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知识点+图文解读

初中之友 2021-07-14


一年级知识点   二年级知识点  三年级知识点  四年级知识点  六年级知识点  九年级知识点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资料集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资料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资料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资料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中综合资料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资料集苏教译林版3~6年级上册资料汇总

课文朗读

♬ 点击上方绿标听有声阅读,解放双眼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言精练,他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故事背景

本文是叶圣陶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后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三、理解词义

1.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2.败笔: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文中指影响苏州园林作为一幅完美图画的设计。

3.胸中有丘壑:设计者和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4.嶙峋:枯瘦的样子。

5.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6.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7.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8.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9.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10.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11.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②):概括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以及总特点。

第二部分(③-⑨):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征,分别从各个角度介绍说明。

第三部分(⑩):写苏州园林还有不少其他特点。


五、问题归纳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句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

不能,“据说”表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只是作者听说而已,并不确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2.如何理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

“艺术”高于“技术”,是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且无法复制; “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成果实效性强,一般可复制。这里对“假山的堆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3.“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中的“大多”一词有何作用?

“大多”起限制作用,表明苏州园林中的池沼绝大部分引用的是活水,而并非是全部,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4.“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作用呢?

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作用在于: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力求从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优美意境,使游览者好似置身在“画图中”,间接说明“如在画图中”。


5.作者是如何举例说明苏州园林也讲究细小角落的图画美的?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6.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本题运用说明顺序判断四法。《苏州园林》一文,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如画,后从各部分介绍如何处处如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这“四个讲究”是从大处着眼的,然后说角落、门窗、色彩是从细节说明的。因此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极有条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征。


六、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富有艺术性的说明文。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

课后思考探究

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1.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2.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3.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4.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

7.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从七个方面紧扣“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


二、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 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从文体特点来看,说明文的作者总是 希望读者直接、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写的内 容。因此说明文常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 标”“给提示”,帮助读者更快更方便地 理解文章。 


三、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4)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参考答案: 

(1)“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2)图案画的图案是指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还是对称的;而美术画是不像图案画那么单调的,无规律可言的。

(3)“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4)“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END


特别推荐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共333集,每晚睡前听一节,建议分享收藏

【中国通史】全集(视频+文字)共100集

【必读书目】《草房子》合集 (共38集)

【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合集(共60集)

【必读书目】《骆驼祥子》 合集

【必读书目】《海底两万里》第1~47章(合集)

【必读书目】《鲁滨逊漂流记》全集

【成语故事】动画——中华成语故事合集

【必背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解析,建议家长收藏!

免责声明:“语文视窗”“数学视野”“语文视窗初中版”公众平台提供小学语文(部编版)课件、教案、单元试卷、专项练习等下载,小学数学(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课件、教案、单元试卷、专项练习等下载,小学英语(苏教译林版,外研版,人教PEP版等)课件、教案、单元试卷、专项练习等下载,初中各科课件、教案、单元试卷、专项练习等下载,并提供奥数,作文,成语故事,古诗欣赏,中国通史,名著导读,中考体育,中考英语,中考试卷等拓展应用知识。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和包容,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努力到无能为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浇灌下,孩子的成长,只需静等花开。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的过程,我们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平台提供的所有资料仅供同学老师学习交流使用,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此声明“语文视窗”“数学视野”“语文视窗初中版”拥有最终解释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