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才是PUA之王。

梦寻+囚徒 拾文化 2025年01月02日 07:57


 01 


我叫刘禅,我还有一个小名,唤作阿斗。

 

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我老妈甘夫人晚上做梦,梦见自己仰吞北斗星,第二天在医院产科诊断怀孕,所以我叫这个名字。


万万没想到,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形容庸碌无能的人。


我心里苦,我不说。


公元207年出生后,我就有一系列奇遇。

 

这些奇遇跟赵云叔叔有关。


他救过我两次。一次是我刚出生不久,地点是当阳长阪,也就是湖北宜昌,于乱军之中。


第二次,在长江边,他跟张飞叔叔拦住我那有外国势力背景的继母孙夫人,没让她带我潜逃去东吴,那年我只有5岁。


看见没有,我小时候就是一个政治筹码和人质。

 

千百年来,很多人讽刺我、嘲笑我,可很多人就连我的名字都读错。

 

他们一直叫我“liúchán”,呵呵,实际上我的名字跟佛教的禅宗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我叫“liúshàn”,禅让的“禅”。

 

老爸刘备在我没出生之前收过一个养子,改名叫刘封,后来为我取名叫刘禅。


可见,从开始起兵的时候,我爹内心就有一个赤裸裸的小目标——“封禅”,也就是想当皇帝。

 


 02 


说心里话,我确实很感谢诸葛亮,因为我爸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一直打败仗,可谓屡败屡战,从不灰心。


如果没有诸葛亮老师,我们的汉国(当然你们都称为蜀国)也建不起来。

 

但后来他变了,变得越来越过分。


公元222年夏天,我爹已是63岁高龄,为了给他那狂傲的兄弟关羽报仇,起兵伐东吴。


结果因为轻敌,在夷陵被陆逊那毛头小子打败了。

 

我爹兵退至白帝城,因急怒攻心,抑郁成疾,最后OVER了。


临终之时,为了防止诸葛亮抢班夺权,我爹同时托孤给尚书令李严。

 

爹地还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我觉得爹地只是测试诸葛先生的忠诚。诸葛亮很聪明,他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虽然诸葛亮表态很坚决,但我爹的临终遗言像一个魔咒一样困扰着我。


后来我一直担心,如果跟诸葛亮闹翻,他似乎可以名正言顺地把我赶下台。

 

我爹临终前还专门写了个诏书,让我像对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从此我不得不叫这个男人为“相父”。


那是公元223年,我十七岁。

 


 03 


爹死后,虽然国家还姓刘,但大事小事都得听诸葛先生的。


他打着匡扶汉室、完成先帝遗愿的旗号,实际上决定了所有的生杀予夺。

 

按照爹的遗愿,只是让诸葛先生主管政事,他却一步步将自己的势力延展到各个领域。


他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对我进行PUA,我承认,自己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首先,诸葛亮集各种权力于一身。他在《出师表》中直白地写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所谓的“宫中”指的是皇宫,“府中”指的便是诸葛亮的丞相府,他的丞相府可以开府治事,拥有自己的行政班底,权力远超宫中。

 

各级官员收到的有时是朝廷的旨意,有时是来自丞相府的公函,有时又是盖着益州牧府朱砂大印的文件,而这所有机构的幕后主宰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诸葛亮。

 

朝廷之中,诸葛亮有众多门生故吏。《出师表》中提到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便是诸葛亮在朝堂上最为倚重的心腹;


蒋婉、马谡、马忠、廖化等这些大汉才俊齐集丞相府,成为诸葛亮延续权力的后备力量;


益州牧府内大量的文人儒士,如秦宓、杜微、谯周等,主宰着大汉的官方和民间舆论,为诸葛亮的权力提供理论支持。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让我“亲贤臣,远小人”,他口中说的贤臣都是他的人,小人恐怕说的都是那些跟他关系不睦的人吧?

 

要知道,那一年我已经22岁了,他有考虑过一个成年人的感受吗?


