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古诗文》 25 李白《行路难》
作者:李白 朗诵:方明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朋友们大家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今天跟大家分享李白的《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讲道路阻塞,世事艰难,也讲离愁别苦。在李白之前,写《行路难》最有名气的是南朝刘宋的鲍照,他写过一组《拟行路难》,一共十八首,慷慨遒劲,对李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只看他的第六首就知道了:“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die xie)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是不是能看出来对李白的强烈影响?所以杜甫评价李白说“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绝非虚言。问题是,李白不光有继承,更有创造,不光有模仿,更有升华。那他的创造和升华在哪呢?先看前四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不就是对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扩充嘛。那扩充在哪呢?首先就是在前两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这两句一出来,马上一个最强烈、最不可思议的对比也就出现了。谁都知道李白是喜欢享乐的人,他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还说“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他爱美食,更爱美酒,所以我们一直觉得只要有酒有肉,李白就能快乐、就能豪放。可是呢,现在面对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白居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杯一杯复一杯”,没有豪饮,没有沉醉,反倒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就是一个最大的不可思议,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的感情,也抓住了人的好奇心。这是一个扩充。还有一个扩充,因为有这两句诗啊,整个场景都不一样了,你看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是一个什么场景啊?是一个人食不下咽,一个人感慨叹息。但是李白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就不一样了,他是在高朋满座的状态下,仍然食不下咽,茫然无措。就是说不仅美酒失效了,这么多良朋也无法排遣李白内心的痛苦。这该是多大的痛苦啊!这又是一个扩充。那还有第三个扩充,扩充在哪儿呢?在缤纷的色彩。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是一个非常朴素的句子,这里没有颜色,没有材质,但李白不一样,我们一直讲李白是有贵族气的,他喜欢华丽的东西,所以就算是一腔孤愤,也一定要写出华丽丽的颜色、写出夸张的数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你看“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这四个连续的名词,都是最炫目的。而接下来“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这四个连续的动词又都是最迷茫的,这样的写法,多美,又多有震撼力呀!问题是鲍照也罢、李白也罢,为什么食不下咽,为什么茫然失措呢?先看鲍照,“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所谓“蹀躞”,就是小步徘徊呀。所以说鲍照他是因为人生不能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而苦恼。那李白呢,其实李白也是一样的呀,这首诗正是写在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之后,所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已经成为笑话,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更是成为泡影。英雄失路、报国无门,是鲍照和李白共同的悲愤,问题是李白怎么表达呢?他没有直接说世路艰难,而是说: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个表达太形象了,想要渡过黄河,冰却把河给塞住了;想要越过太行,雪又把山封上了。黄河和太行是大山大河,也是康庄大道,是诗人的理想,而冰和雪呢,是强大的阻力,更是冷酷的现实。“冰塞川”、“雪满山”,这样的意象一出来,连我们都觉得走投无路,连我们都觉得彻骨的寒冷。正是这种彻骨的寒冷、巨大的失望,才让诗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哪。
那诗人对现实失望了,对未来迷茫了,怎么办呢?先看鲍照:“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鲍照是选择回家了。“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这一联古往今来都说写得真好,写出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回到家中享受家庭的平静与温暖,这不是今天也经常说到的治愈法宝嘛,鲍照就这么去做了。那李白呢?李白不一样啊,李白是真正的雄鹰,他的心里只有远方,所以之前那几句,他还都是在鲍照的基础上做功课,到了这个时候,他终于要和鲍照分道扬镳了。李白说什么呀,他说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所谓“闲来垂钓”是谁的典故啊?姜太公啊。姜太公大半生都郁郁不得志,宰过牛,做过生意,干什么什么不成,直到七十二岁在渭水之滨垂钓,得遇求贤若渴的周文王 ,一举成为太师,辅佐文王武王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那“乘舟梦日”又是谁的典故呢?是商朝的创业功臣伊尹。伊尹的出生更寒微,他的父母都是奴隶,伊尹本人种过田,下过厨房,还当个贵族小孩的家庭教师,本来人生的希望都非常渺茫。可是呢,有一天,他忽然梦见自己乘了小船从太阳、月亮旁边划过,结果第二天就得遇商汤,从此辅佐商朝五代君主治国理政五十多年,死后更是以天子之礼下葬。李白不是一向不走寻常路,一直渴望得遇明君做帝王师嘛,姜太公和伊尹就是他的偶像啊!现在虽然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但是呢,困顿之际,他一下子想到伊尹、太公当年也曾经半生蹭蹬啊,可最终还是一步登天、得君行道。想到这里,李白的心头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安知自己不是唐朝的“伊尹”、“太公”啊!那到这儿不就跟鲍照大相径庭了嘛。
同样是英雄失路,鲍照把目光转向家庭,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安慰,而李白呢,则是把目光投向古人,在古人先难后获、先苦后甜的人生中寻找勇气,两相比较还是李白更雄壮啊。“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写到这,精神仿佛开朗起来了。那接下来呢,接下来是不是就可以心无挂碍地喝酒吃肉了?如果真是那样,那就是李逵,不是李白了。人的心情啊往往是回环、起落,一首诗也往往要回环往复才能显出深邃之美。太公、伊尹的际遇固然让诗人神往,让他升起了希望,但是呢,从理想回到现实,前途的困惑一下子再上心头: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四句三言诗短促跳跃,就像诗人的内心哪,是那样地不安而又挣扎,诗人好像是进退失据,又好像是在左冲右闯。这几句诗也正像鼓点儿一样伴随着诗人内心的脚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那么诗人到底最后找到出路没有呢?看最后两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所谓“长风破浪”,用的是南朝刘宋将领宗悫(que)的典故啊。宗悫小的时候,叔叔就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呀?其实我们小时候都回答过类似问题啊,有的小朋友会说当警察,有的小朋友会说当科学家,像我吧就说我要当老师,但是呢,宗悫他没有选择任何一种具体的职业,他说呀:“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说得太有少年气象,也太有英雄气象了。所以直接就被同样有少年气象也同样有英雄气象的李太白给借用了过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前一句不是还在问:“多歧路,今安在”?此刻诗人到底找到出路没有,其实并没有,但是比这更重要的是什么呀,诗人找回了信心。也许此时此刻并不知道道路在哪里,但是尽管如此,他相信必定会有长风破浪的那一天,到那时候,他会高高地挂起云帆横渡沧海,这是什么呀?这就是千载之后还让人感叹不已的太白本色呀!他可能失败,但永不言败;他可能悲愤,但永不沉溺。那对比一下鲍照是如何结尾的呢?鲍照讲啊:“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鲍照最终还是那么郁郁不平,他的气势是下沉的,而李白呢,李白靠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重拾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得虎虎有生气,他的气势是上扬的。所以这两句话呀,是自带鼓舞人心的力量。今天我们还会在各种场合反复引用,就和“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样,已经成为金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奋斗之中的人。那再读一遍: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特别推荐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共333集,每晚睡前听一节,建议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