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水滴沈鹏、IDG资本王辛:创业者与投资人如何相互成就
5月7号,创立5年的水滴公司(以下简称“水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而此时,水滴创始人沈鹏只有34岁。如果回看沈鹏的履历,你一定会惊讶于他一路的人生选择。
2010年,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尚未毕业的沈鹏以实习BD(商务拓展)的身份加入美团。2013年,这位美团10号员工以美团外卖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参与创建美团外卖,并担任全国业务团队负责人,此时的沈鹏才26岁。
2016年,美团已经成长为百亿美元估值的超级独角兽,沈鹏却在这时做了一个反常的决定:离开美团,创办水滴公司。
要知道,搭上“时代电梯”、实现财务自由是多少人的梦想,但那不是沈鹏的追求。谈及离开美团、自主创业,沈鹏表现出的更多是云淡风轻。
创业意味着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但这条路上创业者并不孤独。以水滴上市为契机,「深响」专访到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IDG资本合伙人王辛。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能看到水滴与IDG资本如何相互成就,同时也能抛开冰冷的财务数字、商业分析,走进一个平凡创业者的内心。
回忆起与沈鹏的相遇,IDG资本合伙人王辛表示,很早就听说沈鹏是美团的“拼命三郎”,IDG资本全体合伙人在和沈鹏聊过后,都对沈鹏的个人品质和水滴的愿景高度认同,因此一致决定:沈鹏必投,不要犹豫。
IDG资本是第一家给水滴TS(投资意向书)的风险投资机构。一路同行中,水滴和IDG资本有过不少并肩作战的故事,比如“水滴保”商业模式就是双方共同摸索出来的。
为了让“水滴保”得以落地,水滴和IDG资本共同推动了收购一家保险经纪公司的决议,也在股东的帮助下拜访了诸多保险公司。王辛认为,IDG的投资理念是做好“绿叶”,希望被投公司繁花似锦,投资机构是“俏也不争春,只在丛中笑”。
公事之外,沈鹏和王辛也以朋友相待。沈鹏眼中的王辛年轻、真诚,王辛则对沈鹏的干练和认真十分欣赏。从这场上市前的访谈中能感受到的是,水滴和IDG资本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颇为动人的默契,而这份默契也将在水滴新的阶段中延续下去。
以下是「深响」与水滴创始人沈鹏、IDG资本合伙人王辛的访谈实录:
「深响」:当年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是在哪里?如果要用两个词来概括,对彼此的第一印象又是什么样的?
王辛:2015年1月,在望京的星巴克,我对沈鹏的第一印象是干练和声音沙哑。
关于声音沙哑,还有点故事。据介绍沈鹏给我认识的同事说,美团有一个拼命三郎叫沈鹏,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嗓音沙哑。传闻是说沈鹏当年在天津负责城市经理的时候,工作特别拼,经常讲话到很晚,有一次带病讲话,导致嗓子发炎,声音就变得特别沙哑。
沈鹏:其实我的嗓子本来就不是太好,但到了美团之后,需要不停地跟别人聊,不是和内部同事聊,就是出去见商户聊。声带息肉本来就不太好。医生建议做个小手术,但是做完之后至少20天不能说话,我觉得这个挑战太大。当然每年都会检查一下,准备过段时间把嗓子好好静养一下。
「深响」:第一次见就聊到水滴了吗?水滴这个创业思路是在什么场景下碰撞出来的?
沈鹏:2015年1月认识辛哥的时候,美团还在发力外卖,业务线竞争非常激烈。当时没有多想创业的事情,只是因为听中间介绍人说,辛哥是IDG资本里非常年轻的投资骨干,投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猿题库”,我比较好奇,就想认识一下。
王辛:我印象中水滴发源于2016年的春节,当时我们就在望京的一个咖啡馆。沈鹏当时跟我说,他觉得互助可能是一个非常创新的、在中国非常有未来的事情,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来做网络互助,我认为这个就是水滴创业的初始概念和构想。
「深响」:当时整个互助市场是什么样的情况?
沈鹏:我非常看好的是整个互联网健康险大市场,但创业一定要能真正解决一些群体的问题,从小事起步更容易,如果一上来就把事情规划非常大,可能不太符合我对创业的理解。
我当时认真观望了市场的发展趋势,发现已经有个别公司在尝试网络互助,但是那几个创业公司的做法和我理解的不大一样。我觉得这件事其实可以做得更好,当时想找人探讨,第一反应就想到辛哥了。
「深响」:水滴这个名字是怎么起出来的?
