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一点 | 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艾青诗选》知识点汇编


最新统编七八九上语文期末试卷,联系微信18205613175

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知识点汇总


今天整理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点。


1作者简介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伟大的革命作家。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和建设事业。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并坚持文学创作。1933年,以他的革命经历为素材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激励了无数革命青年的成长。之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创作另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但还没来得及完成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2内容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十多年间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了方便阅读,下文将简写为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小说通过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小说形象地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想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小说的又一主题。


3人物及性格特点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尔这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

保尔的性格:自我牺牲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


冬妮娅:保尔的初恋对象,她是一个林务官的女儿,纯洁善良,美丽动人。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看,这部书启发了保尔的思想。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的,喜欢上倔强和热情保尔。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


朱赫来:共产党员,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勇敢、机智,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的工人和教育了无数的青年,保尔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


阿尔焦姆:保尔的哥哥,一个火车司机,钳工,市苏维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丽达: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保尔真正深爱的对象。她漂亮、机智,打扮简单、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她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不让私人的感情影响工作大局。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4经典情节


苦难的童年

情节概述:保尔自幼丧父,当过童工,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受地下工作者朱赫来的影响产生革命意识,后因救朱赫来而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后被误放而逃出,由哥哥阿尔焦姆和冬妮娅悄悄送走,他奔赴战场,参加红军……)

人物形象(保尔):饱受折磨和侮辱但一直力求上进。


三段恋情

情节概述:保尔与冬妮娅:在一次钓鱼时与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结识,互生好感,但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与他深爱的初恋情人冬妮娅产生了感情上的裂痕,最终,他不得不牺牲了与冬妮娅的爱情。保尔与丽达:保尔在铁路工厂任团委书记时与团委委员丽达因为共同的追求产生了感情的萌芽,但又由于误会和保尔的固执而中断,后来保尔患上肺炎兼伤寒被送走,紧接着大家又误以为保尔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此时的丽达无比悲伤……绝望之后丽达又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保尔与达雅:保尔在疗养时认识了母亲朋友的女儿达雅,并与她真诚地结为终身伴侣。

人物形象(保尔):为革命理想献出火红的青春。


战场上的搏杀

情节概述:战场上冲锋在前,英勇作战,头部受重伤,右眼失明。(手术后到冬妮娅的亲戚家疗养,在共青团大会上,因冬妮娅强烈的个性和小资产阶级情调,二人产生感情上的裂痕,然后从此分道扬镳。紧接着保尔又主动找到朱赫来参加了剿土匪的肃反工作,但紧张而又繁重的工作严重影响了保尔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的身体,他疼得失去了知觉,于是,他又被派到铁路总厂去担任共青团书记……)

人物形象(保尔):钢铁般的意志,为革命奋斗到底、不怕牺牲的精神。


工地上的磨练

情节概述:为尽快修好铁路把木材运送给倍受严寒威胁的后方百姓,以他为带头人的“潘克拉托夫小分队”疯狂地工作着,忍受着泥泞、大风雪、冻土等恶劣天气的折磨,还经常缺吃少穿、露天住宿,甚至受武装匪徒和疾病的威胁……渐渐地,伤寒夺去了许多战友的生命,在路快修好时,保尔也染上了肺炎兼伤寒,被送回家乡治疗。

人物形象(保尔):顽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和永不屈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伤痛的折磨

情节概述:①战场上头部重伤,右眼失明;②脊椎被炮弹炸开的石子崩了个深窝导致身体健康存在严重隐患;③患伤寒,死里逃生;④得重感冒还坚持工作,高烧引发急性风湿病,几乎丧失了工作能力;⑤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只有右手能听使唤。

人物形象(保尔):坚定不移的信念,忘我的工作热情,顽强奋斗的精神,自我献身的品质。


钢铁般的意志

情节概述:①筑路时,带领“潘克拉托夫小分队”克服种种艰难困苦,疯狂地工作着;②失去工作能力、被发残疾证后,仍顽强地战胜了自杀的念头,与病魔搏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病榻上写作(伟大的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③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搏斗时,多次令死神却步;④在精力完全耗尽之前,他没离开过革命的队伍。

人物形象(保尔):顽强的生命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自杀念头

情节概述:

