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弄乱玫瑰花?坏天气艺术家们的行动策略
⏎
展览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
北丘当代美术馆
“艺术与地理”年度系列展览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摄影:罗浩
我必须再次跑出去,告诉人们,那个卖玫瑰花的女人,那个住在破屋里的女人,需要几条汉子将她抬到山坡上,到那时我将永远地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她会感到满意地,因为她将知道,每个星期天到她的祭坛上弄乱玫瑰花的,不仅仅是摸不着看不见的风。
——加西亚·马尔克斯,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
撰文 / TL
本文图片致谢北丘当代美术馆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创造了如下场景:一位早逝者的幽灵,希望从自己祭坛上摘取一朵玫瑰花却始终无果,原因是他早已老去的妹妹,日复一日地保护自己献给逝者的花丛。
花丛没有被摘下,但也的确被幽灵弄乱了,就像被风吹过似的。相较那只幽灵和徒劳的、已成老妇的妹妹,或许那些玫瑰更像主人公:它承接了所有动作,因此陷入稍微的混乱,但总的来说,终有一死之人的所作所为并不令它介怀,于是兄妹俩的生、死、对抗乃至哀悼在它脚下显得十分轻盈。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摄影:罗浩
在南京北丘当代美术馆的同名展览“有人弄乱了玫瑰花”中,对应展览切入点“天气/气候”在生态、社会、政治、文化等语境都极端充沛的隐喻力,策展人刘林与杨乃天所邀请的十六位艺术家,在国籍、代际、媒介以及议题上,制造了一种持续弥散、拒绝一致性的状态:或是在日益庞大的数据矩阵或生态装置中,组织一种浪漫派的青年视觉;或是在无孔不入的治理系统里,创造某种“政治的小气候”;抑或是,尝试让客观的知识构架显露感性的瘢痕……马尔克斯笔下略显被动的轻盈,被不约而同地发展为了一种人类世内部的主动策略:不再试图阻止或是逃离一场颓势,而是沉降其中,将自身制作/制造为混乱,以气涡或是气旋的样貌在宏大的气象内部变得永恒。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摄影:罗浩
这一共同气质或许可以命名为“自我的轻盈化”,其既像要实践唐娜·哈拉维所言“尽可能短而轻的人类世”[1],又像在尝试布鲁诺·拉图尔意义上的人类与非人类的相互退却、生成、转移。不过,考虑到意义和语词上的重负本身也构成了今日坏天气的一部分,解释者、观看者可以试着让自己也人微言轻,有保留地,将展览看作当下环境中诸多感伤、反讽、庄严或是冲动的一部分。
①
(科学想象力)
如果要为展览选取一个普泛的入口,“天气/气候”仍需回到天气灾难以及气候变化的背景中,在展厅的首尾,三件研究型的作品为展览背景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说明与罗列。有趣的是,这些成果在保持严谨的同时,也将篡改或添注埋藏在了令人安心的客观性下。科学史家史蒂夫·夏平 (Steven Shapin) 和西蒙·谢弗 (Simon Schaffer) 曾在二人的著作《利维坦与空气泵》中断言知识只是人类行动的产物[2],而建筑师卡丹巴丽·巴克西 (Kadambari Baxi) 、菲利普·拉姆 (Philippe Rahm) 则进一步将气象科学视作一种过则改之的建筑手艺。
卡丹巴丽·巴克西,《空气漂移》,2016
高清影像和图表文献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摄影:罗浩
