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著阅读知识梳理:《长征》视频+知识点+练习

 

拉到文章底部点击阅读原文

看7-9年级各科资料!


数学微课
语文微课
英语微课
化学微课
道法微课
历史微课
物理微课
生物微课
地理微课

初中英语资料大全    


 作 品 简 介   



   作 者 简 介   






  
王树增,男,中国著名的军旅作家。1952年2月生于北京,1970年入伍。现供职于武警部队政治部创作室。全军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大校军衔,国家一级作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军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远东朝鲜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内 容 概 要  













   主 题 思 想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且始终在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之中,历尽艰辛之后,最终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







  艺 术 特 色 





1.第一部最客观、最全面反映长征的纪实文学。

王树增的《长征》采用纪实文学的体裁,客观真实地再现了长征中许多历史事件,生动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两年时间里,行程两万五千里,转战南北的艰苦卓绝斗争的全貌。突破封锁线、血染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故事跌宕起伏、叙事生动活泼、细节精彩、感人至深。

2.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构成主旋律。

在长征途中,年轻的战士和官兵闯过了数不清的危关凶隘,跋涉了说不尽的险山恶水,忍受了饥饿、严寒、伤痛、死亡等等个体生命几乎难以承载的生存极限的无情考险,可他们都凭着一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困难。

长征途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粮食奇缺、路途坎坷等恶劣环境,红军战士们依然士气高昂,苦中作乐,笑对困难。为了驱赶疲劳、困乏,战士们在安全的路段,或唱歌,或讲故事,或说笑话,以活跃气氛,体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3.以小见大,普通战士身上折射出崇高的精神。

王树增说:“历史往往是群体的历史。长征是一个群体的英雄行为,每个战士都是历史的主角。”本书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他把视线彻底放在每一个战士身上、每一个细节上。他在那些普普通通的小战士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许多以前被忽视或者被遮蔽的小人物和细节得到了充分呈现。用绑腿带把奄奄一息的政委背出敌人包围圈的黄欣、为了追上部队女扮男装潜入国军的女战士张吉兰、无名小红军坚持肩扛油印机渡河等等,像这样的普通战士感人的故事在《长征》中比比皆是,从战士们的感人小事和丰富生动的细节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历史的波澜壮阔。







习题训练





(一)

暖怀抱时,身后的枪声响了。张吉兰想喊一句什么,但没有喊出来,她挣扎了一下便从河面上消失了,消失在一个血红色的旋涡里。

【赏析】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了郭鹏对九死一生的二人的钦佩之情;插叙,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多么悲怆的故事,也表现了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仰。

(二)

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八日下午五时,毛泽东来到于都县城北门与军委的队伍会合。毛泽东的随身物品不多,只有一袋书、一把雨伞、两条毯子和一块旧油布。他甩着胳膊顺着于都河岸走着,已经有些凉意的秋风吹着他的长发。毛泽东很清楚,此一去,包括博古和李德在内,谁都无法预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国工农红军将要走向哪里。现在要紧的问题是,国民党军的飞机最好晚一些发现这支逶迤如长龙的队伍——那一天,走在于都河边的毛泽东并不知道,人类历史上一次惊心动魄的军事远征就要开始了,踏上征程的每一个红军都将成为一部前所未有的英雄史诗的主人公,不管他是新入伍的战士还是拥有军事指挥权的领导者。仿佛是为了证实这一点,在那个秋天的黄昏,毛泽东的身影很快就淹没在渡河的人流里,他匆忙的脚步声和上万红军官兵的脚步声混杂在一起瞬间便融入到夜色里。

月亮升起来了,又大又圆......

【赏析】以乐景写哀情,月亮那么圆,人却要分离,这其中蕴含着多少眷恋与不舍啊。

(三)

年仅二十八岁的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被他的对手何键和薛岳称为“朱毛赤匪中最有计谋的干将”。出生于湖北黄冈的林彪,十九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学员。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叶挺部当见习排长,随即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凭借着与年龄并不相符的对作战的独特感悟力和把握力,林彪从营长开始、团长、纵队司令员、军长一路升迁,二十五岁时,他已经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他可能是个索然无味的人,生活中几平没有任何爱好,唯一能够吸引他的就是作战地图和沙盘。林彪曾经写过一篇名为《论短促突击》的军事文章,受到李德的赞赏,李德说他是“最有头脑最有前途的红军指挥员”。尽管这篇文章后来成为林彪赞成李德错误军事路线的一个证据,但史实中难有更充分的实据说明他与李德有更深的交住。恰恰相反,林彪始终受到包括毛泽东在内的老资格共产党人和红军领导人的信任。对于中央红军目前所面临的危机,林彪忧心忡忡,因为红一军团已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但是,无论在多么混乱的场合,林彪总是能够在没完没了的踱步中把自已的思路调整到具体的作战方案上来。

【赏析】正面描写了林彪的性格,侧面描写表现了林彪的智慧和才干(军事才能);细节描写,刻画了林彪从容淡定的性格特点。

(四)

