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 写作《学习改写》
统编版语文1-9年级上册
知识点+朗读+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微课视频
更多视频,更多的精彩,同学们可以选择观看哦!
微课视频2:
写作指导及范文
写作指导
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方式等,进行“再创作”。改写有助于培养文体、语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原作。改写有三种常见的形式:一是可以改变文体,比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二是可以改变语体,比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三还可以改变叙述方式,比如将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改写要注意三点:一要深入体会原作,把握其基本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二要风格一致,不要各种文体、语体混杂;三要叙述方式一致,避免人称不统一和叙述上的混乱。范文
《郑人买履》改写
他,是一个郑国人,今天翻山越岭来到集市,就是想买一双鞋子。来到集市上,直到拿上鞋时,他才发现,早上把用脚量好的尺寸放在座位上忘记带来了。“对不起,我忘记带尺寸了,先把鞋放在这儿,我去拿尺码。”没等卖鞋人说话,他便飞一般地跑了。他飞跑回家,抓起尺寸又连忙跑回集市,可等他返回集市时,卖鞋的人已经走了。他伤心极了,委屈地流下了眼泪。周围有人问他:“你怎么了?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他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人们。有人说:“你何必回家取尺码,为何不用你的脚来试试鞋呢?”他抬起头,看了看和他说话的人,认真地说:“我宁愿相信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起来,说:“别理他,他就是个傻子。”图文解读
【范文引路】
《卖炭翁》改写
——一个卖炭老人的遭遇
冬天的一个夜晚,北风嗥叫着,摇撼着终南山上的一间小茅屋,仿佛要把它吞下。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炭窑边烧炭。火光映亮了他的脸,古铜色的脸上沾满了灰尘,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记载着生活的艰辛。他正用那双浑浊的眼睛,盯着黑暗的夜空,心里不住地祷告:苍天啊,快下场雪吧,让我的炭卖个好价钱,换点粮食,买件棉衣,家里已揭不开锅了。
等炭烧好以后,他从炭窑里扒出炭,装上牛车,用黑得像木炭一样的手抚摸着牛头,说:“老牛啊,这两天委屈你了。等天明,咱们赶集去,卖了炭也好好喂你一顿。”这时,老人那久已不见笑意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夜,深了;风,刮得更猛了;天,也更加阴暗了。
不知什么时候,老人被冻醒了。他朝窗外一看,啊,真的下雪了!他连忙拂去身上盖的稻草,走到门外。雪足足有一尺深。老人不顾冻得发抖的身子,竟仰天呼喊起来:“苍天有眼,再冷些吧!”……
老人顶风冒雪,拖着疲惫的身子赶着牛车来到了集市的南门外。只见他满身的泥水,脸冻得紫红,眉须结着冰碴。他蹲在雪地上,闭着眼,想歇一歇。是啊,赶了几十里的山路,路又滑又陡,人够乏的,牛也累了。
突然,叮当、叮当,传来马铃声。老人睁开了眼。猛然,他像被马蜂蜇了一下,睡意一下子全消失了,眼里充满了惊恐。啊,横行霸道的黄衣使者和白衫儿又来了。他连忙赶起牛车,掉头想走,可已经来不及了,两匹高头大马拦住了他的去路。
黄衣使者坐在马上,手里拿着圣旨,命令说:“卖炭老头儿听着,皇宫需炭。来人,把炭车给我拉走。”一个公差饿虎般地扑上来,把炭车向北面的皇宫拉去。“啊,大人,大人,使不得呀!我指望这车炭换饭吃啊!开开恩吧!”“哼,你竟敢抗旨不遵?”“啊,不,不。”老人嗫嚅着。白衫儿凑上来说:“还是识点时务,快点把炭送到皇宫中去吧!否则,你就是抗旨!你还要命吗?”
黄衣使者骑马走了,卖炭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烧出的一千多斤炭被白白拉走,心里像刀绞一般。不一会儿,牛车空着回来了,牛头上系着半匹红绡一丈绫。“这就是一车炭的钱吗?呵,苍天,可叫我怎么活下去啊!”老人悲愤地呼喊着,踉踉跄跄,昏倒在牛车旁……
风卷着地上的残雪,呼啸着……
名师点评:
这篇改写有两点值得称道。一是严格按命题要求“不能写成译文”,“要有适当的扩充渲染。”把古代文言叙事诗改写成现代文记叙文,完全摆脱了“译文”的影子。本文在“扩充渲染”方面,做到了按原诗提供的信息、形象,从细节上补充完整,然后按记叙文表达的需要,重新组织,如开头增加了环境描写,有助于表现卖炭老人生活的艰辛;增加了对“黄衣使者白衫儿”的语言描写,更能突出封建统治者的专横。
二是历来对“回车”的解释有争议,从“南山”到“南门外”,再到北面的宫中,怎么会需要“回车”呢?作者的改写,说卖炭翁见“黄衣使者白衫儿”来了,已经“赶起牛车,掉头想走,可是已来不及了,这时使者们便回车叱牛牵向北”,这一改写倒是很合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