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条+16条:风向在变?
事情正在起变化?
撰文 | 佘宗明
20和16,是这几天备受关注的两个数字。
20,说的是优化疫情防控20条。
16,说的是房地产「金融16条」。
在「批发重磅,量产震惊」的标题党将一手信号体玩得娴熟,调高了公众对外部刺激的反应阈值的当下,许多事情已很难再激起太大的波澜。
但优化防控20条和金融16条,依旧引发了无数人的解读。
这些解读,很多都是朝着「事情正在起变化」的方向走。
在此问题上,没必要用过度阐释给「大棋党」缴投名状,看到一立马就延伸到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可这不是要排斥那些见微知著的洞见: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变化总寓于细微处。
不必总将变化跟「大棋」关联,但可以由现在的变化去揣测将来的变化。
01
风起石家庄,浪起舆论场。
舆论对石家庄的聚焦,个中投射了多重想象。
很多争议顺着「换轨变道」的想象展开,由此而来的是大量话语泡沫——陷入「躺平VS死磕」的非此即彼概念陷阱中本就是错,认为石家庄是「飞地」则是错上加错。
石家庄的确调整了步伐,但步子并未迈到优化防控20条划定的边界之外。
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这些其实是适当松绑。
它与其说是流向的改变,不如说是流速的调整。
常识就是:给紧绷的防疫齿轮适当润滑,不等于轮子停转。
但不得不说,在当前语境中,润滑举措势必会被赋予很多积极价值。
毕竟,松绑也是减压。
应看到,自优化防控20条发布以来,许多有着清晰指向的信息接踵而至:
上海市、福州市、合肥市等多地宣布取消区域全员核酸检测
进出山东新政策:不查48小时核酸证明、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由集中隔离变居家隔离
大连取消每周2次核酸检测,一般出行无需查看健康码
广州多个区取消全员核酸检测,部分写字楼取消48小时内核酸要求
中疾控:时空伴随者只需要三天两检,要求其居家隔离是加码……
这类信息密集出现,被「信号体」捕捉在所难免。
▲多地都在调整防疫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张伯礼说的「新冠病毒毒力趋弱的概率大」「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上了热搜。
张伯礼说这话奇怪吗?不奇怪。重要吗?不重要。但奇怪和重要的是,它能上热搜。
一起上热搜的,还有「广州本轮疫情累积感染者33166例,无一例重症」。
能上热搜,说明它们已脱敏。
02
很多时候,事情转变不是从A+B猛然转为C+D,而是先调为A+B+C,然后是A+C+D,最后是C+D。
从节奏上看,它追求的是渐进式。
从效果上看,它要的是软着陆。
在A+B完全转向C+D的大幅调整前,比起急转弯,「打左灯往右拐」也许是更平缓的过渡方案。
所以要看Turn Signal,也要看实际情况——根据路况适时调整,才是科学驾驶。
就防疫而言,现在的「路况」就摆在那:
人们回归正常生活的诉求强烈;病毒毒性降低,重症比例很低;加码防控会影响社会生产生活,还会加大地方财政压力……
着眼于此,很多地方都在微调「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方向盘。
尔后,就看违章警示牌设在哪了。
▲优化防控20条出来后,很多地方都明确治理层层加码。
如果说,成立工作专班纠治「层层加码」「一刀切」,是将过度防疫纳入了违章之列,那接下来,人们还想看到的是:
跟疫情直接关联的问责机制,会否出现松动迹象?
这是要害中的要害。
至于「松绑后坊间会担忧」的担心,只在其次。
无需夸大一部分人短暂的不适应症,事实上,眼下需要的是「祛魅」化科普,需要的是避免动辄隔离封控,需要的是让人们看到松绑后的实际效果。
也许要不了几天,大家一看,原来的顾虑只是杞人之忧,也就逐渐淡定了。
而防疫政策优化,也不该为了某些人的抖M情结而摇摆。
03
优化防控20条带来了链式反应,房地产「金融16条」也一样。
金融16条被称作是「史诗级大救市」,原因很简单:它的力度远超以往。
都知道,当下我国房地产行业很难,它正遭遇继2008年、2015年以来的第三次大调整。
楼市不景气,意味着什么?
