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东坡传》读书有感

坐看云卷云舒 坐看云卷云舒
2024-09-21
这是我的第25篇原创文章。

1947年林语堂先生出版了《苏东坡传》,1936年其全家赴美时,随行的行里中携带了诸多有关苏东坡的珍本古籍,他说读苏东坡的文字是一大乐事。

也正是林语堂先对东坡的喜爱,我们在《苏东坡传》中看到,无论苏东坡被贬几次被贬到何种恶劣的环境之下,他总有办法让自己找到些乐子。

而余秋雨先生却有些不同的看法,说本书中写的全是苏东坡的快乐,他被贬到广东、海南之时环境恶劣,交通通讯不便,给好友写的信几乎没人回信,他也会日夜盼着邮差能递送一封给他的回信。

是呀,无论苏东坡是多么的乐观向上,这一生经历的几代帝王,几起几落的颠沛生活,加之他悲天悯人、直言不讳的性格总是给他带来不少的麻烦。但他从此至终都在做自己,初心常在。

读完《苏东坡传》,想写些感想,因此本文没有笔记。

我时常说多读书总是有些好处的,譬如,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前后查了一些北宋有关的年历、相关的人物和大事件,转身正好与三年级的Max在学习的古诗词有些关系,我就在他面前卖弄了一番,哈哈,现学现卖,效果很nice。
苏东坡的一生经历了五位帝王,其间包括几位太后的辅佐,他的几起几落自然与诸位帝王最为相关,为了便于阅读,我做了一份北宋年历表。


我最主要的感受有三点:①做自己,②关注当下,③童年。

一、做自己
在做自己这点上,苏东坡可谓初心不改,耿直敢言,会写高产。他非常喜欢写,而且无论在哪朝,只要他写的东西,很快就到处流传,也正是因为诗文多,给许多小人留下把柄,引来不少祸事。

其间有一次,他离家时,官场又遭到变故,家中女人们认为都是这些诗文惹的祸,将他的墨宝烧去大半。还有一次他在惠州时,他80多岁的老友,向他劝道,好好过日子,以后不要再写诗了。

当然,他从未停止,笔耕不辍。不过晚年的作品少了许多犀利的言辞,也有些许的收敛。

我们喜欢苏东坡,是喜欢他的性情,喜欢他的诗,喜欢他的字,喜欢他的画。
若从做人的角度找学习对象,我觉得他的弟弟子由更胜一筹,稳重,少言,隐晦。尽管如此,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沉稳的性格也并没有让他麻烦少一些,当然这里面少不了苏东坡的功劳。

二、关注当下
不得不提他经历的三次贬谪,次次都条件艰苦。

在黄州之时,他关注当下,与当地农民一起下地种田,甚至还发明了一种叫“浮马”的工具,提高种植水稻的生产力。

在惠州时,起初困于住房问题,自行修建了二十多间连排房屋,后期还研究并撰写了酿酒的技术。

在海南,气候湿热,他研究中药,给当地人治病,还留下了一些关于药理学的相关文字。儿子苏过一直陪在身边,帮他整理了五书中的三书《论语》、《易经》、《尚书》,还顺道儿研究了如何制墨。

所以,他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总能发挥自己的能量,总能找些事儿来做,文人有趣的是,无论做什么,都会留下许多文字,这是一个十分可贵的习惯。

关注当下让我联想到三件事。

美国的海豹突击队曾在越战被俘时,最后那些活下来的人是如何走出来的,他们就是关注当下,未曾寄希于未来某天会怎样,而是简简单单的把今天过完。

《肖申克的求赎》,我想安迪也许一开始从未想过要越狱,他只是做好他的小手工(雕刻国际象棋的棋子)、一心发扬监狱图书馆,带着年轻的犯人们通过等级考试,他把无期的刑期变成了真实的每一天。

关于投资也一样,巴菲特有想过某一天他会成为世界首富吗,更未想过他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慈善捐赠者。他只是专注在当下的每一笔投资,每天安心的看报、阅读。
这正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品质,把真实的每一天过好,未来自然水到渠成的到来。

三、童年
苏东坡与弟弟子由年龄相隔两岁。说起来苏父苏洵是从苏东坡出生之后才开始奋起读书,时年已二十七岁有余。苏父赶考多年,屡败屡战,直到苏式兄弟二人二十岁时,其父还同两兄弟一起进京赶考。因此两兄弟童年时期,父亲要么在家备考,要么就在进京考试的路上,一去就是几年。

童年时期,两兄弟多由母亲陪同,结伴读书,我想这也是日后他二人一直特别亲近的缘故。在书中,描写苏东坡母亲的内容非常少,但我相信她一定对两个孩子管教有方,对其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惜的是,父子三人高中之时,她还没来得及听到好消息就离世了。

童年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究其根本是给予“无条件的爱”。

结语
读《苏东坡传》,过程中有多种情绪变化,高兴、痛快、愤怒、惋惜、遗憾、难过、惊喜、平和。很难用几个简单的词语去形容苏东坡的这一生,乱世不易,推荐大家读一读原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坐看云卷云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