卡丹巴丽·巴克西及研究小组的《空气漂移》(Air Drift) 是由建筑师、艺术家以及NASA的科学家合作完成的多媒体跨界项目。透过卫星视角下对跨国空气污染现象的观测,二氧化碳、粉尘、二氧化氮、臭氧与酸雨微粒在不同国家、自然区域间的飘荡得以视觉化。与通常全球气流图上均匀过渡于色轴两极间的稳定视觉不同,《空气漂移》中的气流失去了与单一线性数据一一对应的能力,种类不同、浓度也不同的气体微粒被有选择地并置到同一张卫星图上,明度、色相悬殊的色彩在急遽的动势中相互牵扯、遮掩。
一种可供对应的现实是,污染,以及其他人类世界的副产物,并不根据某种地理政治在自身内部划界,因此整体又复杂。对此,艺术家的应对同样是一种取消划界:不断调整想象力和主观性在科学数据和图像中的位置。这一行为无法对二氧化氮们产生什么影响,而更像是对现代性心智及知识进行自我调整,尝试一种既定美学/科学能力的“漂移”。
菲利普·拉姆,《建筑的自然简史》,2021
8个动画短片,8分钟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与《空气漂移》在地理平面上的铺展不同,菲利普·拉姆的作品更关注三维空间和时间轴中的“天气”。《建筑的自然简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讲述了生物、农业、气候演变如何不断发明新的建筑。《室内天文学》(Indoor Astronomy) 则借助热成像软件,显示了一种身体化的建筑气候学:一间公寓内部可以存在巨大的温差,当双脚附近摄氏十九度时,天花板处却高达二十八度。这一浪费意味着对建筑可持续性的考虑应当越出宏观的热岛、碳排放或城市规模,对建筑学中的经典尺度进行调整:身高、臂展、站立、行走等等。维特鲁威以及那个以他命名的标准人体需要重新敞开,接受尺规与温度计、风速计、雨量器的综合测量。
菲利普·拉姆,《室内天文学》,2009
热成像软件及编程
图片致谢北丘当代美术馆
②
(多云的政治)
展览中另一件以卫星图为底图的作品,是英国作家、艺术家詹姆斯·布莱德尔 (James Bridle) 的《云指数》(Cloud Index) 。英伦三岛的上空,漂浮着像素化的云朵,看似熟悉的大气现象,实际上是英国公投脱欧期间的天气与民意变化被像素化、视觉化的结果。
詹姆斯·布莱德尔,《云指数》,2016-至今
四通道视频,文献,网站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云指数》是理解气候与政治关系的一个入口。首先是隐喻意义上的,它们都阴晴不定,同时无处不在,渗透于每个角落。此外,它提示了数据技术与真理制造之间的媾和:气候现象由于庞大的不可知性,激发了早期计算机、互联网的研发工作,而今天英国民众希冀的民主成果,则同天气一起,处于人工智能的引导、控制之中。对布莱德尔来说,在技术资本以及环绕全球的信息系统中生存,必须要“重新认识不可知性”[3],放弃对本体论和真理的渴望。但相较以丰润云朵的像素化,揶揄信息时代惨淡的民主政治,艺术家述诸言语的呼吁则显得有些扁平。
子杰,《东湖龙王庙》,2015-至今
红色,纸质,墨汁,复印纸,激光黑白打印,骑马订,尺寸可变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摄影:罗浩
子杰的《东湖龙王庙》以对联和手册记录了一次介入行动:艺术家让司水的龙王与武汉东湖周围的地产对峙,组织了一次无产阶级、因果论与自然神祇的联合抗议。这是一次微型的气候政治,且沾染着浓烈的本土色彩。艺术家无意也无法将其继续推进,但不时的香火以及至今未被拆除的事实,表明即使它无法改变,至少也能融洽地加入某地的小气候中。
上图:胡昀,《星》,2017-2018
陨石,3D打印,音乐盒,亚克力盒,60 × 40 × 12 cm
下图:亚明,《钟山胜景》,庚申年腊月(1980)
立轴, 91 × 48 cm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亚明的《钟山胜景》与胡昀的《星》创作年代悬殊,却存在一种互文的可能。亚明是兴起于70年代的试图联络文人画传统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与胡昀作品中那位向往苏区但始终未能踏足陕北的祖父处于同一时代。亚明将倪瓒的笔法从水亭移用到高炉上,画面带有氤氲的水气,胡昀则通过陨石碎片、《西行漫记》和八音盒中《东方红》,重新织构了祖辈的命运。然而,前者压抑着一种龃龉,后者像一例英雄盆景,显出难耐的反讽、错乱。革命浪漫主义和文人情结竞相在时空中错位,其构成的立场无法被命名,只能不断贴近某处始终气闷、进入不能的现实政治低压。
