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12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他们说:梨泰院踩踏,是「弱女」的集体自杀

女孩别怕田静 女孩别怕 2022-11-16


大家好,我是田静。


韩国首尔一场万圣节狂欢,带走了156条鲜活的生命。

 

梨泰院踩踏事件发生后,人们为逝者送上鲜花,留下哀悼的话语,祈祷着灾难不要再发生。

 

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

 

女性死者,在这场不可抵抗的人祸中,竟然被某些人塑造成了导致死亡的“真凶”。



 

被谴责的女性死者们

 

在梨泰院踩踏事件中,我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

 

156位逝者中,女性有101人,男性有55人。女性死者几乎是男性的两倍。

 

△官方公布的死亡数据 | 图源:微博@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单独强调这个数据,是因为有人正在用这个性别死亡差距大做文章。

 

在他们看来,女性死者比男性多,是因为女性爱逛街,还穿高跟鞋,遇到踩踏事件根本跑不快。

 

又以上帝视角嘲讽女性去人多的地方还穿高跟鞋,是“明知有危险还要作”。

 

话毕,还要恶毒地补上一句,“她们死了也活该”。

 

虽然平时我并不提倡穿高跟鞋,也多次强调过高跟鞋对女性的身体的危害。

 

但对于在此类灾害事件中,披着“反美役”的皮,实则对女性死者宣泄恶意和人身攻击的评论,恕我无法苟同。

 

△部分人对女性死者的评论 | 图源:网络

他们认为女性穿高跟鞋的行为害人害己:女性既是自作自受的受害者,更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元凶」。


“穿高跟鞋跑不掉”的潜台词,是“不穿高跟鞋就能跑掉”。

 

然而但凡对这次的踩踏事件有点了解的人,都能看出这句话有多离谱。

 

10月29日当晚,有超过10万人聚集在韩国首尔龙山区的梨泰院参加万圣节的节日狂欢。

 

梨泰院平时就是年轻人热爱的聚会地点,又适逢韩国疫情政策放松,访客量只增不减。

 

事件发生的前几个小时,街道的人员饱和度就已经达到了上限。

 

在22时左右,踩踏事件发生于下图这条小巷中。

 

△事件发生的狭窄坡道 | 图源:微博@澎湃新闻

这是位于梨泰院地铁1号出口附近的一段坡道,长约50米宽约4米。由于附近酒店建筑占用了部分路面,呈现出了上宽下窄的“漏斗型”。

 

当时有传闻说这段坡道有著名歌手出没,又因其就位于地铁口附近,许多人刚出地铁就被人流推着走到了附近。

 

没有任何引导和疏散,上下坡两个方向的人群,都汇集在了这条坡道里。

 

△小巷里人挤人 | 图源:微博@都市快报

每个人都想早点出去,却又都被挤到动弹不得,有人摔倒有人推搡。

 

最终,在更为狭窄的“漏斗出口”处,惨剧发生了。

 

当救护人员赶到时,坡道里已经堆起了五六层的“人墙”:最上层的人还在发出微弱的喘息,而压在最下面的人早已没了反应。

 

在其中相当于一个房间大小的区域,挤了密密麻麻将近300人。

 

他们试图将困住的人拖出来,却发现自己的力量怎么也无法和堆积的重量相抗衡,于是只能从更松散的位置开始施救。

 

昏迷的人被不断抬出,在路边接受着心肺复苏。而已经失去生命体征的人,则被安放在路边,等待着殡仪馆的车辆。

 

几个小时过后,这场艰难的救援才告一段落。

 


是人祸,不是“女祸”

 

事件的起因众说纷纭。


有目击者声称,当时有五、六名看起来20多岁的男性醉酒者,走到人多的地方大声喊“西八 孩子们一起往前推啊”等话语,并在人群中不断推搡。在一条小路中故意挤到两人后,酿成了大型踩踏事故。