原因:保尔因为伤病几乎丧失了工作能力,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于是产生自杀的念头;

过程:为自己想自杀的念头感到羞愧与愤怒,更为自己在困难面前懦弱、逃避的行为而愤怒、自责,于是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人物形象(保尔):钢铁般的意志,永不放弃的精神。


文学创作过程

情节概述:①保尔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来写,后来是自己口述,请人代笔;②在完成了三章之后,寄给老同志征求意见的过程中,稿子竟被邮局遗失了,6个月的心血白费了;③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人物形象(保尔):顽强、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知识点汇编

今天为大家梳理《艾青诗选》重要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 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 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伸

1. 诗人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2. 经典名言
①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② 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③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④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⑤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⑥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三、精彩赏析

 1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 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点拨】

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诗歌一开始,作者就精心选取了三个色彩词“紫蓝的”“青灰的”“绿的”,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鲜明、和谐的画面。在以上静态描绘的基础上,又以“草原上流着”,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而用“乳液”来形容烟,将烟的清新、流动等描绘出来,可谓神来之笔。

于是,第二节开头,诗人似乎也忍不住,直抒胸臆地赞叹:“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结尾句“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落的力量,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脚步的。


 2 

手推车

艾 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点拨】

1938年初,诗人从阴冷的武汉来到了战火日渐逼近的黄河岸边,写下了近十首质朴而凝重的小诗,《手推车》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二十行,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令人为之心碎的情境。全诗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每一个准确而沉重的词语都蕴含着历史的、苦难的真实感,它们如手推车那沉沉的独轮辗压在读者的心灵上。


 3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点拨】
这是一首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诗中诗人化身为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歌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接着进一步描述鸟儿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

诗的第二节,诗人笔锋一转,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年代里一切爱国志士对祖国最真挚情感的告白。


 4 

失去的岁月

艾 青

不像丢失的包袱

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

失去的岁月

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

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

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

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

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

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

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拣起来

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

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

时间是流动的液体——

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

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

要成了化石就好了,

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

时间也像是气体,

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

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

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

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

早已离开了人间。
【点拨】

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被迫搁笔二十余年,1976年又重新执笔。在这首诗中,他沉痛回顾了自己被流放“失去的二十多年的辛酸岁月”。在诗歌里,他把时间比作失物,比作纸片,比作气体、液体、固体,最后更巧妙地把时间比作是朋友,当你想起他的时候,他已不在人间。读者阅读这首诗,一方面触摸着作者内心的沉痛,另一方面也会激起“岁月匆匆,往日不再”的情愫,警醒自己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四、导读练习

1.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的诗歌,说说土地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答案:“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我爱这土地》等)“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向太阳》和 《黎明的通知》等)

2. 艾青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3.《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是谁?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大堰河是作者的乳母。

答案: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4.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鱼化石》。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答案:由艾青出生封建家庭以及这句“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对革命的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5.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6. 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 ,就托付给乳母——“大堰河”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7.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选自《我爱这土地》。试分析此节中作者如何将全文推向高潮?
答案: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第二节的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之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六个沉重的省略,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全诗在这问答中达到高潮,那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留下不尽的余韵。
8.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选自《我爱这土地》,此节中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
9. 荫路种夹竹桃,我还是第一次听见.平常所见的夹竹桃都是种在大花盆里,只有一人高.种在街上,那该有多高,而且花要比杜鹃大得多,条条街上都种了夹竹桃,该有多美.于是,我的脑子里,湛江和夹竹桃就连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我对湛江久久地响往。出自艾青的散文《湛江,夹竹桃》.
10.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11.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12. 艾青的《太阳的话》全诗运用那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拟人的修辞手法,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更容易与读者亲近。
13.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性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忧郁”,我们叫它“艾青式的忧郁”。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国家、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使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作为一个始终为民族摆脱种种枷锁而写作的歌者,艾青的“忧郁”情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客观现实、主观心情和象征手法

14. 艾青诗歌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爱国主义



来源网络  侵权删除

 

2020中考学习群

欢迎各位家长、学生积极交流

入群后必须修改群备注

“地区+学生年级”

加因材教育微信:18205613175

邀请进中考学习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