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资本与培训机构关系的同时,也需要直面家长更高教育需求
双减政策正式发布,校外培训机构禁止上市!舆论说,整个在线教育赛道迎来了灭顶之灾!
7月23日,因为相关内容流出,从港股开始教育题材股票狂暴下跌。回港上市不久的新东方港股(HK:09901),从周五下午14:00开始瀑布式下跌,最深跌幅49%,以40.61%的跌幅收盘。
然后是华尔街,所有中国教育题材股票大规模深度下跌,震动华尔街!
2017年“红黄蓝事件”爆发,资本对教育的扭曲首次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学前教育被错误定位为完全的市场服务,几乎没有任何约束的学前教育,成为资本最热衷的市场,大规模涌入。幼儿园一个月的学费超过清华北大一年的学费,比比皆是。
资本的优势是逐利,无可厚非,但到了教育领域,过度逐利就成了劣势,甚至成了一种“恶”。有一个幼儿园,仅加盟的就有600余家。加盟是什么意思?赤裸裸逐利。
大量培训机构中,续课率成为老师考核的重要指标,老师不得不变身销售,结果会是什么?穷尽各种手段讨好学生、家长,这些做法已经严重扭曲了教育的环境与文化。近年家长动辄就干预学校的教育管理,何尝不是因这种环境与氛围的变化,让家长习惯了当甲方,不自觉地认为自己花了钱,可以理所应当干预学校治理。
至于其他的虚假宣传、焦虑营销更比比皆是。去年就曾曝出一位演员“老教师”,一会儿在这个机构是英语老师,一会儿在那个机构是数学老师,贩卖各种教育焦虑。真相被揭露后,相关培训机构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是公关公司提供的。似乎不是自己的错。
大乱必有大治。
2018年,国家对学前教育政策大调整,明确国家需要承担主体责任,而不再是推给市场。在大举增加学前教育投入的同时,为遏制学前等等乱象,明令禁止学前教育上市,以切断资本与教育的直接联系。
这次终于轮到了K12校外培训市场。在严格管束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对校外培训机构祭出重拳,禁止上市。
中国各类教育上市公司多达20余家,市值最高的,几乎都是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值,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去年年底,好未来市值高达470多亿美金,新东方也超过了300多亿美金。
即便是把教育当服务贸易的西方国家,也很难看到教育类的上市公司,尤其是以办学为主的上市公司,更不要说这么高市值的公司。
教育不是不可以盈利,但必须是把挣的钱再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中去,办更好的教育,这是共识,尤其是在办学上。但我们不同,这些钱都成为了股东的利润,为了扩大再生产,生产更多的利润,于是学校都成了连锁店。于是一家又一家上市公司诞生了,也成了各种风险投资的重点领域。风险投资什么意思?着眼未来挣大钱,挣超常的利润!
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成为了资本取之不尽的收入来源,利润来源。
资本在搅乱教育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切断教育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关系,已经迫在眉睫,也成为共识。因此,这次双减政策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如很多人预期,下了禁令。但我想提醒的是,禁止上市,并不等于不支持社会各界参与教育,禁止的是以牟利为目的资本介入。我们欢迎各种力量投资参与教育,但不是服务于股东利益,不是服务于牟利,而是真心想办好教育,办好学校。
但不能仅仅是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整顿,甚至关停,更需面对家长现实的需求。
在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切断资本与校外培训机构之间关系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加强和提高校内教育服务,在校内教育最大程度满足家长与学生的教育需求就成为一个更重要的任务,这也是此次双减政策的根本和首要任务。
我们亟需检讨过去一些不恰当的减负政策。最经典的莫过于三点半放学的规定,对校外培训机构做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视家长的现实困难与教育需求,把学生与家长推给了市场,推给了校外培训机构。这个教训深刻,也是这次双减政策极力纠正的。
毕竟,对教育的高追求才是这背后最重要的动因。对孩子更高的教育追求,是我们优良的文化传统,虽然有不足,但更多是好处,优势,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基因之一,我们必须面对并最大程度满足,而不是无视,甚至否定。
因此,如何真正落实好提高校内教育质量,最大程度满足这些教育需求,就成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关键。否则,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治理整顿,无疑就是为满足这些更高教育追求设置了障碍,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学校不去满足,资本必然会想尽办法去满足,因为有利可图。
近期受双减政策调整影响,资本又开始大规模涌入高等教育,大量收购民办高校,最多的一家民办高校集团,已经下辖近20所民办高校。资本给民办高校又会带来什么?
看来,教育和资本的游戏还没有结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