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因素身份认证领域混迹6年,聊聊我的见解
什么是双因素认证?
借用百科的描述:
双因素认证是一种采用时间同步技术的系统,采用了基于时间、事件和密钥三变量而产生的一次性密码来代替传统的静态密码。每个动态密码卡都有一个唯一的密钥,该密钥同时存放在服务器端,每次认证时动态密码卡与服务器分别根据同样的密钥,同样的随机参数(时间、事件)和同样的算法计算了认证的动态密码,从而确保密码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用户的认证。因每次认证时的随机参数不同,所以每次产生的动态密码也不同。由于每次计算时参数的随机性保证了每次密码的不可预测性,从而在最基本的密码认证这一环节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解决因口令欺诈而导致的重大损失,防止恶意入侵者或人为破坏,解决由口令泄密导致的入侵问题。
事实上这个并不完全正确,准确来讲这个太过于片面,不够全面,“双因素”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来“用户名+静态秘密”的基础上增加一种因素,用以判断用户身份,以确保是用户本人登录,目前我知道的就有:动态密码、扫码、消息推送、邮件认证、指纹、人脸、虹膜、声音、U盘证书等,所以说动态密码是双因素认证其中的一种,只是目前应用的最广泛而已。
双因素身份的核心在于“身份判定”!所以简单讲能在用户名+静态密码的基础上,增加一种判定身份的因素,都可以称之为双因素认证。
以下,分别聊下上面提到的几种双因素认证方式。
动态密码
动态密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双因素认证方式,我们在登录各类网站或者APP时,通常情况下都需要短信验证码,用以判断是本人操作,这在C端个人用户中是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在B端企业用户中,很少采用短信验证码!一是短信验证码完全依赖运营商信号,及时性差,再者手机短信有被劫持的风险,安全级别低。
企业使用动态密码一般会选用以下几种令牌形式:
硬件令牌
APP令牌
微信小程序令牌
钉钉令牌
PC令牌
微信公众号令牌
前提条件:
业务系统和认证系统完成对接;
企业用户源和认证系统完成同步;
短信网关和认证系统完成对接;
认证流程:
用户输入用户名+静态密码申请访问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通过API接口将请求信息发送到企业用户源做初步校验;
企业用户源校验成功,核验通过;
业务系统通过API接口向认证系统申请索要动态密码;
生成动态密码,并让短信网关向该申请用户绑定的手机号发送动态密码;
短信网关执行发送动态密码指令;
用户手机收到短信验证码;
用户输入验证码做二次访问申请(身份二次校验);
业务系统通过API接口将请求信息发送到认证系统做动态密码校验;
认证系统校验成功,核验通过;
成功登录业务系统。
注:
1、微信公众号认证流程和短信认证一致,在微信服务端绑定用户账号,并把短信网关换成微信服务端;
2、邮件认证流程和短信认证同样一致,把短信网关换成邮件服务器;
硬件令牌、APP令牌、微信小程序令牌、钉钉令牌、PC令牌这几种令牌非常相似,逻辑为:内置加密算法、时钟、秘钥,随着时间变换不断的产生新的密码,通过与有着相同加密算法、时钟、秘钥的认证服务端进行密码比对,实现动态密码校验,大致登录流程如下:
认证前提:
业务系统和认证服务器完成对接;
企业用户源和完成对接;
认证令牌和用户完成绑定;
大致登录流程:
用户输入“用户名+静态密码+动态密码”访问目标主机;
目标主机通过Radius Client或API同时将用户名+静态密码发送到企业用户源做静态认证、将用户名+动态密码发送到认证服务器做动态认证;
用户源和分别对认证做反馈;
当且仅当静态密码认证和动态密码认证同时通过时,才能成功访问,否则登录失败;
扫码登录
扫码登录目前应用也比较广泛,如常用的微信PC端用手机端扫码登录、购物网站用手机APP扫码登录,还有一些各类网站用微信扫码登录,其基本原理是:用户在手机端APP上完成用户身份确认,然后通过扫码的形式,授权登录。,这个和上面提到的手机APP令牌、微信小程序令牌、钉钉令牌有相似之处,都是用手机作为判断依据。但企业级扫码登录又有不同之处,扫码登录大致流程如下;
前提条件:
业务系统和认证系统完成对接;
企业用户源和认证系统完成同步;
外网消息服务器与认证系统完成对接;
手机APP已激活认证;
认证流程:
用已经激活认证的手机APP扫描页面二维码;
手机APP将授权登录信息发送至外网消息服务器;
外网消息服务器将登录信息转发至认证服务器;
