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金课 |《电工学》
导语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多年来,东北大学始终把本科教育放在核心地位,全力推进“四金一新”建设,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不断增容“金课”,打造特色一流本科教育课群阵地。在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学校共有39门课程获得认定。为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推广分享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经验,示范带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特开辟东大金课专栏。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电工学》。
● 一、课程目标 ●
按照东北大学建设“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电工学课程立足探索“夯实基础、突出实践、面向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获得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和电气控制技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 二、课程团队情况简介 ●
依托专业建设,基础与专业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课程团队在不断加强工程应用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这些举措对稳定基础课教学队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课程团队教师毕业学校包括东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学科专业包括工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物理等。从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几个方面来看,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团队有两名教师获批“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奖”,能满足电工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同时课程组吸收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工作、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
●三、课程建设情况 ●
《电工学》课程在我校历史的积淀深厚,从东北工学院建校之初,电工学就已经设课。在校、院两级资金、人力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投入下,在几代课程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环节等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围绕新时代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一流人才的建设,电工学课程团队积极开展新工科背景下公共基础课多元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课程团队开发了丰富且完整的线上教学资源供学习者学习(图1、图2);完成了基于PBL&OBE理念的教学设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混合式教学活动(图3)、智慧教室活动(图4)以及东北大学电工学科技竞赛(图5);获得了多项教改立项和教学成果。2018年获得“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获得“东北大学百种优质教材”;2020年获得“国家一流线上课程”和“东北大学课程思政校级培育课程”,多次获得“东北大学教学成果奖”。
图1 东北大学电工学课堂线上资源截图
图2 学生线上收看《电工学》课程截图
图3 混合式教学活动场景
图4 智慧教室活动场景
图5 东北大学电工学科技竞赛笔试场景
●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
课程特色:
1.课程建设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建立了将文字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环境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环境,成功实现了利用网络辅助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辅导三个重要的关键环节。
2.课程思政内容与时俱进,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切入点和在教学内容中的融入方法,从课程的导入、理论的讲述、知识的总结以及实践环节等多方面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3.电工学课程注重多样化考核方法,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线上线下并重、集中考试和平时成绩评定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式。
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点:
1. 教学改革全覆盖,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研究到课程考核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探索。
2.系统深入和持续性地贯彻基于PBL&OBE理念的教学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探索基于知识点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4.考核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多样化,形成基于考核的激励机制。
● 五、学生评价 ●
每学期电工学课程的教师都要接受学生评分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近五年的反馈结果显示:电工学课程的任课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优秀,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也获得了学习者的好评。
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学习者评价截图
素材提供 | 电工学课程团队
编辑 | 方圆
美编 | 董禹潼
运维 | 汤春仁
责编 | 姚艾君
主审 | 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