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堂精练】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初中之友 2021-07-14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jí(籍)钻探,有如向地壳(qiào)寻求宝藏。仰之mí(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解析:“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而“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尽致,达到极点。“慷慨淋漓”用在这里表意有所欠缺,建议换成“淋漓尽致”。)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解析:A中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B中冒号应为逗号;D顿号应为逗号。)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①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③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1)画线句①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奇”改为“其”。

(2)画线句③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删去“的原因”。

5.请你辨析下面句子中“说”的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2)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吹嘘,自诩。

(3)“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吹嘘,自诩。

(4)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对派的揭露和斥责。

6.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A.①无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对比

B.①反复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引用

C.①无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对比

D.①反复   ②排比 ③引用 ④引用

7.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学者、革命家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请你也用简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闻先生。

朱自清: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你对闻一多的评价:示例:为研究,发零乱,废寝食,终得骄人成就;反独裁,为国民,捐身躯,留名千秋青史。

02课内精读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8.选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总领下文,说明下文介绍的内容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9.“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这句话中的“这”指代什么?

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0.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11.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这里是细节描写,描写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

12.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的含义以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含义: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优秀的诗人,又是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同时也突出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伟大品格。作用:总结全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03拓展阅读

(宜昌中考改编)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释】 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13.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讨好“领导”;第二次是因为蒙先生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主观题型,意近即可。)

14.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

多问则多讲,少问则少讲。或“知无不言”,“有问必答”。(意近即可)

15.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之。

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

示例:①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②刚正不阿,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

16.积累链接: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读书方法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重要句子”主要包括文章中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的句子、蕴含深层意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具有哲理启示的句子等。这类语句除了基本含义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如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含义,即字面意义;其次局势理解句子的预警表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最后才是理解句子的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比喻、象征意义)”。

【典型例题】请说说“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技法点睛】答题思路与方法:(1)联系具体的语境,上下文中找含义;(2)找出句中关键词,分析词义知句意;(3)抓住句中修辞,分析效果知含义;(4)通览全文明中心,句子含义整体悟。

答题格式:句子本义+深层含义(比喻、象征意义等)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语文视窗即将推出初中版,感谢大家对语文视窗的厚爱!

扫描关注语文视窗初中版

推荐阅读:

对待父母的态度,是你最真实的人品

遇事不责备,才是家庭最好的风水

生活,不是用来生气的


更多好文推荐

你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决定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1个好父亲=200个老师,当爹的都好好看看!

 15个经典小故事,受益一生!

● 长大后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这4种家庭,家长别不当回事!

● 孩子,最怕你看起来努力,私底下却在糊弄学习...

温馨提示

如果本文对您有用,请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