沈鹏:公司成立的第一天下午,我们就在讨论公司的使命应该怎么描述,想把创业初心提炼成一句话写在墙上。这样每一个候选人来面试的时候就能知道我们的创业初心是什么,也能感受公司的创业动力。
我们的使命叫:用互联网科技助推广大人民群众有保可医,保障亿万家庭。
基于使命,我们先讨论什么样的品牌是好品牌。好品牌应该用个人人皆知的名词,要让名词和公司的业务打等号。我们想到过大象、彩虹和水滴,大象给人一种厚实的安全感,彩虹就是风雨之后见彩虹。但水滴更符合中国文化——积少成多,水滴石穿,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
水滴是简单透明、可以信任的。无论是做网络互助还是做保险,我们都需要让用户信任公司,这也代表了我们的团队文化,希望每天努力前进30公里,日积月累做一个长期有价值的事情,水滴石穿。
「深响」:IDG是什么时候决心要投水滴的?听说当时是全票通过?
王辛:今天回想起来印象还是非常深刻,当时约在晚上九点半,全体合伙人和沈鹏就在我们办公室见面,谈了大概一个小时,出来以后,我们合伙人立马碰了一下,当时的结论就是沈鹏必投,不要犹豫。当天晚上,沈鹏应该刚到家没多久,我的电话就追过去了,说我们已经决定了给你出TS(term sheet 投资意向书),IDG是最早给水滴出TS的机构。
「深响」:IDG一向比较挑剔和谨慎,但为什么在这个项目上意见空前一致?
王辛:当时我问合伙人对沈鹏什么印象?大家说沈鹏的个人成长就像一部奋斗史一样,非常有拼劲,做什么事情都是不认输、非常认真的态度。
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刚才沈鹏讲的关于水滴和公司使命、文化、愿景、价值观的表述,跟他第一天讲的一模一样。我听的时候内心还是挺澎湃的。我们要长期陪伴这样的创业者,那么能做的事就是把钱交给这样的人,剩下的事交给时间就好了。
沈鹏:还是挺感动的。当时在办公室聊的时候,你们给过我这种认同的信号,这让我很激动。因为在美团的6年多,包括加入美团之前,我都是自己折腾着探索创业,没有真正严肃地和投资人交流过。那天其实去的时候还挺紧张的,一屋子人,我都没来得及数一数,最后大家认可我的时候,也给我了很大的信心。
「深响」:您看中了IDG的哪些特质?
沈鹏:我的第一感受是,辛哥给我的印象非常好,年轻、真诚。因为投资机构投你,还是需要有一个投资人来维持日常的交流和协作。几次交流之后,我就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交的朋友,哪怕说我不创业,也是个很好的朋友。
在这个基础上,IDG又是一个非常知名的投资基金,投过很多伟大的公司。他们投了水滴不仅能够在日常中助力公司发展,无形中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背书。
「深响」:请两位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水滴和IDG,并解释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
沈鹏:我选择红色来形容IDG,因为它是一个非常赤诚、热情的投资机构。不论处在好还是坏的时候,IDG都站在我们背后,给予各方面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可能某阶段业务发展得没有那么顺利,但是同时需要融资,IDG总会挺身而出。
王辛:IDG的投资理念也是做好“绿叶”,希望投资的公司像鲜花一样繁花似锦,然后我们俏也不争春,只在丛中笑,看到大家成功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我用蓝色来形容水滴。蓝色本身就是水滴的主色调,我对水滴的理解跟沈鹏是一样的,首先,水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和胸怀,然后是水滴石穿,我们要做的是一件长期非常有价值和使命感的事情。
「深响」:在水滴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印象特别深刻的并肩作战的场景?
王辛:印象中最深刻的应该还是水滴保。非常感谢我们的一些合作伙伴,一些保险公司的领导层非常有魄力和眼光。他们当时看到了互联网在保险销售上的巨大潜力,创新性地把百万医疗保险通过水滴保的方式销售出去。
那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收入。今天我们依然处在非常初期的成长阶段。在黑暗中找光明,是件痛苦的事儿,但是一旦看到光明,那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沈鹏:对,做水滴保也是我和股东们并肩作战、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做水滴保之前,我们已经有了网络互助平台,和免费的大病筹款平台水滴筹一样,这两个业务坚持服务用户和创造社会价值。
但当时公司融的钱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有个巧妙的商业模式让公司可持续经营,同时也坚信保险在互联网科技的助推下能够真正地普惠大众。
但是我们要做,得有个牌照,至少得有个保险经纪公司牌照,而无论是注册还是收购都得花一大笔钱。账上就那点钱,我就试探性地找辛哥,让他找公司其他股东去说,我们得先拿着牌照再来试点。虽然第一个月成绩还没做出来,但股东都很支持我们,很快就把收购一家保险经纪公司的决议给批下来了。
我们用最勤俭的精神来收这个公司,兵分几路上网查保险经纪或保险代理关键词,锁定出1000多家公司,然后挨着打电话去谈价,最终谈下来一个价格相对低、过去历史经营也合规的一个公司,最终就把它给收购了。
我们也挨着去拜访了不同的保险公司,股东也介绍了很多保险公司关键人。最终在众多次拜访之下,我们敲定了四家保险公司来试点,这四家保险公司本身都有一定的创新性,能一步步走到现在,很感恩我们的股东,感恩这些合作伙伴。
「深响」:有没有遇到过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困难?
