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时代洪流中的「好故事」?|对话《黑鹰少年》总制片人陈铁
©️深响原创 · 作者|王子昂
2016年,原海润影视董事、润亚影视董事长、《血色浪漫》《小兵张嘎》出品人陈铁,和俞敏洪、求伯君一起投资成立了新惟影业并担任董事长CEO。
这些年,他们一直在寻找励志动人的真人真事,把故事改编成影视作品,以激励更多的人。尽管过去也搜寻到了一些故事,但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搁浅了。
时间回溯到2020年12月9日。陈铁在央视新闻频道第一次看到黑鹰少年们的报道——“闭塞贫困 挡不住篮球梦想”。
“觉得特别暖,”陈铁告诉「深响」:“很久没有这种发自内心的很暖的感觉了。”
在家庭中担负起远超他们年龄的角色重任,是大山里孩子们的常态。特别是像欧文惹这样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承担的家庭事务更加繁重。由于打球挤占了他们做家务、干农活的时间,从建队开始家长们的反对和白眼就从未缺席,瓦尔阿木和孩子们没少为此头疼。
而瓦尔阿木遇到的困难甚至没法通过影片全部呈现,除了要承受父亲反对的压力,他还要自掏腰包承担起球队所有的活动经费,为此,他想尽一切办法,不仅外出打工,还曾变卖资产,甚至到处借款,欠下一屁股的债。
见到了坚韧的瓦尔阿木和黑鹰少年们,陈铁决定要原原本本地讲出这个故事。
为保证“原汁原味”,不仅故事内容还原,除了聋哑儿童尔布惹由其他队员代为出演外,影片中其他黑鹰队员均由原型本人出演。
“只有这些孩子本人才能把自己真实的样子展示出来。如果要换演员来拍摄,那恐怕这个事情一开始我就不会进行下去。”陈铁向「深响」坦言。
现实中,大凉山的村民已经搬进了山下新村,但为了呈现球队创建时的真实面貌,拍摄取景地选择在了搬迁前的老村,拍摄队伍每天在山路上往返,耗时长达六个小时。
早出晚归、拖着疲惫的身躯在颠簸中半梦半醒是队伍的常态。更让人一身冷汗的是,有次团队结束拍摄,刚下山后就得知了山路塌方的消息。大家都有些后怕,如果正赶上,或有生命危险,如果迟一会,整个团队就都会被困在山上,吃住都是问题。
其实,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早在2016年起,就与大凉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亲自带领团队赴四川凉山州、甘孜州等地调研乡村教育现状,为当地输送教育资源、提供教学硬件支持等行动持续至今。
在《黑鹰少年》宣发阶段,新东方也很"给力",不仅东方甄选的董宇辉及其他主播们向直播间观众推荐了该影片,俞敏洪也在其个人公众号“老俞闲话”文章中提及了这部作品,对于一部励志电影来说,来自俞敏洪这样一个“追梦人”的认可,可以说是最好的宣发方式。
正是由于瓦尔阿木和孩子们的坚持、新惟影业的不忘初心、新东方和俞敏洪不遗余力的支持,黑鹰少年的故事才得以高品质地亮相荧屏,被更多人知晓。
作品播出首周便拥有了较高的热度,在抖音、快手双平台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与成绩:双平台话题作品数量超2000个,双平台话题播放总量超过4亿次,点赞数量超2000万次,双双登陆热榜、娱乐榜榜首。影片在爱奇艺获得9.5高分,在优酷获得96%正向舆情评论。
“特别棒的追梦少年,用心做事的人值得支持!” “很值得孩子们看,很励志的一部电影。”观众们良好的反馈也为凉山黑鹰们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通过《黑鹰少年》我们终于找到了方向,知道新惟影业的定位和特点是什么——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现实题材作品,励志、青春、正能量就是未来新惟影业的基调,希望让观众感受到民族自豪感、温暖感、正向价值观。”陈铁在访谈最后说道。
这或许就是「时代洪流中永远不缺好故事」的真正奥义。
以下为深响整理后的部分访谈实录:
Q=深响
A=陈铁,新惟影业总裁,《黑鹰少年》出品人、总制片人
【故事机缘】
Q:您是怎么“遇见”这个故事原型的?
A:我个人有每天收看CCTV-13新闻频道的习惯,2020年就在央视新闻上看到了关于这些孩子们的报道。
Q:是什么触动您想要把这个看到的故事拍成电影呢?从被故事触动到确定要拍,经历了什么过程?
A:其实看到这个新闻之前,我们新惟影业和俞老师都一直想要寻找励志题材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感人与励志之处,可以说是和我们的初衷不谋而合。于是第二天我就马上和俞老师联络,把这个故事给他讲了一遍,他也很感兴趣。
我们之前也看了一些故事,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落地,这次看到凉山黑鹰队的故事,我心想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了,于是就马上开始寻找瓦尔阿木教练,在他的抖音账号上跟他联系上了。联系上之后,我们就直接向瓦尔阿木表明了来意,希望能征得他的允许把他和队员们的故事拍摄成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和瓦尔阿木初步沟通得不错,然后我把他请到了北京,一同和俞老师进行了一次会谈。
俞老师见到瓦尔阿木以后也很开心,双方在授权方面很快就达成了一致,俞老师还鼓励瓦尔阿木,一定要把自己的梦想和事业进行下去,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经历。签完协议后,新惟影业的编剧和工作团队马上就去到了当地,开始筹备拍摄工作。所以这次取得授权可以说比较顺利,不仅是我们这边动作迅速,还要感谢瓦尔阿木教练,没让我们错过这么好的故事。
Q:这个故事除了非常励志这个特点以外,还有哪些打动您的细节吗?