认证服务器允许登录;
成功登录;
消息推送
说到消息推送登录方式,我们常见的是微信登录PC端的时候,可以直接推送到手机端进行确认登录,微信这种消息推送方式有个前提:之前登陆过,也就是说有过授权,然后保存用户信息,下次登录的时候直接推送。
但是在在企业消息推送中,需要对专门的APP进行激活认证,然后登录时就可以直接推送确认。企业消息推送认证基本原理是:在客户端登录系统的时候,向服务端发送登录申请,服务端向APP端发送登录确认,其大致登录流程如下:
前提条件:
业务系统和认证系统完成对接;
企业用户源和认证系统完成同步;
外网消息服务器与认证系统完成对接;
手机APP已激活认证;
认证流程:
用户输入用户名+静态密码申请访问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通过API接口将请求信息发送到企业用户源做初步校验;
企业用户源校验成功,核验通过;
业务系统通过API接口向认证系统申请登录确认;
认证系统将登录确认申请发送至外网消息服务器;
外网消息服务器将登录确认申请转发至用户手机APP;
用户手机APP收到申请,并确认登录;
外网消息服务器将确认登录信息转发至认证服务器;
认证系统返回认证通过;
成功登录;
生物识别
指纹、人脸、虹膜、声音认证,这几种都属于生物认证,安全级别上来讲是最高的,特别是指纹和人脸,技术比较成熟,目前也有大量被应用,最常见的就是手机解锁、打卡考勤,用生物特征作为唯一性验证,以此确保是用户本人。
相对来讲虹膜和声音应用的很少,拿虹膜认证来讲,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应用成本随之增长,应用门槛相对较高。至于声音认证,一是随着AI技术的成熟,声音模拟越来越逼真,声音认证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再者声音容易打扰他人,所以应用很少。
生物识别的原理非常简单:先通过生物识别器将人体特征输入数据库,申请访问的时候,用自己的生物特征与数据库做比对,成功登录,登录流程如下;
前提条件:
业务系统和认证系统完成对接;
企业用户源和认证系统完成同步;
用户生物特征已输入认证服务器中并完成用户绑定;
认证流程:
用户输入用户名+静态密码申请访问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通过API接口将请求信息发送到企业用户源做初步校验;
企业用户源校验成功,核验通过;
用户使用指纹、人脸或虹膜进行二次认证;
业务系统通过API接口将生物认证信息发送至认证服务器;
认证服务器确认并返回认证通过;
成功登录;
总结
双因素身份认证是为了加强登录安全,所以简单的讲:能够在用户名+静态密码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种安全有效地可以验证用户身份的方式,都可以统称为双因素认证。
常见的认证方式有:动态密码、扫码、消息推送、邮件认证、指纹、人脸、虹膜、声音、U盘证书等,动态密码中又会细分短信令牌、硬件令牌、APP令牌、微信小程序令牌、钉钉令牌等。
不同令牌之间也有不同的认证原理和登录方式,安全级别上来讲也是各有不同,其中生物识别认证安全级别最高,短信验证码认证和邮件认证安全级别最低,
企业中最常用的认证方式为:动态密码认证(硬件令牌、APP令牌、微信小程序令牌、钉钉令牌)、指纹认证、人脸认证、U盘证书认证,从成本考虑出发,软件动态密码认证最佳。
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为生活增光添彩,但同样的,处处充满着被盗号的风险,轻则泄露个人隐私,重则危机企业存亡,忽视安全,将会有很大的几率付出惨痛的代价。
但是电影《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告诉我们: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总有一部分人,在倒逼着技术进步!客观来讲,这也是推进技术进步的一股力量,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障我们个人乃至企业的安全,在竞争中,获得胜利!
这是我在双因素身份认证淋雨混迹6年的一点点经验,终究个人认知有限,如果你有什么看法或者建议,欢迎交流指正!
免责声明:
该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能代表任何企业或组织
该文章中借用的素材部分源自网络,部分借用公司素材库,如有侵权,请告知,一定及时处理
该文章是自己的一些浅薄的见解,仅仅作为参考,不能作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