有些人会说:房价下跌。
可那些从事家装、建材、电器、机械等行业的人会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那些上下游产业也会不振。
随之出现的,是国民经济的整体活力被拖累。
以前很多人批房地产行业,批它暴利嗜血,批它助长泡沫,批它挤压其他类目支出、造成国民消费结构失衡。
但现在,房地产行业「不行」了,很多人又希望它好起来,因为房地产不行会让太多行业跟着不行。
不是说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不是问题,而是要如知名经济学家夏斌所说的:房地产泡沫不能压,要慢慢释放。尽量避免休克式疗法。
这次金融16条就在「稳楼市」上来得颇具针对性:
延长房地产货款集中度管理政策过渡期安排,给房贷「两道红线」松了绑;
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提供「保交楼」专项借款,允许房企存量融资合理展期等,给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松了绑。
▲金融16条的主要措施。
按朋友凯风的说法,这意味着,房地产救市,从保需求、保项目进入保主体阶段。
悟饭老师则断言,自2018年开始的去杠杆操作,2022年11月终于出现阶段性拐点。
在此之前,从国家到地方,「稳楼市」的动作不少,或是降低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或是曲线放松限购、推出三孩补贴等,大多是刺激需求端。
需求固然关键,可谁都怕买上烂尾期房,都怕首付款刚交开发商就跑。
这次对楼市之症下的药,远不止是999感冒灵:无论是交房压力,还是挤兑难题,痛点还是资金。
金融16条,就相当于面对着那些求助眼神来了一句:安排——信贷、信托、发债,可以一起上。
再加上之前的「第二支箭」、之后的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统一规定,涵盖信贷、发债、信托、预售资金等多维度的房企融资端支持体系,齐活了。
大旱遇甘霖,房企已泪奔。
04
不论是跟防疫相关的优化防控20条,还是跟楼市相关的金融16条,都引来了很多关于风向的揣测。
现实中,人们总是习惯于以所谓风向去评估基本面。只不过,风向的复杂多变,又制造出了一堆误判与打脸。
看重风向的关键因由,还在于两个字——信心。
人们希望在确定性的生活里,解锁更多的信心,而不是想回趟老家却遭遇层层加码,不是交了首付却打了水漂。
在当下,信心比黄金重要太多。
那怎么增强人们的信心?
答案人言人殊,在我看来,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流动性——让被阻滞的流动性尽早恢复。
有人的流动性,社会才有活力,社交、工作和亲情、友情才可以维系,生活也才有意义感。
有钱的流动性,商业连接才能更紧密,诸多要素才能被激活,经济社会才能生机盎然。
而优化防控20条,就是在板结化的厚墙上凿了个洞,给「人的流动」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这样一来,人们离恢复正常生活更近一步。
金融16条,则是用「钱的流动」,给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房地产行业注入了活水。
恢复房地产行业和购房者的信心,需要很多步,保障资金正常流动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正因如此,在石家庄,商场里、饭馆里,活力明显在恢复。
▲天风证券发表的《天风实地调研:真实的石家庄,到底是什么样?》中的结论。
来自股市的反馈更加直接:飘红就是最直观的「用信心投票」。尤其是房地产股,几乎是全线大涨。
说白了,股市没说谎,信心强弱,涨跌尽表。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问:那,优化防控20条和金融16条,到底预示着什么信号或者何种风向?
我不愿意扯什么信号,只想说,但凡是给必要的社会流动性去障消堵的,都是有价值的。开放、流动的步子,有时还可以迈得更大些。
扯点牵强的:20+16=36,这多少会让人联想到那句吉祥语——六六大顺。
那优化防控20条和金融16条能「六六大顺」吗?
但愿。
✎作者 | 佘宗明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须经许可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rabgogo88或手机号:18810070968
往期精彩回顾
《马斯克主义》
©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