A:主要有两个点打动了我。
第一点就是瓦尔阿木教练本人,在了解了他以后我才知道他出生于1999年——也就是说,在一开始带着孩子们追梦的时候,他还是个19岁的孩子。很难想象他身上有着怎样的一股力量支持着他去做这件事。
第二点就是这些小队员们,大凉山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地方,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就是在这样的地方,这些孩子仍然可以拥有纯粹追逐梦想的快乐,还可以心无旁骛地打球,一想到这我心里都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就是这些驱动着我迫切地想要拍这个故事。
Q:编剧去当地采风之后,对故事的呈现方式有什么启发吗?对原故事的还原程度有多少?
A:《黑鹰少年》对故事的还原度可以说非常高,因为故事本身的曲折和成果就足够动人、精彩。所以我们的剧本大纲和剧本本身都成型较快,大纲修改了三次,剧本创作也是经过四五次调整后就基本成型了。
Q:创作过程中,哪些情节是重点还原的?哪些情节做了艺术处理?
A:影片对小队员们在大凉山的生活以及追逐篮球梦中遇到的挫折都进行了高度还原,例如欧文惹的家庭状况,他确实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们在打篮球上付出的时间多,在家里帮忙的时间自然就会少,过程中的阻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瓦尔阿木教练遇到的困难甚至没法完整地表现出来,除了父亲曾经对他施加过压力,现实中他自掏腰包建立球队的过程更是艰难,他为了球队不仅外出打工、变卖资产,甚至欠了不少债。
当然,在剧本的编写过程中,也加入了戏剧化元素,比如全村人去铲除球场的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Q:这一部作品跟您之前参与的片子比,您觉得它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A:这部作品我看不腻。以往的作品我也有很多是全程深度参与制作的,但除了《血色浪漫》,我没有哪一部会回头再去看。这部作品不一样,拍完之后从粗剪到精简再到成片,我看了11 遍,而且每一遍都是踏实地看完。我自己都在问自己为什么能这么多遍地反复看还不腻。
这部影片其实说不上多优秀,但是真的非常耐看。特别是孩子们的戏,他们那种灿烂的笑容,那种憨憨的劲,科比惹经常呲着他的两个大门牙,他们辛苦练球,他们做俯卧撑,他们集体送瓦尔阿木,最后他们那场球,集体给观众鞠躬……所有的这些点我都记得很深刻,每次看都能让我激动、掉泪。
【制作艰辛】
Q:《黑鹰少年》中的篮球队员们全都由本人出演,您是怎样做出这个决定的?有没有考虑过由专门学习表演的孩子们来饰演球员?
A:这方面我是在拍摄一开始就做好决定的,只有这些孩子本人才能最好地展现出真正的他们自己。如果要换演员来进行拍摄,那恐怕这个事情一开始我就不会进行下去。
Q:素人演员对于拍摄的挑战很大吧?培训他们了吗?
A:一定是需要培训的。同事们在当地的筹备工作中,就包括了在为期两个月的采风后,由导演亲自带着表演老师等人员组成的小分队,对孩子们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培训。孩子们一开始都表演得不是很顺畅,因为即使是很活泼的孩子,一面对镜头可能就会非常害羞,也很难理解如何展现出剧本中的情节,他们也经过了很多努力,才突破自我,达到了你看到的成果。
Q:在山区拍戏还有哪些挑战?
A:其实在拍摄过程中,团队每天都面临着一定的危险。在影片最后,村民们搬进了新的村庄,这个情节是和现实同步的。但是为了实景拍摄效果,取景地都在村民们的老村里,剧组每次上下山都要经过长达六个小时左右的山路。有一次刚刚结束拍摄,下山后就传来了山路塌方的消息,剧组的同事们听到后都暗叹万幸,稍微晚一点结束工作就可能会遇到生命危险。除此以外,他们一直用来训练的篮球场在半山上,不太适合拍摄,剧组为了拍摄效果专门搭了一个小篮球场,就是影片中水边的那个球场。
不过困难虽然多,但是孩子们的暖心行为也很多。有一次咱们导演有点不舒服,这些孩子就纷纷请愿帮忙照顾导演,有倒热水的、有拿毛巾的、有帮着导演去找药的,忙前忙后停不下来。你可以感受到大山里孩子们的朴实、纯真和热情。
Q:董宇辉推荐了这部片子,有什么效果?
A:效果非常好,弹幕上的很多反馈是“董宇辉老师推荐来的” “东方甄选过来的”。我觉得这部影片的长尾效应会很强,口碑会是它的长期优势。
Q:可以感受到这部影片在宣发上比较克制,为什么?
A:首先宣传预算确实比较少,其次东方甄选在宣发上给了我们足够的支持,所以没有选择过多的渠道去进行宣发。
Q:这部作品对于新惟影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A:新惟之前在大部分项目中都是参投的角色,在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赛道时,我们就只是参投。通过《黑鹰少年》我们终于找到了方向,知道新惟影业的定位和特点是什么——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现实题材作品,励志、青春、正能量就是未来新惟影业的基调。我们想拍一些有质感的、正能量的作品,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民族自豪感、温暖感、正向价值观。
目前新惟也积累了3-4个可以推进的真人真事,未来我们还会积极寻找,为观众呈现更真实动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