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5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那个给骑手200元感谢费的上海女孩,本不该在骂声中死去

女孩别怕田静 女孩别怕 2022-05-05


大家好,我是田静。


4月6日,上海,一位32岁的女性选择以坠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是因为疫情,而是因为人心。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击垮她的,竟是一件善事。


 
好事成了悲剧

 

4月3日晚,家住虹口区的女孩小文(化名),拨通了叮咚买菜骑手余先生的电话。
 
原来,她想拜托余先生跑一趟,替父亲送饭菜。

△小文为父亲准备的饭菜|图源:微博
 
她的父亲住在27公里外的青浦区,有听障。
 
小区封锁,菜市场、超市纷纷关门,她担心父亲的温饱问题。
 
毕竟,老人年纪大了,连智能手机都用得费劲,更不要说买菜app、团购了。
 
小文求助了许多人,直到想起前一天刚给自己送过菜的余先生。
 
余先生一口答应下来,因为交通管制,他骑着电动车一路辗转,最后电动车没电,再步行。
 
花了足足四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最后折腾太晚,回不了家,他在宾馆住下。
 
好在这是叮咚买菜为骑手指定的住处,并不需要额外花销。
 
为了感谢余先生,小文向他的支付宝、微信转账,但都被拒绝了。
 
于是,她只好给他的手机充值200元,聊表心意。
 
毕竟,当初余先生接单,压根不是为了小文加的那100元跑腿费,更不是为了事后的好处费。
 
他只是设身处地考虑到他人的困难,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
 
当城市停摆时,配送骑手像是毛细血管般疏通各个社区地点,他们辛苦而值得尊重。
 
小文也十分感动,于是把这件事投稿到了社交平台。

△小文的投稿|图源:微博
 
她的初衷也很简单,一是想表达对余先生的感谢,让大家看到这位平民英雄;

二是希望通过讲述这件小事,给处于封锁焦虑和窘境的人们一点温暖和鼓励,带来一点正能量
 
叮咚买菜也表示,要给余先生颁发平民英雄奖和2000元奖金。

△本是好事宣传|图源:微博
 
一位善良的骑手小哥,帮助了一位有孝心的女孩,本该是疫情阴云下的一缕光。
 
但没想到,小文居然因此遭到了网暴。
 
“200块钱,也好意思拿得出手?”
 
“200这个……打发乞丐?”
 
“这不是正能量,这是欺负老实人。”

△评论区|图源:微博
 
恶意如潮水般袭向小文。
 
一开始,她还努力地解释事情始末,表示怎么答谢余先生都不为过,只不过自己手头也没那么宽裕。

△小文的解释|图源:微博
 
余先生知道这件事后,也出面解释,告诉“上观新闻”,自己压根没考虑钱的事,而是被那位女士的孝顺和善良打动,才决定帮她这个忙。
 
至于网上的指责,小哥表示费解与难过:“我本来就没有要她的钱,根本不是钱的事。”

△对小文的网暴,也让余先生感到很难受|图源:上观新闻
 
但恶意没有停止。
 
甚至有人跑到小文的个人主页上,找到旧帖当“罪证”:看哪,她淘宝上下了那么多单,还在游戏里抽王者水晶,就是不舍得给恩人钱!
 
32岁的小文,没能扛过巨大的压力,在一个晚上从家中阳台坠楼。
 
她的丈夫和7岁的儿子,就在客厅。
 
4月8日,当地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向媒体证实了小文的死亡。

△昨天的坏消息|图源:武汉晨报
 

加剧的戾气
 
说实话,这件事给我的内心带来很大的震动。
 
关注到这条新闻,还是几天前,当时的消息还是“疑似坠楼”。
 
我抱着一丝侥幸,希望小文能挺过来。
 
但没想到的是,哪怕在为她发声的微博下,还有人冷嘲热讽,说她的痛苦和脆弱,只不过是“抠门被拆穿后”装出来的。
 
这几年有一个说法很流行,“互联网就是个垃圾场”。
 
倒不是说其中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而是充斥着过多的戾气和对峙,仿佛一块愤怒的回音壁。
 
身处其中,人很容易陷入抑郁和沮丧。
 
疫情好像又加剧了这种腐坏。
 
处于精神高压之下,人们变得更加敏感、互不信任,甚至更加容易冲动、恶语相加。
 
认真说话反而动辄得咎,理性和善良仿佛成为弱点,一旦暴露就容易遭人围攻。
 
就拿这次上海疫情来说。
 
目前,上海的阳性感染者超13万例。
 
一开始,就有不少人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在围观这场失守战。
 
哪怕今天,也有人归罪于上海人乱跑,不听指挥,给防疫添乱。

图源:大象新闻
 
但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今年1月,张文宏就曾建议上海应针对“疫情规模超出现在5倍或10倍”做预案。
 
