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yǒu项目丨连接城乡的公园——昌宁农业水生态治理示范园

元有景观 元有景观
2024-08-30


昌宁,中国西南边陲的农业县,自然和社会环境相对复杂,设计条件也都相对模糊。经过景观设计师的规划设计和多专业统筹下,同步完善了污染整治、河道改造、水质净化、生态恢复和公共休闲设施等内容,逐渐建成由多个公园及多条支流廊道组成的全域大公园,并最终形成公园化城镇的宜居环境。项目一期于2017年7月建成,二期于2018年底完工,三期预计2019年完工,已落成的部分显著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及景观风貌,为百姓带来了现代化的游憩体验,有效地促进了城乡融合和民族团结,并期望能够成为中国西南以公园形式调和城乡矛盾的样板。


▲昌宁公园体系一期(2017)、二期(2018)

三期(在建)



背景

 


项目所在地昌宁,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的母亲河——右甸河(澜沧江一级支流)穿过田野和村镇,滋养着世代昌宁人。而和中国西南众多小县城一样,由河流和渠道组成的农业灌溉系统是当地必不可少的命脉,县城城区有若干干渠从两侧山脚汇入右甸河。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小县城,昌宁也不可抗地突然进入了高速城镇化的发展期,但同时也存在以下典型的矛盾——


- 农业用地的保护与建设需求的冲突

-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 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与传统文化资源保留的矛盾

- 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疏离

- 大规模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资金短缺的现实

 

昌宁的问题也是我国众多欠发达地区共有的问题,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县城由村庄集镇直接发展而成,在政策和速度的要求下,城乡发展的循序规律和居民的实际需求往往被忽视。于是,无数个“昌宁”批量化、同质化地涌现出来。

因此,从生态景观的角度切入,对昌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既是一个特殊的个例,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案例。

2015年,当地政府邀请我们开始昌宁右甸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城镇景观系统的调研,我们的目的一是提升城乡生态景观面貌与人居环境,二是通过基础设施的投入为一产升级与三产发展打下基础。

 




设计


右甸河城镇核心段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总占地面积470公顷,规划从2015-2020年分三期实施,其中,截污整治、河道改造、水质净化、生态恢复和公共游憩设施建设同步进行,逐渐形成由多个公园及多条支流廊道组成的全域大公园,形成公园化城镇的宜居环境。


▲昌宁县城全域公园体系


项目首先实施的是农业水生态治理示范园(农业湿地公园),项目采用公私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解决政府短期财政难题,并成立特殊目的公司进行后期运营。公园位于县城北侧紧邻城市规划建成区边缘,用地为右甸河城镇核心段上游两岸的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占地约89公顷,由承载主要功能的核心区与周边的农田缓冲区组成。

 

▲农业湿地公园布局示意

 

公园核心区分为湿地区、滨湖区和田园区。

湿地区是公园与农田的过渡区。我们依照农田肌理布置潜流人工湿地,将两条灌溉渠引入,从而净化水中上游村落的生活污染与周边农田面源污染,形成优于III类水质的景观用水注入湖区,保持公园水质的清洁与稳定。此外,公园湿地与湖区能在雨季蓄滞瞬时径流,加上主河道的局部拓宽、分流的手段,提高右甸河行洪安全等级。在湿地净化池之间植入生态廊道,在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为人提供有着树荫和花境的游览通道。


 ▲农业湿地公园生态水系统规划

 

▲表流湿地与潜流湿地表面植被首年效果


▲右甸河河道改造前后


田园区与湿地区边界融合,总体上延续了当地农耕的自然形态,保留了以部分水稻、小麦、油菜为主的传统轮作田,并加入了向日葵、马鞭草等观赏性强的经济作物,由专业农业公司种植,为公园增加了额外收入。同时优化了机耕道、田埂路、灌溉渠等农业设施的做法,让田园环境更加优美自然。



(向左滑动浏览图片)

▲改建的农业基础设施和收获期的农耕风貌  

丨摄影:张逸晖



(向左滑动浏览图片)

▲生产花田  

丨摄影:张逸晖


最后,我们在并无规律的农田基底之上加入了新的功能层——用50X50米的网格覆盖整个公园,网格交叉点上设置的构筑物提供休憩、玩乐、体验、观景功能,这些构筑物如同田野中阵列的稻垛、大地上的村落,给人以安全感和秩序感,也是当地农耕文化的具象化和现代表达。



(向左滑动浏览图片)

▲农田基底之上的秩序网格(2016年施工中)


而构筑物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从飞机上俯瞰时,云南广阔原野上漂浮的云朵,我们希望它们像浮云一样同时拥有庞大的体积、轻盈的重量和透明的形态,于是将这些由轻质空间网架构成的构筑物命名为云亭和云塔。

 

▲水中的云亭和瑜伽  

丨摄影:河狸景观摄影

▲归家的农人 

丨摄影:宋春桦

▲休憩的驿站

丨摄影:河狸景观摄影


▲云塔的雾气和晨雾融为一体

丨摄影:河狸景观摄影

▲夕阳中的云塔呈现出透明与轻盈  

丨摄影:河狸景观摄影

▲夜间从内部照明的网架晶莹剔透  


 ▲云亭和云塔点亮了夜晚的田野

 


滨湖区是公园的核心,以湖为中心,我们建立了公共慢行系统,串联起多样化的休闲设施,打开了城市待建成区和田野公园的联系,也增加了周边民族村寨对公园和城镇的可达性,特别是一条由灌溉渠和机耕道改造而成的樱花之路联系了公园、城镇和山脚下的回族村落,并在湖滨区设置了城市舞台,定期举行城市庆典活动,以喷泉、音乐和灯光结合的形式讲述当地的文化故事,以此促进各民族的交流,增强地方认同感以此减少隔阂。

▲公园引导着昌宁县城往北发展,并预留了毗邻公园的建设用地


▲樱花之路的一端是云塔和滨湖公园  

丨摄影:河狸景观摄影

▲樱花之路的另一端通向清真寺和回族村落  

丨摄影:河狸景观摄影

▲樱花之路  

丨摄影:宋春桦


(向左滑动浏览图片)

▲一年四季、日出日落,樱花之路成为

当地城乡各族居民生活、生产、交流的载体

丨摄影:河狸景观摄影

 

公园一期(农业水生态治理示范园)于2017年7月1日开园呈现,开园当天的城市庆典吸引了当地40%的居民,共计2万人参加,改变了县城缺乏现代公共游憩设施与功能的局面,并以其独特的风貌成为了中国西南以公园融合城乡的样板。

 


▲公园成为了城市庆典的舞台

 (左滑浏览更多图片)



项目名称:昌宁右甸河城镇核心段综合治理项目

项目地点:云南省 保山市 昌宁县

业主单位:昌宁县住建局、右甸河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局

项目规模:总体规划7000亩,总投资9.3亿;

                一期:农业水环境治理示范园,

                          面积1335亩,投资3.78亿

                二期:茶韵公园,面积400亩,投资2.04亿

                三期:星河田野综合体示范园,

                          面积2300亩,投资3.56亿

设计周期:2015 - 2018;

建设周期:一期:2015-2017

                二期:2017-2018

                三期:2018-2019


获奖情况:2017年度园冶杯专业奖国际竞赛

                水生态水景观(设计类)金奖




- END -

 

 



点击了解更多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元有景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