我愤恨,深深地愤恨。

 


 04 


其次,诸葛亮实行先军政治、军权在握。


我们大汉是军政分开的,诸葛亮主持政事,李严统帅军事。


丢了荆州后,我们实际控制的领地只有一个益州而已。

 

诸葛亮既是朝廷的丞相,又是地方的实际长官——益州牧。

 

为了名正言顺地夺得军权,诸葛亮先辞了只管政事的丞相位,利用益州牧的身份插手军事,接着他开始南征。

 

后来就发生了“七擒孟获”的事,诸葛亮成功掌握军权。

 

随后,他制定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先军政治路线。

 

此时受我爹遗诏执掌军事的李严开始还击,不过斗争是门艺术,李严只是一个弱鸡。

 

公元231年,诸葛亮再出祁山,令李严督运粮草,恰逢霖雨绵绵,道路泥泞不堪,粮运不济,李严因此获罪被贬流放。

 

当时我是多么想救李严啊,朝中只有一个李严敢跟诸葛亮顶牛,但诸葛亮实在太强大了。


那一年我25岁,我想做一个开明有为的皇帝,但他们从不关心这个。

 


 05 


最后,诸葛亮越俎代庖、虚君实相。


《三国志》作者陈寿说的没错,“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我TMD快要烦死了。

 

刚继位时,我对这位“相父”是相当信任和倚重的,但他没有尽到一个辅政大臣的义务,反而完全剥夺了我的权力。

 

就连我的宫中侍卫长、虎贲中郎将董允都是诸葛亮安排的人,他只听诸葛亮一个人。


记得有一次,我想趁身体还好的时候,再纳几个妃子充实后宫,董允竟说古代贤明的天子妃子都不超过12个,我已经超标了,不能再增加。


天啦,实在是管得太宽了。

 

一个小小的宫中卫队长,竟然敢肆无忌惮地干涉我的私生活,他甚至到处传闲话,说我好色。

 

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上,诸葛亮从来没有跟我请示商量过,《出师表》就是明证,他常常以我爹的名义来压我,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最后才通告我。


无论我同不同意,他都照做不误。

 

一直以来,大家都骂我是“扶不起的阿斗”,我不服气。在这个被诸葛势力控制的国家里,我生活在恐惧之中。

 

他死后,我们的国力已经被掏空,良将死的死、老的老,国家的人口不增反减,经济凋敝。


外交上也陷于被动,北方强大的魏国又一直在虎视眈眈,我实在是有心无力。

 

对天子进行PUA,谁比得上诸葛亮?


聪明之最,也危险之最。


连曹操老师都要自叹不如啊!



 06 


公元263年,我57岁。


为保全自己和全城百姓的性命,面对蜂拥而来的魏军,我无奈地选择了投降,并被押送到洛阳。

 

我还是很有面子的。魏国的一把手司马昭亲自设宴招待我,还命令乐师演奏蜀地乐曲,大汉旧臣们听了,个个泪流满面,只有我嬉笑自若。

 

司马昭问我,“你思念蜀地吗?”我马上回答,“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一点儿也不思念蜀地。”

 

当时,有个叫郤正闻的旧臣,悄悄对我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这老头太天真了。


几百年以后,已经降宋的南唐后主李煜就因为写了一首《虞美人》,词里面透露出思念故国的意思而被毒死,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啊!

 

那句“此间乐,不思蜀”,被你们改编成了笑话,嘲笑我一千多年。


其实,很多事要客观看待。

我既非愚蠢透顶,不可救药,也不是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一千多年后,西方有个叫莎士比亚的人还算理解我。

他说:“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然后像窥伺着眼前每一只鸟雀的野鹰一样,每个机会都不放松,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
 
我几乎要哭了,这是真正的知已啊。很遗憾,他居然是一个老外。
 
看看你们拍的影视剧,里面饰演我的人,都像弱智,我真受不了这个,这是典型的污蔑和泼脏水。



 07 

麻木和愚懦是表面,谁懂我的痛苦?

亡国之后,我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时时掩饰自己的伤痛和愤懑,这样才能瞒天过海,找机会复国。

你们可以对比一下吴国的末代国主孙皓,就知道我比他强了不止百倍。

所以请不要再无缘无故地骂我了,我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而是时不予我的刘禅。
 
我死的时候是公元271年,那年我65岁,离晋统一中国已经七年。

后来我认识到,这是历史的大趋势,无人可改。
 
顺应不可阻挡的大潮流,主动拥抱大趋势,难道也是一种耻辱?

你们能告诉我一个答案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拾文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