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的传人·正宗!文登人隐秘而自豪的身份

文登文旅 掌上威海 2024-01-09
龙图腾,是中国人独特的信仰标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象征,也是维系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
千百年来,“龙文化”拥有庞大的神话体系和广泛的民俗信仰,人们渴望龙威武刚健的体魄、呼风唤雨的本领,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期盼着它的庇佑。
威海·文登是李龙故里,是李龙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根基所在。农历三月初二,回龙山上的李龙文化山会更是一场“龙文化”的精彩呈现。
或许,文登人最低调的骄傲不只秦代遗踪,还有隐秘而自豪的身份——李龙传人,正宗。


PART01

李龙王何许人也?

“黑龙江”由此而来

李龙王,又叫“李龙爷”“李老爷",流传最广的名字是“秃尾巴老李”,关于他的传说,在2008年6月7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就是这样一个神话人物,被历代帝王和掌权者尊崇。

明朝时期,李龙王被孝宗皇帝授“巡按五湖四海九江八河之总龙王”之职;清朝乾隆皇帝封正李龙王为“五湖四海九江八河黑龙王”;道光皇帝又封“溥惠佑民”四字,将其列入国家祀典;慈禧太后每年六月初八派遣特使前往回龙山,为李龙王上供祝寿,封“九江王”。

由于流传区域广,李龙王的传说形成了多种版本,但文登的记载最早、最完整、最系统
清康熙本、雍正本、道光本、光绪本《文登县志》,以及清代文学家袁枚的《子不语》等古籍典志,对李龙王神话传说发源于文登的历史均有明确记载。

所有英雄的诞生都极富传奇色彩,李龙王也是如此。

相传,龙母郭氏怀有身孕三年不产,忽一日雷雨大作,电光绕室,生下一个浑身乌黑、披鳞带角、腹下四条腿、身后拖着长尾巴的“怪胎”。丈夫李老汉误以为是妖物作祟,慌忙将其抛入荒野。

刚出生的孩子转眼就没了,郭氏悲痛欲绝,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睡梦中,她梦见龙王告诉她,这个孩子是龙的子孙,将来必定对天下百姓有用。
猛然惊醒后,郭氏定睛一看,孩子有如神助一般又回到了她的身边,与梦联想,她高兴坏了,又担心丈夫碰见,便匆忙给孩子喂奶,并将他藏了起来。

日复一日,纸里终究包不住火,郭氏偷偷给孩子喂奶的事情还是被丈夫发现了。李老汉决定寻机除掉家中的“妖怪”。

这天晚上,当郭氏给孩子喂奶时,躲在暗处的李老汉用镰刀一下砍断了李龙王的尾巴,这便是“秃尾巴老李”名字的由来。

后来,李龙王取名“李丕昭”,跟随张天师学道,在众徒里,张天师观李丕昭面相不凡,有龙神之相,待其师满道成后,便引荐给明孝宗皇帝。

皇帝见李丕昭有龙腾云雾、呼风唤雨、雷霆万钧的道法,便授“巡按五湖四海九江八河之总龙王”之职,专管江河治理水患之事。从此,李丕昭便被人们称为李龙王。

得到皇帝封正后,李龙王便四处巡视江河湖海,恪尽职守为民办事。

其时,在东北地区有一处白龙江,年年泛滥成灾,百姓苦不堪言。李龙王闻讯前来察看,发现江中有一条白蛟作祟,李龙王遂决定为百姓除去这一祸患。由于初到此地,水性不熟,李龙王便托梦请求百姓前往助战。


按照李龙王的嘱托,百姓们担着饽饽和生石灰齐聚白龙江边,见到江水泛白时就投生石灰,烧杀白蛟。见到江水泛黑时,百姓们就投饽饽给李龙王吃。在百姓的大力帮助下,李龙王与白蛟大战三天三夜,终于除掉了白蛟。

从此,白龙江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沿江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为纪念李龙王的功德,乡亲们遂将白龙江更名为黑龙江,并刻碑立石江边,亲切地称李龙王为“秃尾巴老李”。


PART02

李龙文化民俗

读懂“仁孝德善”精神内核

李龙王对母仁孝,人人称颂。

李龙王的母亲病逝后,李龙王将母亲葬于文登县南柘阳山上。后来,李龙王又将母亲的坟墓搬迁到昌阳山安葬。于是,百姓就将昌阳山改名为“回龙山”

传说,李龙王的母亲曾在回龙山显灵,百姓们纷纷募捐,在山上修建龙母坟。至今,龙母坟仍在。

每年三月初二,是李龙王母亲的诞辰,李龙王会来到回龙山看望母亲。这一天,人们举办李龙文化山会,并到龙母坟祭祀,该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山会期间,山东村专门在村里的小广场摆设百米长寿宴,周边村里的6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来这里享用。通过这种方式,让村民更深地了解李龙文化,也让子孙后代留下仁孝的印记。

