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科学家论坛之科研伉俪专场:怎样平衡事业和家庭?更多问题,等你来提!| 女科学家去哪儿了

返朴 返朴 2021-01-11

点击上方蓝字“返朴”进入主页,可关注查阅往期文章


这不应该是女性的问题,而是两性的问题。


撰文 | 返朴

“你怎样平衡事业和家庭?”


这个常常抛向女性的问题,却很少问及男性,仿佛男性天然就不用承受家庭的羁绊,也因此能全然投入事业,所以顺理成章地取得优于女性的成果。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曾在被问及这一问题时作出热传全网的回答:“这个问题背后本身就是偏见。”


同样讨厌这一问题的还有生物学家颜宁,因为“这不应该是女性的问题,而是两性的问题”(语出颜宁在2019年女科学家论坛的发言)。的确,女性在家庭、学校、职场中面临的困境,是男女两性、整个社会共同织造的系统性问题。要破除这些困境,不仅需要女性的觉醒和努力,也需要男性的支持与改变。


截图来自颜宁的微博


因此,由颜宁教授发起的女科学家论坛(Women in science forum)将于今年首次邀请男性嘉宾参与讨论。自2015年以来,每届女科学家论坛邀请的嘉宾均为 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女性工作者,以自由对话的形式,围绕求学、就业、事业发展等话题分享科研经历与人生故事。今年,论坛将邀请董欣年×王小凡宋丹丹×翟季冬闫浈×吴建平李文斐×张哲四对科研伉俪,谈谈他们在事业进程中的喜怒哀乐,展现男女科学家的境遇和互动,提供多元视角来观照科研女性,以鼓励和启迪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女性科研人员。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本届女科学家论坛将采取在线形式,与未来论坛在2020云端未来科学大奖周联合推出。你有什么想要问问这些科学家伉俪?欢迎给我们留言!届时,我们将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由论坛主持嘉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返朴》总编颜宁教授代为提问。现场也会有提问机会等待大家!


(提问及报名请至文末扫描二维码填写,或点击“阅读原文”填写。)


对 话 嘉 宾

董欣年

美国杜克大学杰出讲座教授,

美国HHMI研究员,美国科学院院士

董欣年是分子植物病理学领域的先驱。1982年,她在武汉大学生物系微生物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受聘于美国杜克大学任教。


董欣年博士的工作确定了NPR1为植物免疫调节剂的主要调节蛋白,并阐明了NPR1转导免疫信号水杨酸赋予病原体抗性的机制;并发现了植物免疫反应是由生物钟调节,以避免与其他代谢活动的冲突。最近,她的实验室还发现,除了基因转录重编程,蛋白翻译是建立免疫力的另一个重要的监管步骤,将蛋白翻译控制机理添加到转录NPR1的表达上能在水稻中产生广谱抗病性,并降低广谱抗性带来的在生长和产量上的负面作用。
2011年,董欣年成为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2011年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为美国微生物学院院士,2013当选为武汉大学杰出校友。


王小凡

杜克大学终身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王小凡,癌症生物学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并在当年举办的首届“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 以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赴美留学。1986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年,王小凡在杜克大学开始他的独立学术生涯,从助理教授一直到终身正教授,现任杜克大学Donald and Elizabeth Cooke终身讲席教授。


王小凡博士在细胞信号转导、DNA损伤与修复、肿瘤微环境等多个癌症相关领域均有重要发现。目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肿瘤微环境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以及探索衰老的机制。




宋丹丹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长聘教授、博导

宋丹丹,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04年和2009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优秀毕业生),2015年-2016年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市青年英才,微软铸星计划学者,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宋丹丹博士主要研究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生物信息等方向。基于机器学习模型与算法,通过知识挖掘与表示学习,结合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及跨媒体分析等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认知能力上的提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Knowledge Based Systems、SIGIR、IJCAI、AAAI、ACL等l  国际期刊与会议。在国际信息检索大会竞赛中取得三项国际第一。


翟季冬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导,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ACM中国高性能计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翟季冬2003本科毕业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2015-2016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任访问助理教授。


