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习作指导与范文

初中之友 2021-07-14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写作指导

要想清楚地说明一个事物,就必须准确把握它的特征。比如,《中国石拱桥》 重点抓住了我国石拱桥的两个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苏州园 林》则突出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 画”的整体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达到了写作目的。 抓住事物的特征,离不开仔细观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即使十分相似的事物,他们在外在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一定也有差异。可以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观察,比如,叶圣陶拿图案画与美术画进行比较,从而突出苏州 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征。可以通过实地测量、计算,进行精细观察,比如,一些说明文中常用到数字,这往往就是精细观察的结果。有些事物的特征不是单 靠眼睛观察就可以抓住,还需要借助相关的资料,比如,要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 悠久的特征,就需要借助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 事物的特征是有层次的,比如主要特征、次要特征,一般特征、本质特征,外在特征、内在特征,局部特征、整体特征。说明时要讲究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原因到结果等,这样会介绍得更清楚。语言也要求准确、严密。比如“……‘旅人桥’ ……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若说成“……‘旅人桥’ ……是最早的石拱桥” ,就不符合事实了。

范文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有一个谜语:“新时白头发,旧时变成黑,闲时戴帽子,忙时把帽摘。”——打一物品,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吗?对!是毛笔。笔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书写工具。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人类发明了许多可代替笔进行交流的工具,可笔仍以它方便、简单、种类多而深受人们喜爱。毛笔,可算是笔中的元老了。我国古代有许多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书籍就是靠它写成的。毛笔以大小分,有大号、中号、小号等种类;以笔头的制料分,又有羊毫、狼毫等。毛笔结构简单,分笔杆和笔毛两部分。 笔杆大多由竹子做成,表面光滑。常见的羊毫笔笔毛是纯白的,柔而不软。正如其写出的字一样,柔中带着刚。多少年过去了,钢笔开始出现在人类生活中,并以其有贮水功能、方便快捷的特点迅速代替了毛笔。钢笔的结构比毛笔复杂许多,大体由笔套、笔芯、笔杆组成。笔套起着保护笔头的作用,是一层“保护组织”。笔芯由笔头、贮水管组成。笔头自然是墨水和纸张接触的“介质”,墨水就是通过光滑的笔尖在纸张上自由舒展着蓝色或黑色的“躯体”。贮水管是中空的,利用气压的原理使墨水进入贮水管,写字时所需的墨水便是由它源源不断供应的,但这并不是无限量供应,过不了几天,钢笔就再也写不出字了。这时打开笔芯,你会发现贮水管空了,需要“加油”了。正因为这一缺点,接下来,在历史的舞台上出现了新秀——圆珠笔。因它比钢笔更方便、轻巧而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我们这些学生。圆珠笔分笔杆、笔芯、笔帽三部分。在中空的笔杆中,是一支纤长的笔芯,它十分方便,没有随时会没有墨水的烦恼,减少了写字中途没水的尴尬。笔芯用完了,可以再换一支。笔杆上套着个灵巧的小帽——笔帽,它是保护笔头的。圆珠笔,顾名思义,笔头是由圆珠构成,书写时是靠圆珠的滚动带出笔油在纸上留下印迹,因而润滑流畅。人们不是常说“笔墨惊天地,文章泣鬼神”吗?相信随着科学的突飞猛进,笔的家族还将不断地得到改造、更新、发展,其功能也会越来越齐全,为人类的文明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END


特别推荐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共333集,每晚睡前听一节,建议分享收藏

【中国通史】全集(视频+文字)共100集

【必读书目】《草房子》合集 (共38集)

【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合集(共60集)

【必读书目】《骆驼祥子》 合集

【必读书目】《海底两万里》第1~47章(合集)

【必读书目】《鲁滨逊漂流记》全集

【经典名著】《白鹿原》全集(共42集)

【经典名著】《傲慢与偏见》合集(共48集)

【成语故事】动画——中华成语故事合集

【必背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含解析,建议家长收藏!

免责声明:“语文视窗”“数学视野”“语文视窗初中版”公众平台提供小学语文(部编版)课件、教案、单元试卷、专项练习等下载,小学数学(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课件、教案、单元试卷、专项练习等下载,小学英语(苏教译林版,外研版,人教PEP版等)课件、教案、单元试卷、专项练习等下载,初中各科课件、教案、单元试卷、专项练习等下载,并提供奥数,作文,成语故事,古诗欣赏,中国通史,名著导读,中考体育,中考英语,中考试卷等拓展应用知识。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和包容,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努力到无能为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浇灌下,孩子的成长,只需静等花开。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的过程,我们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平台提供的所有资料仅供同学老师学习交流使用,不作任何商业用途,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此声明“语文视窗”“数学视野”“语文视窗初中版”拥有最终解释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