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 吴大辉:“冰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新延伸
中俄两国计划联合打造的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经过北冰洋通往欧洲的北极航道。“冰上丝绸之路”是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补充,对中俄两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中俄务实合作的新亮点。一旦北极航线正式开通,“冰上丝绸之路”将进一步扩大中俄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经贸、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冰上丝绸之路”:“北方航道”对接“一带一路”
2017年7月4日,中国领导人出访俄罗斯,在与梅德韦杰夫总理会见时,第一次正式提出“冰上丝绸之路”,指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同年11月2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访华,中国领导人在与其会晤时再次强调,“要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努力推动滨海国际运输走廊等项目落地,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2017年12月8日,中俄共建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始投产,成为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首个建设成果。中俄两国计划联合打造的 “冰上丝绸之路”,就是指经过北冰洋通往欧洲的北极航道。
依照《2020年前俄联邦北极地区的国家政策原则与远景规划》,北极航道临近俄罗斯的航段,即“北方航道”,是整个北极地区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计划在2020年前把“北方航道”建设成俄罗斯北部地区的运输干线。为此,必须提高破冰导航、水文信息、抗险救生等领域的保障能力,完善北极地区通讯联络体系,对“北方航道”沿线的港口进行现代化改造。
俄罗斯一直希望中国参与北极航道的开发。在2015年和2016年中俄两国总理例行年度会晤发布的联合公报中,“冰上丝绸之路”已经呼之欲出,当时的表述为“加强北方海航道开发利用合作,开展北极航运研究”,“对联合开发北方海航道运输潜力的前景进行研究”。在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指出,“希望中国能利用北极航道,把北极航道同‘一带一路’连接起来”。同年6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强调要与各方“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
“冰上丝绸之路”:开通的自然条件已经成熟
北极航道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从地理位置上看,它是东亚通向欧洲或北美大西洋沿岸的最短航程。北极航道分“西北航道”与“东北航道”两个方向。根据欧洲中心主义观点,从北欧出发,经挪威海、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北部、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的航道称为“西北航道”;从北欧出发,经巴伦支海、俄罗斯北部海域、楚科奇海进入太平洋的航道被称为“东北航道”。“西北航道”有近三分之一的航程与陆地距离较远,浮冰威胁严峻,需穿越众多巨型冰山,在整体安全性方面不及“东北航道”。“东北航道”从东北亚出发,由东向西跨越太平洋的白令海,经北冰洋南部的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喀拉海、巴伦支海和挪威海等边缘海,直达北欧。该航道主要航段从北冰洋的南岸海域,即俄罗斯北部沿海海域经过,而中俄两国提出共建的“冰上丝绸之路”就是指北极航道的“东北航道”。
俄罗斯将“东北航道”临近本国的主体部分,即白令海峡至喀拉海峡航段,称为“北海航道”或“北方航道”。早在沙俄时期,俄罗斯人就开始探寻开启“北方航道”的可能性。苏联政府曾试图依靠强大的破冰船队,在打通“北方航道”的基础上贯通整个“东北航道”。这既可以打破苏联仅靠西伯利亚大铁路维系国土东西方运输的瓶颈,又可以使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形成战略呼应。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政府打通了“北方航道”的西部航段。随着苏联加大极地能源资源的开发力度,1987年“北方航道”的货运量创纪录地达到660万吨。但是整个“东北航道”并没有真正贯通,“北方航道”更多地是俄罗斯能源企业使用的专门运输通道,而不是欧亚洲际海上运输航线。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北冰洋夏季海冰覆盖范围逐年减少,“东北航道”海冰的变化情况越来越有利于航道的全面贯通。现今每年8月,巴伦支海、喀拉海均已解冻,更北面的拉普捷夫海和楚科奇海的冰封期也越来越短,冰层越来越薄。2009年7月,在没有俄罗斯破冰船开道的情况下,德国布鲁格航运公司两艘非破冰型货船从韩国港口蔚山装货出发,向北经“东北航道”抵达荷兰鹿特丹港。此次航行贯穿了整个“东北航道”的全部航程,宣告了一条连接欧洲和东亚两大经济区的新商业航线诞生。2010年8月,一艘俄罗斯大型油轮在两艘核动力破冰船的引导下,从摩尔曼斯克出发,穿越“东北航道”2500海里适航性最差的海域,成功抵达中国的宁波港。2013年3月,俄罗斯宣布成立“北海航道管理局”,负责向来往“东北航道”俄罗斯航段的外国船只发放通航许可,当年即有71艘货船成功穿越“东北航道”。2016年“北方航道”的货运量已经创纪录地达到750万吨。目前“北方航道”通航时间已由7月中旬延长到12月上旬,航期跨度接近5个月。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北冰洋通航时间可能延长至6个月,甚至到2030年,北冰洋将全年通航。
“冰上丝绸之路”:通往欧洲便捷之路+中俄能源合作之路
中俄两国要共建的“东北航道”,是连接中国与欧盟国家的最短海上航程。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进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对欧洲出口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2%。中国对外贸易90%以上依赖海路运输,按照中国海运运费支出一般占贸易总额的10%左右计算,到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达到5.3万亿美元,海运费用约为5300亿美元,如果利用“东北航道”则可以节省614亿—1468亿美元。依照传统的海上航运路线,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需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才能到达欧洲各港口,如果油轮吃水深度超过21.98米、重量超过25万吨(苏伊士运河的限载量),则必须绕道非洲好望角。作为东亚连接北欧、东欧及西欧地区的最短航线,“东北航道”相比传统的航线,可缩短大约三分之一的航程。
连通欧洲与中国的传统海上航运通道,途经战火频仍的西亚地区、海盗猖獗的南亚地区和美军基地遍布的东南亚地区,海上航运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尽管“冰上丝绸之路”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但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航道沿线非传统安全威胁较少,且大部分航道距离陆地很近,主要经过俄罗斯北部海域的临岸地区,提升了海上航运的安全度。
中俄两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已有成功的先例。2013年中石油受邀加入亚马尔项目,该项目现有合同期内96%的液化气产品,已根据长期协议预先销售给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客户,每年至少有400万吨液化气销往中国市场。销往亚洲的液化气在每年夏季的5个月内可通过“东北航道”穿越白令海峡,历时19—21天抵达中国和其他太平洋西岸国家。在5个月航期以外的时间,液化气将经欧洲转运至亚洲市场,这一路线需历时39—44天。同时,“东北航道”一旦全面开通,北极地区将成为当今世界另一个重要的能源输出地。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北极地区石油储量大约为900亿桶、天然气储量大约为669万亿立方英尺、液态天然气大约为440亿桶。这里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能源富集地——世界未开发天然气的30%以及未开发石油的13%可能蕴藏在北极圈以北区域,且大部分埋藏在不足500米水深的靠近海岸线的地区,其中天然气的储量是原油的三倍以上,并主要集中在临近俄罗斯的近海地区。
正如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所言,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对中俄均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补充,也会给双方带来好的经济收益,降低航运成本、提高运输效率,规避安全风险、提升航运安全。一旦北极航线正式开通,中国将成为俄罗斯在该航线的最大客户,中国在北极航线充足的货运量及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将成为中俄务实合作的新亮点”。
相关阅读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作者:吴大辉,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