具体情况官方仍在调查,还没有下最终的定论。

△有目击者声称踩踏事件是男性醉酒者推搡引起的 | 图源:网络
事件发生的第二天,韩国警方设立了失物招领处,各类物品合计重量超1.5吨。
 
其中包括了大量被扯掉的衣服和被踩掉的鞋子。
 
△遗失在踩踏事故现场的鞋子 | 图源:微博@中国日报
在官方公布的照片中,男士和女士款的运动鞋明显占了大多数。
 
在这次的踩踏事件中,小巷中拥挤的人群堵住了前后方向的去路,两侧垂直的高墙阻断了左右方向的逃生。
 
许多人不是不想逃,不是没能力逃,而是逃不了。
 
无视客观环境的阻碍,反而聚焦于一双鞋子带来的逃离差异,那些对女性死者冷嘲热讽的人,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事故发生地侧边两面是高墙 | 图源:微博@新京报
更何况,根据亲历者对于现场的描述,她当时被挤在人群中,是“头露不出来,脚不着地”的半悬浮状态。
 
如果身处这样的状态,腿脚都很难使上劲,命运就更不是一双鞋子能够决定的。
 
韩国梨泰院的这起惨剧,是一次由于政府管理不力造成的“人祸”。
 
也绝不是又一次被模糊事件焦点的所谓“女祸”。
 
△梨泰院踩踏事件亲历者讲述现场情形 | 图源:网络
那些苛责女性“去人多的地方不该穿高跟鞋”的评论,则更经不起推敲。
 
这就相当于要求女性必须能预知未来,并且在灾难来临前做好万全的准备。
 
即使是一次和朋友的逛街聚会,也要穿上能跑马拉松的鞋子,否则就是“死了也活该”。
 
至于那些单从女性死亡人数更多中,就得出“女性就是爱凑热闹”结论的,更是无稽之谈。
 
在踩踏事件中,比起被踩死,遇难者往往更容易死于机械性窒息
 
△梨泰院踩踏事件亲历者讲述现场情形 | 图源:网络
位于拥挤的人群中时,来自水平方向的力会不断压迫人的胸腔。
 
每呼吸一次,胸腔就会被压缩一点,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防护手段,人很快就会窒息而死。
 
而从客观角度看,女性由于体格身高和男性存在差异,在巨大外力的挤压和稀薄空气的争强中,往往容易处于劣势。
 
国内也有科研人员做过踩踏事件的仿真模型试验,数据显示代表妇女的智能体被推到后5s内被连续碰撞4次则死亡,而代表青年的智能体则是5s内5次。
 
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踩踏事故的死亡数据中,女性遇难者比男性更多的真正原因。
 
但我们不必恐慌,女性在踩踏事件中的体格体型劣势,是可以通过提高意识和学习技巧去弥补的。
 

 

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

 
哪些场所更容易发生踩踏事件?
 
可能会发生踩踏事件的场所,一般分为两类。
 
一种是公园、沙滩、街道等开放型公共场所,另一种是体育馆、地铁、酒吧、学校等封闭型场所。
 
像这次的梨泰院事件,就属于封闭场所中,“在建筑狭窄处或高低不平处”存在的踩踏风险。
 
△可能会出现踩踏事件的场所 | 图源:蔡牧夫《开放型公共场所踩踏事件人群密度分析与风险预警研究及应用》


什么情况容易发生踩踏事件?
 
不少人将梨泰院踩踏事件的发生,归责为“过洋节”,但其实这是一种踩踏事件的意识误区。
 
根据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从2010年至2016年期间发生的 100 起踩踏事件中,和节日庆典中相关的踩踏事件有 36 宗。
 
不是只有节日才会吸引人群聚集。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甚至教育培训,都有可能发生踩踏事件。
 
△2010年至2016年间发生过踩踏的事件 | 图源:蔡牧夫《开放型公共场所踩踏事件人群密度分析与风险预警研究及应用》

遇见踩踏该怎么办?
 
1、事前预防
如果身处上述可能会发生踩踏的地点或事件活动中,要留心观察周围,提前记好出口位置,规划好逃生方向,以备不时之需。
 
2、事中自救
如果还可以移动,就先尝试顺着人流走,同时往前进方向的侧方前进。在封闭空间就尽量靠近墙壁,一手握拳护在胸前,一手摸索墙壁移动,直至走出拥挤区。
 
如果无法移动且感到呼吸挤压受阻,不要喊叫,减少氧气和体力的消耗,用双臂在胸间构筑一个三角区,为呼吸提供空间。
 
一旦摔倒要赶紧站起来,防止被踩踏。如果无处起身,则要采用侧卧法,双臂抱住头部尽量蜷缩身体,护住头部和颈部。
 
我希望踩踏事件永远不会再发生。同时也希望当惨剧不可避免发生时,我们都能平安活下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