王辛:困难太多了,从成立第一天开始都是困难。在水滴的第一间办公室,我们把员工召集起来,想分享一些互助行业在海外的落地,包括对国内互助的看法。当时我们做的报告讲的比较悲观,目的是很认真很谨慎提示下风险和困难。我站在沈鹏边上,感受到他和团队当时应该压力很大。
沈鹏:我觉得挺好的,你们没来聊之前,我们是满怀信心的。你们来办公室前5分钟,我才召集大家说IDG要给大家分享,结果讲的是这个行业想改变还挺难。我看到办公室里大部分人都是嘴角都是往下了,越听越悲观那种感觉。
但是我觉得很好的是给大家敲了一个小警钟,就是创业不易。这个行业是需要努力来改变的。这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状态。
其实大环境也是从乐观到谨慎。过去五年,挺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大的创业行业非常好,同时我们也在一步步做真正有社会价值的事情。用户、合作伙伴,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对我们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
「深响」:有没有一些之前没有机会问的、憋在心里的,但是又很想知道的问题,两位可以相互问一下。
王辛:我先问沈鹏一个问题,有一次我给他打电话,他那边声音特别嘈杂,我说你在干嘛呢?他说在开会,我在哪开会呢?他说在望京SOHO底下的草坪上开会,你能给我讲讲当时是个什么场景吗?
沈鹏:是这样的,我们第一个办公室在望京SOHO。其实是先在望京SOHO借了个办公室,硬撑了一个星期。那一个星期里,我们一边干活,一边找有比较高性价比的办公室租下来。结果我们找来找去,就找到了一个月租不到两万块钱,大概120平的、没装修的毛坯房。
虽然只是120平,但里面有工位,有个玻璃房是财务办公室,没有会议室。我们当时每天早上有早会,每天晚上有晚会。晚会主要是做复盘的,夏天就在草坪上聊。我觉得人少的时候还挺幸福的,虽然过的比较艰苦,但也可以接受。
创业公司在没有成绩的时候更应该节约每一分钱,不要去把钱用在和拿业绩无关的地方,所以办公室和桌椅板凳什么的,能省就省。我们当时的桌子和椅子全买的二手的,在第三个办公室的时候,我们厕所的卫生纸还需要自己带。
王辛:说到这个事,勾起我很多回忆。你平常在介绍水滴这个idea缘起的时候,会讲到小时候的一次触电事故,所以媒体就开玩笑说你是“电选之子”。我特别好奇的是,你有没有给你的父母和亲人买水滴保的保险,当你见到好朋友的时候,会不会主动给他们推荐水滴保?
沈鹏:我觉得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真的是发自内心认同这件事情,并坚定地想把它做成的话,就应该放下身段,以低姿态去认真地把它做好,并且要极度热爱。因此,创业者就应该敢于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荐给身边的人。
我把水滴保推荐给我父母,让他们自己买,这样的话,他们体验不好会着急,我才能够持续地被身边人鞭策。基本水滴每推出一款新的产品,我都会根据这个产品的特点推荐给身边合适的人。一般第一阶段都会被吐槽,但是我就是借了这个吐槽,来驱动同事们去改进。
像王辛刚刚说的“电选之子”那一段,我在五年级的时候,因为被电电伤了,住院住了几个月,当时看到了两边床位的人为了省掉一部分医疗费选择提前出院,内心很触动。
王辛:展望一下水滴的未来,对水滴的下一个五年、十年,你有怎样的愿景?
沈鹏:看未来十年,我觉得在中国,健康险是非常主流的保障。未来十年我们有一个小愿景,就是我们想成为中国版的联合健康集团,我们希望水滴的会员能用更低的费用享受到更好的治疗,不仅是得了病能给他赔钱。看眼前的三年,我们想要把用户体验做得更好。这个用户体验是全方位的。
沈鹏:工作压力非常大的时候,你都是怎么来释放压力?
王辛:打羽毛球,这算是我比较坚持的运动,因为我喜欢双打,双打的节奏比较快,比较具有对抗性,所以对我释放压力还是比较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