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茗创科技联合赠书︱《事件相关电位基础 第二版》

铭创科技 逻辑神经科学 2023-03-10



来源︱茗创科技

编辑︱逻辑神经科学




联合赠书




活动赞助



“我与事件相关电位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ERPs) 之间有着一种爱恨交织的关系:我喜欢出色的ERP研究,却同时又厌恶糟糕的ERP研究。我撰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前者越来越多,使后者越来越少。就是这么简单。”

——by Steven J. Luck


作者简介


Steven J. Luck博士,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系特聘教授,心理与脑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 会士。作为头皮脑电和事件相关电位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专家,曾在《Nature》和《Nature Neuroscience》等顶级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开发了事件相关电位分析工具箱ERPLAB,并定期举办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训练营,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们提供培训。



内容简介


事件相关电位 (ERP) 技术是研究心理及大脑的有力工具,具有无创伤、低成本和高时间分辨率等优点,因此被广大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者所采用。本书可作为ERP技术的教学与实验指南,适用于不同级别的ERP技术使用者。对于初学者,本书介绍了ERP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和常见术语,有助于读者入门并阅读ERP文献;对于具备一定基础的中级使用者,本书在ERP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方面介绍的重要原则,可以帮助研究者在开展研究时避免常见错误。本书用生动又略带诙谐的语言,介绍了ERP领域的许多研究历史和个人轶事,总结了来自该领域研究者50年以上的研究经验。与第一版相比,本书(第二版)在内容上进行了大幅修订,不但加入了近年来ERP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还纳入了原作者在举办ERP训练营过程中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一套更为完善的ERP技术体系和使用规范。




目录


向下滑动查看


第一章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概述  /  1

第二章 深入了解事件相关电位及其成分  /  40

第三章 常见事件相关电位成分概述  /  79

第四章 ERP实验设计  /  133

第五章 ERP记录的基本原则  /  165

第六章 伪迹排除与校正  /  204

第七章 傅里叶分析与滤波基础  /  240

第八章 基线校正、迭加平均与时频分析  /  272

第九章 ERP振幅与潜伏期的量化  /  307

第十章 统计分析  /  335

附录:线性运算、非线性运算以及处理步骤的顺序  /  371

注释  /  382

术语表  /  385

译者后记  /  399




专家推荐


自冯特以来,心理学家就利用反应时技术作为自己的研究手段。然而,反应时技术所记录的反应时间,既包含了大脑对外部刺激的内部反应时间,也包括了效应器官的外部反应时间,且不能对内部认知过程的不同成分、不同子过程进行区分。然而,事件相关电位 (ERP) 技术则完全不同,它既可以记录整体的反应时间,也可以区分大脑对外部刺激不同反应时段,从而能毫秒级地刻画复杂认知过程的不同子过程或者不同子成分。因此,我将ERP技术称为“超级反应时技术”。可以说,ERP技术是认知神经科学时代开展心理学研究的神兵利器!

——李红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创院院长

 

大脑是如何工作的?认知神经科学必须借助大脑的电活动来理解认知加工的时空特性,而Steve Luck教授无疑是当代脑电事件相关电位研究领域的杰出的领路人,而我国在此领域的先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曾受惠于他的影响。新版的《事件相关电位基础》无疑会为我国的脑计划提供新的方法论和技术支持。

——刘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非常高兴看到本书第二版的中译本。事件相关电位(ERP)是常用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手段之一,以高时间分辨率、低成本等优势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然而,即使是熟练的ERP研究者,也可能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本书是非常优秀的ERP研究工具书,著者Steven Luck教授是业内享有盛誉的专家,其行文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而不失严谨。中文版翻译流畅、得其精髓。我相信,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家,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启发。

——周晓林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文摘


Hans Berger于1929年报告了一组备受关注却又充满争议的实验。他的实验说明,通过将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所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并画出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就可以记录到人脑中的电活动。这种电活动被称为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在那个时代,神经生理学家脑中的概念完全被动作电位所占据,因此其中许多人认为Hans Berger观察到的这种相对低频且有节律性的脑波信号是某种伪迹。

 

例如,如果你把电极放到一个装满果冻的平底锅中并且晃动它,会看到类似的信号。然而,几年之后人类脑电活动又被一个备受尊重的生理学家Adrian观测到了,而且Berger观察到的一些细节也被Jasper和Carmichael(1935)以及Gibbs、Davis和Lennox(1935)所证实。这些发现才最终导致脑电图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被认可。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脑电图成为了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非常有用的工具。然而,脑电图是一个非常粗略的大脑活动测量方法,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所关注的大部分神经活动都具有高度特异性,这是无法通过原始脑电信号进行测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脑电图反映了许多不同神经活动的混合叠加,很难从中分离出单个神经认知过程。然而,埋藏在脑电图中的是与特定感官、认知以及运动事件相关的神经响应,因此有可能通过简单的迭加平均技术(或者更为复杂的技术,例如时频分析)提取出这些响应。这些特定的响应被称为事件相关电位,表示与特定事件有关联的电位活动。

图片来源:《事件相关电位基础》(第二版)


下一个重大进展则是1965年由Sutton、Braren、Zubin和John发现的P3成分。他们在实验中设计了一个受试者无法预测下一刺激是听觉还是视觉模态的场景,发现刺激之后300毫秒左右会出现一个很大的正向成分。他们将其称为P300成分(尽管现在常称为P3)。如果将这个场景改为受试者可以预测刺激的感官模态,那么这个成分会变小很多。他们从信息论的角度,描述了无法被预测和可以被预测的刺激所诱发的大脑活动差异。这篇论文激发了巨大的研究兴趣,该发现后来成为了认知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赠书原则


1、活动说明:茗创科技公众号后台回复感谢逻辑神经科学,将随机抽取 10 名小伙伴赠送《事件相关电位基础 第二版》书籍。

2、活动截止日期:20211217日上午10点。被抽中的小伙伴需添加茗创科技周翊工程师,发送邮寄地址即可!三天之内没有回复,送书名额就转给其他人了哦。




MC_Brain


茗创科技工作室

觉得有帮助,欢迎转发收藏或者点个在看哦~

听说点在看的人SCI接收率都提升了18%呢!

制版︱王思珍


本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