敌人的大军夹击而来,残酷的战斗不可避免。第三十二军在成县阻击王钧部。敌军火力强劲,阻击阵地很快告急。第四师十二团和第六师十八团奉命增援,两个团到达战场即投入了战斗。十八团在团长成本新的带领下向敌人发起反冲击,敌人的炮火十分密集,在十八团的冲击道路上打出一片火海。十八团新任政委周盛宏被爆炸的气浪抛出去一丈多远而阵亡,团长成本新再次负伤。敌人越打越多,从红军的阵地上看下去密密麻麻的,十八团的伤亡越来越大。最后时刻是已经分不清敌我的肉搏战。十二团的阵地上战斗同样惨烈,政委杨秀山又一次负伤,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他的臀部。一营营长蔡久背起他就跑,跑下阵地后,杨秀山发现身上挎着的挎包又被子弹打了个洞,里面的两本书也被打穿了,这两本书是他最喜欢的,一本是《苏联红军步兵战斗条令》,另一本是《列宁主义概论》。前一本是一九三六年一月牺牲在湖南便水战斗中的师参谋长金承忠留下的遗物,后一本是已经身负重伤的师政委方理明送给他的新年礼物。

【赏析】生动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再现了战斗的残酷,体现了红军官兵浴血奋战的坚忍与执着。 

精要练习

  1.    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带领着一支队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     ,这条光辉之路名叫      。长征从    (地名)出发,到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结束,总里程约为    余里,历时     天。

  2.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   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3.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   个:  (赣)、   (闽)、广东(粤)、    (湘)、    (桂)、   (贵或黔)、    (云或滇)、    (陕或秦)、    (川或蜀)、西康、甘肃。

4.长征翻过的山有    多座,主要有: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     、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岷山(大雪山)、     、邛崃山,以及    等。

5. 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    多条,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湖南的 、    。湘水,    贵州的乌江、     ,云南的     ,四川的     、小金川,甘肃的滑水等。

6.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7.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       坚定信仰和     主义精神;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      精神;是顾全大局、      精神。

8.1934~1935年间,中国红军长征的路上,因为      ,使毛主席重新回到了中国红军的领导层,重新获得了军事指挥权,从而改变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9.    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      东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10.红军翻越的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是       。

11.红军长征途中,有几次重要的会师,      是长征途中重大事件之一,红军先头部队于1935年6月14日到达     与      先头部队会师。

12.《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作者是      

13.遵义会议结束了     “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4.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      。

15.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      (事件)。

16请说出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要的会议。

                 

17.请说出几个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主要事件。

                   

18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长征的?长征胜利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19.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损失最大的一场血战是哪一次战役?请结合文本具体解说。

                      

20.请说一两件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1.“四渡赤水”描绘了长征途中哪几件事?

                      

22.阅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依据诗词内容,说明共产党人对待长征的态度。

                       

(2)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反映了哪些具体的事件?

                        

2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乌江两岸陡壁悬崖,难以攀登,江道狭窄,水流湍急,自古就有“乌江天堑”之说。在乌江的主要渡口上,黔军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配置了主力部队和强大的火力。更严重的是,向中央红军包抄而来的国民党中央军正全速向乌江方向推进,其中吴奇伟部的四个师和周浑元部的四个师已经距离乌江不到一百公里。

文段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毛泽东在山脚下也喝了一碗辣椒汤,然后他拄着根木棍向大雪山出发了。毛泽东不但没有出现严重的不适,他还把掉在雪窝里的警卫员小吴拉了出来,给被冰雹打伤了的马夫老余擦药。在喘得太剧烈的时候,毛泽东会停下来站片刻。他看着皑皑雪峰,对身边的人说:“蒋介石认为红军不能从雪山上爬过去,咱们今天就是要创造出个奇迹来!” 

文段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934 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 瑞金 两万五千 两年零五 2.王树增 《长征》 80 3.11 江西 福建 湖南 广西 贵州 云南 陕西 四川 4.20 大娄山 夹金山 六盘山 5.30 潇水 赤水河 金沙江 大渡河 6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7.共产主义 革命乐观 无私奉献 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 8.遵义会议 9.1936 甘肃会宁 10.夹金山 11.懋功会师 懋功 红四方面军 12.毛泽东 13.王明 毛泽东 14.采用了大兵团伏击歼敌的战术 15.渡过金沙江 16.通道会议、改变战略方向的黎平会议、跨年度的猴场会议、遵义会议、巩固和发展遵义会议成果的扎西会议、争论最激烈的苟坝会议、毛泽东严厉批评林彪的会理会议,此后的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芦花会议、俄界会议、哈达铺会议、榜罗镇会议等。17.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对党和军队的领导权;②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③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④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⑤爬雪山,过草地;⑥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8.长征的背景: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重点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组织反“围剿”。中共临时中央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在反“围剿”开始时,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进攻受到挫折后,又主张分兵把守,节节抵御。结果红军奋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于是在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8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历史意义:①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③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名著阅读知识梳理:《飞向太空港》视频+知识点+练习

点击阅读原文看7-9年级各科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