③
(当代史与个人史)
公元纪年、太阳历、格林尼治标准时、互联网时间、闲暇、地质年代表……相比熟悉的钟表盘,今天我们所谈论的“时间”是一个容纳着多种观念的混沌螺旋。其中存在新控制/规训工具的危险,同时也向艺术家提供语法或语料,将个人史或集体记忆与捉摸不定的“天气/气候”相整合。正如散落于展厅各处的竺可桢日记,透过日期这一坐标,一位知识分子的生活得以与近代史、科学史精确衔接。
在美国实验性导演和影像艺术家詹姆斯·班宁 (James Benning) 的影像《鲁尔区》(Ruhr) 里,七个从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的固定长镜头,将观众置于德国老工业区真实的温度和天气,以及工业革命与生态气候错峰的变迁中。一个不易察觉的事实是,影片中看似直观、真实的时间感与历史感,实际充满了艺术家的剪辑、色彩校正、画框控制等“数字微处理”。班宁在展厅中创造的,是一种更复杂、更建构性的“数字时间感”[4],其越与我们期待的“时间”“历史”吻合,之间的罅隙就越微妙,越溢出一股将人裹住的数字气旋。
詹姆斯·班宁,《鲁尔区》,2009
高清影像,2小时4分钟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摄影:罗浩
贺子珂的影像《乱码城市》虚构了一场数据中心的崩溃,两位服务器管理员开始了一场记忆、数据的找寻之旅。艺术家延续了过去作品中失忆、自我迷踪、人机恍惚、数字失序等晦暗的片段,从而为作为背景的贵州山峦间的大数据设施建设笼上一层阴影。与此同时,公路片、家族史、复古舞曲、粗野主义建筑等元素也作为亮色被插入。这是一次带有技术浪漫美学危险的尝试,但艺术家执意要效仿美国作家大卫·华莱士,将在数据云与自然云的交汇处稳定下来的基础设施地景,视作“对一代人而言与山川、河流等同的景观”[5],通过个人时间的编修,完成一次家庭档案、地方志、技术史等繁多底本上的当代史写作。
贺子珂,《乱码城市》,2023
4K影像,3840 × 2160px,14分钟20秒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个体化的时间在李珞的影像《雨衣人》中扮演的角色则更加尖刻:在2022年末武汉城的一个艳阳天里,雨衣人按照秒针的节奏,一丝不苟地踱步。他与周边熟视无睹的市民,既构成规训时间与绵延的对照,又将集体创伤与集体遗忘两个极点并置,几乎能同生命政治的治理技术一样,予人以一种“疑惑-错乱”感。
李珞,《雨衣人》,2022年末-2023年初
高清视频,21分钟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摄影:罗浩
杨扬的《靠近边缘》与《重复皮肤层》同样可以视作一种画布上的时间装置,发生在敦煌壁画上的风蚀、氧化等自然进程,人为的掠夺史,消费主义热潮,借由文化符号或生物材料,被拼贴、压缩、加速到画布平面上。其结果是一种充满诱惑力的抽象,画家似乎成为了一位高维度生物,能够对时间这一人类本无法鸟瞰的混沌事物进行直接、朴素的写实。
杨扬,《重复皮肤层》,2023
布面综合材料,210 × 155 cm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摄影:罗浩
④
(非人的亲密)
徐震的作品《8848-1.86》以影像、文件假构了一次现实中的僭越行动:艺术家将珠穆朗玛峰的峰头锯掉了与自己身高相等的1.86米。如果将作品分解为两个过程,其观念中的双向的轻盈会变得更加强烈:1,他锯下了自己的身高,近乎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愚公移山”,但同时,我们必须想象艺术家如何注视着一个1.86米的存在沿山坡滚下;2,而如果将放置着山头的玻璃柜推走,只留下一个没有作品的普通人和一座缺了一截的山体,我们则应回想他站上空荡山头的那个瞬间:人与山一齐补足了自然的三角形态和原本的海拔。