翟季冬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高性能计算、性能评测、编译优化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其中SC14论文入选会议Best Paper Finalist,是大陆学者首次入围该奖项。担任NPC 2018程序委员会主席、IEEE Cluster 2021领域主席、SC 2018/2019/2020程序委员会委员、PPOPP 2019/2020/2021程序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术期刊IEEE TPDS、IEEE TCC和JPDC编委、IEEE TPDS客座编委(Guest Editor)、FCS和JCST青年编委等。
翟季冬担任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教练,指导的团队共九次获得世界冠军,在2015年和2018年包揽了SC、ISC、ASC三大国际超算竞赛的总冠军,实现“大满贯”。其中,SC15冠军是大陆高校首次在该项赛事中获此殊荣。







闫浈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闫浈于2011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16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施一公教授。先后在清华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跟随颜宁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获得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博士后奖学金支持。


闫浈博士长期从事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尤其在离子通道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其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与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通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并基于结构进一步筛选、设计并优化潜在的药物分子;2)植物中重要的跨膜转运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
2017年,闫浈荣获Dimitris N. Chorafas Prize瑞士青年研究奖,该奖项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奖励30名左右30岁以下的青年研究人员;2019年秋加入西湖大学。


吴建平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吴建平于2012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并在清华生命科学学院直博,师从颜宁教授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于2017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华人生物学在读博士最高奖项吴瑞奖、清华大学学术新秀和优秀博士毕业生等荣誉。2017-201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9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建生物结构实验室。


吴建平博士实验室结合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手段研究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与蛋白复合物的工作机理,最感兴趣的一个方向是对受精机理的研究。



李文斐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劳伦斯国家实验室联合博后,拟聘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特聘教授、博导

李文斐于2010-2015年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杨茂君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传递链起始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期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多个奖项。目前跟随Jamie H. D. Cate教授开展博士后工作,研究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的机制。


李文斐博士将于2021年初入职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开展独立科研工作。实验室将以生物化学以、结构生物学以及细胞生物学为手段,探索选择性调控疾病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新型疗法;同时以蛋白质的翻译器——核糖体为靶点进行药物的筛选。


张哲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博士后,拟聘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特聘教授、博导

张哲于2015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从薛定教授;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ichael Shapiro实验室)和旧金山分校(马登科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计划于2021年入职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开始独立科研工作。


张哲博士的研究方向是遗传与发育生物学,主要利用秀丽线虫强大的遗传学工具(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筛选、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等),并结合活体成像、生化分析等手段,解析细胞囊泡运输的分子机制。



Session Chair/主持嘉宾

颜宁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颜宁,结构生物学家。2000年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获得博士学位。颜宁博士于2007年-2017年任教于清华大学医学院和生命学院,2017年作为首位Shirley Tilghman讲席教授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她主要致力于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与病理意义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为理解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


因其科学成就,颜宁于2011年获得基金委杰青资助,2012年入选美国HHMI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同年获“中国优秀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5年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并受聘长江讲座教授(2017年底终止),2016年成为戈登学术会议(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首位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Alexander Cruickshank报告人,2019年获得以色列魏斯曼研究所颁发的国际“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并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科研couple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

“女科学家论坛”请你来提问!


报名/提问通道

↓↓长按二维码提问+报名↓↓

请确保信息提交准确
以便后续邀请参会
(2020年11月27日中午12:00截止)

相关阅读

1  14比28:榜样的力量 | 女科学家去哪儿了

2  男女同校,百年抗争 | 女科学家去哪了

3  专访哥廷根大学教授朱晨畅:女性将给数学注入新风格 | 女科学家去哪了

4  科研领域的新手妈妈,重返职场谈何容易?


近期推荐

1  结构生物学的下一个突破:cryo-ET

2  文小刚:标准模型还不是一个自洽的理论+温伯格演讲丨众妙之门

3  彭罗斯:不思考生物化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不是好的数学家

4  他们为什么能一起获奖?诺贝尔物理奖历史上的“拼桌”

5  这些科学大咖,走上科学巅峰,却患上了“诺贝尔病”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收不到推送了?快加星标!!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微信实行乱序推送,常点“在看”,可防失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