为了传承弘扬李龙文化仁孝精神,展示秃尾巴李龙王的历史记载、相关神话故事等,回龙山李龙文化民俗园应运而生。

回龙山李龙文化民俗园,位于文登区宋村镇寺前村,依托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建设李龙文化博物馆、民俗博物馆、龙王殿等。

在回龙山李龙文化民俗园大门的台阶中央,有一块龙的浮雕,历经风吹日晒,浮雕已变了颜色,但雕刻的龙依旧神态威严,气势恢宏,令人顿时心生敬畏。

拾级而上,便来到了龙王府。朱红色的大门,上面装饰着一排排整齐的金色门钉,颇有庄重之感。门两边悬挂着“海晏河清世太平,风调雨顺民安乐”的对联,满载着人们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祈盼。

园区内的建筑古色古香,青瓦朱檐,鼓楼、钟楼相对而立,建筑的瓦当、脊木以及梁上,都有龙样图案或装饰。飞檐翘角,如同飞鸟展翅,让这些古建筑充满了灵动之感。

在李龙文化博物馆,李龙王的故事被制作成金色浮雕,配以场馆介绍,生动展示了黑龙出世、痛失龙尾、黑龙认母等六部分故事,塑造了李龙文化“仁孝乐善”的精神内涵

李龙文化民俗园内,还有古井、碾盘、马车等老物件,充满了古时人民的生活气息。

在一条小巷内,官宦、商人、地主、农民的家依次排开,屋里陈设还原当时场景,仿佛是一个个旧日生活的微型博物馆。

失去光泽的八仙桌、木犁、太师龙椅、雕刻精美花纹的木床以及各种老式生活用品……所有的一切,都被安置在这里。它们是上一辈人的智慧,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静静地在那里,无需多言,就是一种动人的力量。


PART03

人间至味是清欢

素斋中的康养之道

从喧嚣闹事中风尘仆仆而来的旅人,总是带着虔诚之意,想在这一堵院墙之内,寻一份片刻的安静。

静听风摇竹林,煮一盏清茶,邀竹影对坐此间,或者坐下来吃一碗素斋,感受这不慌不忙的人世间。

素斋,讲究食材的本真之味,也是匆忙岁月里的清欢。

看似寡淡,实则是摒弃太多佐料的加持,感受食物本真的味道,就像从繁华走入宁静中,方才找到本真的我。

擅长素斋者,往往能“一瓜可做数十肴,一菜可变数十味”,在李龙文化民俗园里,素斋值得你细品个中滋味。

嫩笋、蕨菜、豆腐、菌菇……这里的菜品简单,都是附近村野中的食材,虽不纳荤腥,却也滋味儿无穷,可谓“一菜一世界”,体现了重返自然、返璞归真的神韵。

豆腐的嫩、菇的香、野菜的甘苦交会在一起,最简单的食材,辅以朴素的烹饪方式,简单质朴,以其最初的样子坦诚示人。

最后品尝一碗由菠菜面、南瓜面、紫薯面、白面、胡萝卜面做成的五色面,一场舌尖上的返璞归真就此完成。

为什么一定要来尝尝素斋?

其实我们和素斋一样,都需要做减法,只有释然的自然状态,才能找到回归本真的轻盈和闲适。

人类活动促成了美食的相聚。

不久后举办的李龙山会,有一场舌尖上的盛宴,等你来品尝。山会上,人们将制作大饽饽、民俗“十大碗”,共同欢庆,祈求福泽。

到李龙文化民俗园走走吧,听听古老传说,吃一顿素斋,赏一番美景,心情也会得到治愈。




打卡攻略
李龙文化民俗园
打卡地址(点击查看导航)交通攻略:建议导航自驾前往。开放时间:8:00-17:00门票价格:40元/位              1.2米以下儿童免费              1.2-1.4米儿童半价优惠自助素斋价格:49.9元/位(含门票)                   1.2米以下儿童免费                   1.2-1.4米儿童半价优惠联系电话:13646318165
往期回顾
1.羲仲、秦始皇、王重阳、戚继光相继“打卡”的小城,究竟好在哪?2.山东有座宝藏小城,低调有内涵!起源于公元前的一场“高峰论坛”
-THE END-

监制丨殷洪军

值班总编丨王岚

复审丨胡杨

文字丨梁美娜

图片丨宫举卫 刘彬 王华卫等

视频丨谷宝鑫

编辑丨梁美娜

声明: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