政府之外,取得独立地位。


    一般人理解的互联网是互联的概念,但现在真实的网络不是互联的,而是叫做“互联网”(Internet)的一个美国网络。这个“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是一个为军事、科研服务的网络。在90年代初,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Internet提供资金并代表美国政府与NSI公司(Network Solutions)签定了协议,将Internet顶级域名系统的注册、协调与维护的职责都交给了NSI。而Internet的地址资源分配则交由IANA来分配,由IANA将地址分配到ARIN(北美地区)、RIPE(欧洲地区)和APNIC(亚太地区),然后再由这些地区性组织将地址分配给各个ISP。但是,随着Internet的全球性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由美国独自对Internet进行管理的方式表示不满,强烈呼吁对Internet的管理进行改革。美国商业部在1998年年初发布了Internet域名和地址管理的绿皮书,认为美国政府有对Internet的直接管理权,因此在发布后遭到了除美国外几乎所有国家及机构的反对。美国政府于1998年6月5日发布了“绿皮书”的修改稿“白皮书”。白皮书提议在保证稳定性、竞争性、民间协调性和充分代表性的原则下,在1998年10月成立一个民间性的非盈利公司,即ICANN,开始参与管理Internet域名及地址资源的分配。


    ICANN这个机构实际上是由美国的国际互联网协会控制。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正式成立于1992年1月,是一个非政府、非赢利的行业性国际组织,在世界各地有上百个组织成员和数万名个人成员。ISOC同时还负责“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互联网”结构委员会(IAB)等组织的组织与协调工作。ISOC(国际互联网协会)总部及秘书处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莱斯顿地区(Reston),并在美国华盛顿和瑞士日内瓦设有办事处。


    中国在ICANN到底有多少代表权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马上就有声音说:“中国专家阚凯力是ICANN二十几个投票委员之一,因此ICANN管理域名要比美国政府管理对中国更有利。”实际上,阚凯力只不过是有二十几分之一的投票资格,而且他的ICANN投票委员资格不是我国政府提名,也不是我国政府任命,完全属于个人行为,不能受任何政府监督,也不承担政府行为责任。因此,他的参与属于个人事务,不代表我国政府参与了因特网域名管理。可以说,我国政府目前没有任何在ICANN的运作和因特网域名管理的话语权。


    对美国这次移交的实质,国内的很多专家看得非常清楚。有学者指出:“加利福尼亚州法律是支撑移交后ICANN核心运行机制的关键。在移交之前,美国政府对ICANN的管辖,是通过定期进行的IANA监管权限招标,以及IANA功能行使过程中的书面审批实现的。移交部分取消了美国政府这方面的管辖权,但是移交之后ICANN整个机制运行的基础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律。因此,ICANN是一个遵循并接受加州法律管辖的多利益相关方组织。这和人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联合国框架下的ITU等不受美国国内法管辖的‘国际组织’,存在显著的差别。”“移交之后,ICANN运行的效率将因为来自赋权机制的牵扯,而大打折扣;同时又因为在关键岗位人事安排和政策制定中的小圈子色彩,这背后就是资本走到了前台。


    其次,对美国的这次“移交”,我们更要从其政权本质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来认识,中国人在这方面是有很多误区的。这种移交,实质上是更彻底地把“互联网”交给了美国的法统和美国法律管辖之下。如果互联网是在美国政府的权力管辖之下,那么在国际条约和国际谈判上,还可以对之有更多限制;但在美国的法律层面之下,尤其是在美国的一个州的法律之下,国际法管不到,这就完全变成了美国法统。把“互联网”纳入美国法律体系的永久管辖,就使美国的私人资本寡头控制网络世界的权力得到根本保障,而绝不是美国放弃了“互联网”的管理权。这与把“互联网”的管理权交给联合国,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国家与中国还有一个不同,就是资本控制国家,资本是国家的统治者。在“互联网”越来越重要以后,网络控制权已经是资本的一种最重要权力,资本的意志才是关键,而美国政府将“互联网”的控制权交给ICANN,实际上就是资本从后台跳到前台,对互联网进行系统性的控制。


    把“互联网”的管理权从政府管理变成私人机构管理,这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就是政府权力在西方不是世袭法定的,而私人管理的私人财产却是法定神圣世袭继承的,这意味着美国不仅要控制“互联网”的管理权,而且更关键的是要拥有“互联网”管理权力的全球世袭权力,以此固化他们的霸权,固化他们对世界的统治。因为网络权力已经越来越成为公共权力,越来越成为管理社会和统治世界的权力。


