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场大戏开始了,俄罗斯女囚积极要求上战场。

欢欢的牛油果 魔幻传记
2024-09-27

俄罗斯的女囚也开始按捺不住了,拒俄媒报道,俄罗斯女囚们积极要求上战场,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味道。


按照这个令人感动的剧情,下一步就是丐帮请愿,痛哭流涕要求上战场,保卫那个讨饭的破碗。


按理说,战争是男人的游戏,女性的生理条件决定了她们不适合参与。但俄国女人偏不信这个邪。


无论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那五个如花似玉的女兵,还是《女狙击手》里那个75天射杀了305名敌人的柳德米拉。俄国女人的剽悍令人惊奇。


不单如此,俄国老娘们儿狠起来,连斯大林都啧啧称赞。


二战后期,苏联青壮年男人越打越少,为此斯大林开展了“英雄母亲”的号召,希望女人们能为国家多生孩子。女人们当然听慈父的话。


1944年11月1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第一批“英雄母亲”勋章颁发仪式。斯大林亲自出席,共有15名女性成为首批“英雄母亲”勋章的获得者。


其中,首枚勋章颁发给了莫斯科郊区的职业母亲安娜·阿列克塞希娜,她共生育了11个儿子和2个女儿,其中8个成年儿子参加了卫国战争,颁发勋章的时候,四个儿子已经战死,剩下的儿子还在硝烟里挣扎。


第二位获奖者是叶皮斯季尼娅,她生了8个儿子,3个女儿。她的丈夫和8个儿子均已在战争中牺牲。其他“英雄母亲”的获奖者也都养育了10个以上子女,很多孩子都在战争中献出了生命。


你看,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可能牺牲,却还是要生。一直到二战结束后一段时间,苏联的生育率一直都很高,这和俄国母亲们的大局观有关,他们其实是为国家生孩子,国家怎么使用自己的孩子,她们不管。国家让咋做就咋做,她们觉得这是一种荣誉。


这也是欧洲其他国家难以理解俄罗斯的地方。农奴制废除一百多年了,但农奴思想却顽固的保留着。


这里诞生过门捷列夫,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等科学文艺界的优秀人物。诞生过可歌可泣的“十二月党人”。在这种文化和历史的熏陶下,俄罗斯大部分人传承的却是哥萨克人的残忍与无原则。


比如《静静的顿河》里的格里高利,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一会儿一个样,在勇敢与懦弱,忠诚与背叛之间跳来跳去,他认为自己是英雄,但实际上是受难者。


正如阿Q投射了我们的民族性格一样,格里高利也是俄罗斯人的精神化身。那片冰冷广袤的平原太寂寞了,他们习惯了喝酒和斗殴,要不然生活毫无波澜可言,一颗冻土豆和一瓶伏特加就能麻木他们对生活的欲望。于是在冰冷的现实与炙热的幻想里挣扎就变成了常态。


不要奇怪俄罗斯人会做出什么举动,因为在酒醒之后,他们自己也无法理解自己。


全世界的优秀军队都有同一个标准,就是战胜恐惧和敌人,赢得胜利和荣誉。

​大鹅现在把杀人犯,强奸犯,老鸨等优秀人物招募到军队,其实是对军人荣誉的玷污,正经人是羞于和这些人为伍的。


​曼施坦因将军曾在回忆录里写道:德军攻占克里米亚的时候,有两名德军士兵强奸乌克兰妇女,被曼帅下令枪决。与此对照的是,代表正义的苏军攻占柏林后奸污了几十万德国女性。


从这些细节里,我们不难窥测俄乌战争的未来:如潮涌般溃败的大军里,杀人犯和老鸨子争先恐后夺路而逃,神马民族大义,神马壮怀激烈,通通滚一边去,能活着跑回莫斯科重操旧业就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魔幻传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