因为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和2年前不一样的情况。
 
正如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吴凡医生在3月1日所说,上海此次无症状感染者多,“对个体是好事,对面上防控是巨大挑战”
 
这也意味着,防疫工作的压力空前大。


 △吴凡解释上海不封城的原因

社区、居委会、“大白”们,都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有人连轴转,直到体力不支倒下。
 
尽管食物不足,但大部分上海居民仍旧保持着配合。
 
在这个时候,为疫情中的弱势群体发声,为食物、生活用品短缺的窘境发声,又有何不可?
 
防疫封控期间,网络成为很多人唯一向外求助的渠道。
 
可当求助者声张些再基本不过的权利、想要获得些再理所当然不过的支援时,他们暴露的无助和脆弱也吸引来了许多恶意。
 
生活无虞的人,或许很难想象好几天吃不上饭、看不了病的情况。
 
但在冷冷扔出一句“造谣”之前,至少也可以回想下自己过去没及时吃上饭、或者抢不到医院的号的经历?
 
当时的胃痛和绝望,能否稍微唤起一点同理心?
 
再退一步,就算一起事件中有相对明显的过错方,无限制的攻击就是合理的吗?
 
网暴的话题我说过很多次,但这一次我不想只停留在“指责暴民”上。
 
每一次大家都觉得无力,为什么总是善良的人被逼上绝境?
 
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
 
目前,我国对于网暴的惩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刑事处罚,涉嫌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社会秩序,由公安机关立案,检察院提起公诉;

行政处罚,收集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给予网暴实施者罚款、治安拘留等处罚;

民事诉讼,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要求网暴实施者赔偿或道歉。
 
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越希望大家能拾起法律武器,保护好自己。
 
我也希望大家哪怕在崩溃边缘,或是愤怒上头的时候,也能为身边的人,多留一丝谅解和温柔。
 

多一点温柔

危难见人心,这句话一点不假。
 
在疫情面前,有人戾气加倍,有人仍旧尝试用温柔唤醒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
 
在上海疫情中,我确实也看到了一件件好人好事,民间互助的力量,把我从沮丧的深渊中拉了一把。
 
封锁的小区里,有女孩扎了几束花,在微信群里告诉邻居们自取,希望盛开的花朵能装点一下沮丧的心情;

△图源:豆瓣
 
食物短缺,“以物换物”流传起来。


两小袋米能换来一个零食大礼包,一瓶消毒液能换来两袋猫砂,一袋香肠能换来好些面条。

△图源:豆瓣 

身处窘境中的上海居民,仍在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同胞们能过得好一点。
 
还有这两天,不顾居委会阻拦,坚持将病人接走的急救人员;
 
网上流传的签署下居家承诺连署、保证不歧视感染邻居的小区居民;
 
还有自己没抢上菜,仍旧关心着那些玩不转网络老人的生活,担心残障人士的生活保障;

 △呼吁帮助老人小区|图源:跑路工作室

再比如每一个守在屏幕前,转发求助信息,只企盼出一份力的网友。

当然大家的生活保障,不应当仅仅靠民间温情和民间力量来维系。
 
作家苏珊·桑塔格在书作《旁观他人之痛苦》中提到:
 
痛苦是他国经历的战争劫难,借由记者的影像作品,被呈现到和平国度的民众面前,供他们旁观。
 
她批评这种战争影像,但并非否认它们的存在意义,而是认为这些影像会消解战争的实感,让观者仅在旁观一步就感到已完成对人道主义召唤的回应,不再有实质性的举动。
 
抗疫也是一场“人民战争”。
 
当疫情相关的信息通过手机、电脑展现在我们每一个面前时,我们作为旁观者,到底应该如何对待他人的痛苦?
 
仅旁观当然是不够的,而是要有行动。
 
可以是具体的好事,也可以是理解和支持。
 
在我看来,哪怕什么也做不了,光是旁观,见证并记住他人的痛苦,也有意义。
 
但不要曲解他人的痛苦,不要否认他人的痛苦,更不要苛责正在受苦的他人。
 
我希望我们能打败疫情。
 
我不想再看到,“疫情没有打败人,人却打败了人”的事情再次发生。

——————

作者:尾巴、辣辣

编辑:辣辣


▽今天你星标「女孩别怕」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