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幅塑料气球卖299万?爆火的90后女生又出新作,LV都抢着要

非凡君 拾文化 2024年09月30日 08:03

LV 在上海发布的早秋女装大秀,刷爆了全网!现场的女明星和模特简直杀疯了!又美又飒!


很多人不知道,这场大秀是由LV与中国90后艺术家孙一钿联手打造。


孙一钿,2019年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杰出青年”;

被媒体称为“中国90后的代表性艺术家”;

她的作品《开场》以299万高价成交,打破了90后艺术家拍卖记录!
《开场》,242×350cm,布面丙烯,2021
可以说,孙一钿,是一名妥妥的“艺术学霸”,现在艺术界的“当红炸子鸡”




01
童年回忆

孙一钿出生于浙江温州,童年经历和生活对她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大四那年,她去了一趟义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带来的视觉能量唤醒了孙一钿幼年时对于塑料制品厂和皮革厂的记忆。

《红象》,150x150cm,布面丙烯,2021
“我成长的环境是90年代温州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家里做生意的人很多,我经常在工厂里玩耍。”

“那些工厂里制造的产品,尤其是廉价的小商品,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不再滚动的球》,50×50cm,2017

粉色兔子、黄色小鸭、斑点狗、豹子、 斑马、企鹅和海鸥,它们从工厂里被批量制造出来。

《美元兔》,243×152cm,布面丙烯,2020

充满时代感的造型、材质、配色和触感,都在她的作品中一一呈现,如长睫毛的企鹅、圆润的无刺仙人掌、塑料感小黄鸭等等。

 《长睫毛的企鹅》, 2018
“这里的商品像有一种魔力般疯狂的吸引着我,劣质的边角,粗糙的接头,刺眼的颜色。他们无比的亲切,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我似乎就是从这里生长出来的。”

《不咬人的豹子》,150×150cm,布面丙烯,2017


02
人造物系列

“人造物”系列使孙一钿一举成名。她将这些可爱、光滑、圆鼓鼓的流水线产品,以古典绘画中描绘精致物件的方法还原出来,可以说“假”得很逼真

《煮不熟的鸭子》,65x53cm,木板丙烯,2016
她在绘画时剔除了一切影响物体本身的东西,就像一个巨大物体突然“怼”到你的面前,高饱和度的色彩和弧形轮廓在人造闪光灯的照射下,强迫你不得不注意到它的存在。

《密涅瓦》,158x205cm,布面丙烯,2021
当一件不起眼的日常物品被极为精致地呈现在你面前时,产生了一种陌生与不安,神秘而怪诞的庄重感,光滑到诡异的程度。 

她对超尺度的静止物体感兴趣,在她的梦中,一个小茶壶能够变成70层摩天大楼那么大。

《刺》,230x230cm,亚克力,2018年
现如今,最宝贵的不是知识或信息,而是人的注意力。她笔下这些超过正常视觉经验尺度的作品,能够强烈地激起观众感官的兴奋。

《The Shape of You》,80x100cmx2,布面丙烯,2019
孙一钿尤其喜欢双联画,冷暖对比、聚焦与失焦、饱满与泄气、错位拼接都是她惯常的手法。

《在黄昏时起飞_双联》,200x150cmx2,布面丙烯,2021
面对人们对于她作品媚俗、平滑等负面争议,她回复道,“这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所以我要以暴制暴。

你要颜色,就给你颜色......没有什么可以遮掩,任何形象都可以是一座纪念碑。”



03
自然物系列

在“人造物”系列之前,她还有一个“自然物”系列,这是她从16岁开始创作的,面向“自深深处”的一个系列。

《玫红色湖泊》 ,35x25cm
花朵、果实、山川、树木,都是她再现的对象,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的质感,化身为充满着交错“真假”浮雕,在画布上呼之欲出,既迷人又危险。

雨夜,20x20cm
但这一系列她从不拿出来做展览,而是像私人档案挂在工作室的墙上。
即将到来
孙一钿能够感受到,在事物的表面下隐含的规律,绘画就是她去表达这种无法言说之物的途径



04
“艺术学霸”

孙一钿对绘画的坚持离不开母亲的支持,从兴趣班到少年美术学校到央美再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母亲一直支持着她的所有决定。

小时候她喜欢平田昭吾的童话书和美少女战士动画片,临摹里面的各种人物形象。
《很久很久以前》,205x158cm,布面丙烯,2023

在央美附中求学时,她看了许多小众电影和深奥的书籍,对文艺和小众作品的兴趣,这些东西逐渐形成了她的底色。

《空》,45.5×38cmx2,木板丙烯,2020

“对我艺术上最大的启发,就是什么都愿意尝试,什么都感兴趣,人在那个年龄突然被打开之后,就意识到,原来一幅画可以这么画,也可以那么画。”

《草地上的午餐》,80x100cmx2 ,布面丙烯,2021

她的导师建议她白天画画,晚上读书,但实际情况是,“画画还是非常烧脑,画了一天的画,晚上真的很难再啃得进学术著作”。

《哥斯拉和哥斯拉的背脊》,200x150cm,布面丙烯 ,2018
因此,她把时间分隔成不同的区间,展览前闭关密集画画,等到画都运走后就开启学术模式。

《让我抱抱》,200x133cm,布面丙烯,2015



05
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在选定这间位于北京郊区的艺术工作室之前,孙一钿已经搬了五个工作室。

这间工作室,是独属于她的“一间自己的房间”。由于离市区较远,也降低了一部分社交压力。


“工作室的意义就像弗吉尼亚·伍尔夫所写的《一间自己的房间》那样,是面向自己且不得不有的存在。”

读研时,跟朋友共用一个工作室,周围都是搞艺术的,经常串门,去池塘钓鱼,吃大锅饭,一起度过许多个热闹的夜晚。

《游物》,60×90cm,布面丙烯,2023
现在,孙一钿每天早晨10点打卡一样来到工作室,待到八九点左右才离开。

工作室贴着小稿的墙上,密密麻麻写着一整排“45”,这是她画画时注意力集中的周期。

《瓷母》,54x45cm,木板丙烯,2023
另外,由于她喜欢使用高饱和的荧光色,长时间看着画布眼睛会超载。

《柔软的刺》,65x53cm,亚克力木板,2016
孙一钿每天保持创作,即使不动笔也会在脑子里思考,对她来说,创作是一个永远停不下来的过程。

《热带企鹅》,230×183cm,木板丙烯,2018
她曾尝试用各种形式表现“人造物”,最后发现感兴趣的还是绘画。

一是因为绘画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创作过程,你可以完全掌握作品的始终,二是她表示自己不太喜欢和别人打交道。



06
做艺术家像是一种修行
“创作大都是灵光乍现的瞬间,或者是日常生活感受的不断堆叠。”

绘画和创作对孙一钿来说,从来不仅仅只是一种技能展现,而是一种情感表达和心灵连接的方式,透过眼睛所见所绘,呈现所思所想,藉此能够表达真正的情绪和自我。

《当你看我的时候》,183x183cm,布面丙烯,2016
当被问及做艺术的终极目标时,孙一钿回答说,“我并没有一个终极的目标或者是什么明确的目的,如果我能每天画画,然后也有人欣赏我的画,就ok了。”
孙一钿对艺术一直非常敏锐,她认为,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只能够在长期的绘画探索中一步步、一点点形成,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当她走来》,33.5 x 33.5cm,木板丙烯,2022
虽一幅画价值百万,但孙一钿始终保持着朴素的追求。

对她来说,金钱和名声的价值并不重要,学习新知识,认识不同学科的人,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视野和生活,就已足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拾文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