    网络变成了私有的,则国家主权就不能在“互联网”上体现了。我们一直在说网络空间的主权问题,但主权是国与国之间的概念,没有国家对私人机构的概念。因此,“互联网”变成私人机构管理进行私有化以后,中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实际上就没有了,网络空间的所有权均成为美国私人机构下的私有财产,全球的网络空间变成了美国机构的私产。我们现在提倡“互联网+”,但依据这样的规则,就会让中国的传统行业被“互联网”绑定,就是被美国的资本势力所绑定,以后美国的网络司法管辖权,甚至可以延伸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因为中国的“互联网”顶级域名,是在美国设有镜像服务器,中国的域名解释必须经过美国,按照美国的法律,就是美国有管辖权的。认清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互联网”的特权者是谁了,这就是美国法律给予的各种特权和豁免的机构,不光美国的司法部门的管理权,美国情报部门的特权也得到了保障。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斯诺登事件,美国的情报部门在秘密监控“互联网”,对网络上的他国政府信息也进行控制。在所谓“移交”之前还可以找美国抗议一下,说网络是公共空间,现在美国把这个权利给了ICANN这样的美国国内私有机构,那么监督本国机构的运转,那可是本国主权和内政,他国是不能干涉的。



    控制ICANN的,是一个小圈子,类似于美联储的货币委员会,背后是资本集团。根据英国《卫报》报道称,整个互联网实际上被7把真实的“钥匙”所控制,这些“钥匙”来自互联网地址和域名分配机构(ICANN)。为了保证数据库安全,ICANN并没有让某一个人来控制整个数据库,而是选择了7名人士作为钥匙保管者,以及另7名人士作为替补的保管者。这些钥匙保管者拥有的钥匙能打开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保管箱,而保管箱中存放着智能钥匙卡。将这7个智能卡放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主钥匙”。这是一串计算机代码,可被用于访问ICANN的数据库。自2010年以来,7名钥匙保管者每年会面4次,以生成新的主钥匙,即新的访问密码。不过这些人是怎样产生的,他们之间的决策机制怎么样,都是不公开透明的。同时ICANN的上级机构,国际互联网协会背后的运作规则更不透明,中国有哪些企业在这里面?有哪些企业在里面不是打酱油而是有实际的控制力发言权?即使是个别企业进入了,也是VIE结构下外国资本控制的企业。


    “互联网”的管理权被美国政府私有化以后,我们在网络上发展的各种资源被私有,网络空间整体被私有,如果我们任由这个态势发展,我们的网络主权就丧失殆尽。因此在美国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以后,我们应当对美国的“互联网”国际化彻底死心,对我们能够分得“互联网”上的相应权利彻底死心,我们更有必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公网,就如我们需要自己有自己的央行,要发行自己的货币一样,而不能使用美元来替代本国货币。


    再次,对美国私有化“互联网”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从空间和领土的概念去理解。网络空间与我们的实体三维空间是一个概念,在我们的实体三维空间是有各国的领土和主权的,网络空间也是一样。


  美国现在把网络空间私有化,也就是把“互联网”的权利给了私人机构,前提就是“互联网”的网络空间是美国的领土!网络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指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我们的努力方向一直是网络赛博空间的国际化,这也是二战以来的国际大趋势。全球已经两次成功阻止了美国等超级大国的霸权企图,一次是南极洲的划界问题,还有一次是月球的归属问题。对人类新技术新能力所带来的新的空间,国际惯例就是全球全人类的共有,而现在的网络空间是完全美国法权下的私有,世界的规则将为此改变,这是我们一贯反对的。我们的网络上的各种应用、各种上层建筑,是租用美国的网络的,我们接入“互联网”与ICANN签署的协议都是租用协议,都是不对等的,是单方面被ICANN管理的协议。这不但没有未来的升值想象空间,而且没有任何安全可言。


    综上所述,美国所谓的放弃了“互联网”管理权,只不过是美国的网络霸权穿上了皇帝的新衣,其根本实质不是放弃网络的管理权,而是固化美国资本的“互联网”管理权,是美国的统治者要永远掌控网络,进而通过网络成为全球的统治者。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自力更生永远是我们走向胜利的根本。


   原文载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4期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