徐震粗粝的影像似乎创造了一个共同卑贱与共同崇高的过程:人与山都被安置到一个不卑不亢的位置。但同时,在今天这一盘踞着行动策略、既定价值的现实中,比起提出某种看似轻盈的方法,艺术家似乎更愿意将超越性的行动寄存到了一系列捏造的录像、文件、实物中,从而划定一片能让人、自然、社会、历史等观念都变得稀薄的,空中楼阁式的高原地带。
徐震,《8848-1.86》,2005
单频录像,8分钟11秒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摄影:罗浩
温凌的绘画《病房之三及为人壁画》同样提供了这类人与非人间的亲密关系,作为展览中最个人化的作品,《病房》是艺术家对父亲弥留之时的天气做出的反应,画面的色彩与温度、湿度处于一种相互相解释、提喻,甚至是互相搀扶的状态中。在死亡这一普遍的无助时刻,始终缭绕、变化着的非人的天气反倒能“承载特定的记忆与情绪”。日本艺术家曾根裕的摄影《雪花》出于一个相似的角度,艺术家注视并定格自己钟爱的雪花的消亡,从而让非人的对象获得坚固的存在。
温凌,《病房之3》,2023
布面丙烯,200 × 200 cm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摄影:罗浩
最后或许可以回到胡昀的装置《有人弄乱了玫瑰花》上,这件与马尔克斯一起向展览提供了主标题的作品创作于2019年,通过电镀铸铜的方式,艺术家在铜箔上拓印了南京国民政府《首都计划》中的“民国十一年风向玫瑰图”。借助植物与气象与国家之间的隐喻关系,作家制造了一种纪念碑性与脆弱性并存的状态。当展览的其他作品都携带着各自的语境、歧义,搅动浑浊的气候时,《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则让人有些羡慕:它仍处于被创造时的田野时空中,并不时与南京城以及北极阁气象台产生新的、清澈的、亲昵的语义关系。
胡昀,《有人弄乱了玫瑰花》(第一部分-民国十一年玫瑰风向图),2019
电铸红铜板,29 × 21 cm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展览现场,北丘当代美术馆
2023年9月9日至12月10日
摄影:罗浩
[1] Donna Haraway, Anthropocene, Capitalocene, Plantationocene, Chthulucene: Making Kin, Environmental Humanities, Duke University Press (dukeupress.edu)
[2] S.Shapin, S.Schaffer, Leviathan and the Air-Pump,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344
[3] 詹姆斯·布莱德尔,《云思》,译稿见南京北丘美术馆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DguLQwVaDvcH1O5458LuUA
[4] 金智勋,《数字微处理如何表现时间感》,世界电影
[5]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永远在上》,人民文学出版社
展览“有人弄乱了玫瑰花”目前正在北丘当代美术馆展出,点击海报即可跳转更多展览详情。
“有人弄乱了玫瑰花”
展 期:2023年9月9日至2023年12月10日
策展人:刘林、杨乃天
艺术家:本·里弗斯、贺子珂、胡昀、詹姆斯·班宁、詹姆斯布莱德尔、卡丹巴丽·巴克西及研究小组、李珞、林科、菲利普·拉姆、温凌、徐震、亚明、杨扬、曾根裕、郑波、子杰
地 址:| 南京市北京东路1号环亚凯瑟琳广场
⇲ Art-Ba-Ba视频号
#“他们”眼中的艺术和美术馆
第①期 泰康美术馆系统中的“他们”
REVIEW ↓
展览
黄一山:严肃玩家
观点
我们终于来到一个画家最多的时代
ABB周报
Fotografiska即将揭幕;朴栖甫因癌症逝世;艾尔·安纳祖现代委任作品揭幕;文献展发声明谴责ruangru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