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支付方法论

陈天宇宙 陈天宇宙 2024-04-18
收获了大量实战经验以后,从中抽象出可被复用的方法,是自我升级的非常重要的过程,而所有方法又会在不断的新的经验里被优化改进
全文15088字,建议先收藏慢慢看

1
支付的“三字真经”

经验一旦形成了模型,它将引导你走出混沌

有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模型,“阴阳模型”反应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五行模型”反应事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12星座模型”“12生肖模型”“生辰八字模型”“Star模型”“smart模型”......等等,我们发现掌握了一个模型就意味着掌握了利用该模型的规律去洞察事物的优秀能力;如果你掌握了五行相生相克口诀,你就可以通过将万事万物按照规则标注其五行属性,那么你就知道这些事物之间是互利还是互斥的;有时候你是否会好奇,这些模型是怎么形成的,由谁创造的......

我们也来抽象一个支付的模型:“事·账·钱”,这三个字我们来用它来定义整个支付体系的运转规律和设计方法

1.1什么是事,什么是账,什么是钱?

我们将支付分成两个体系:一个是只有一个主体的“单支付体系”比如京东支付体系;另一个是由多个参与者组成的协同的复杂分层的“复合支付体系”比如中国支付清算体系(人行-网银联-银行-三方支付-四方支付-企业),如图1所示

图1 支付体系分类

这两个体系我们都可以进行三层划分:

第一层是“事”: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这场旅行本身就是一件事,旅途中每一次住酒店,每一次餐馆吃饭,每一次手机充值,每一次晚上刷剧,这些都是一件一件的事情;在酒店前台你用微信扫一扫支付了200元押金,在大厅的购物柜你用支付宝扫一扫打开柜门拿出一瓶可乐,这也是一件一件的事;微信收到了你的扫一扫请求,给了你一个弹窗,你输入了密码点了确认,这也是一件一件的事

什么是“事”呢,我想就是基于你的意愿形成了决策,并且付出了行动,得到了结果,这一个组合就是一个“大事”,这件事里你的每一个眼神或者动作,每一次点击或者选择,每一次开心或者悲伤,我想也都是“事”;那么总有一件事,会引导你走向支付

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应该被记录,你对女朋友的好与不好,会被女朋友记录;你对别人的坏,会被上天记录;同样你那些触发了支付的“事”也会被记录;女朋友记得是“爱情的账”,上天记得是“尘世的账”,支付记得是“系统的账”;女朋友会记到脑子里,上天会记到云彩里,支付会记到“账户”里!

所以说支付就是基于“事”记“账”

第二层是“账”:支付的基础是“账户”,银行有银行的账户,企业有企业的账户,人行有人行的账户;账户是资金的存储,也是信用货币的基础,也是现代支付的基础;这些账户就是要记录一次次的支付的“事”;比如记录你在酒店前台用微信付了200元押金这件事

“事”是怎么记录到账户里呢,首先我们要学会去定义“事”,就想我们去用“男女”定义“性别”,用“好坏”去定义“品行”;而对“支付事件”的定义,我们用“费用”,我们用“费用”去定义一件件发生的事情,或者说为一件件发生的事情去进行分类,只要知道了“费用”我们就知道了这是一件什么“事”,也就是事件会产生费用

所以说支付就是将支付的“事”产生的费用记录到“账”中

第三层是“钱”:钱是个好东西,国家离不开钱,你我离不开钱,上班为了钱,创业为了钱......这个世界的运转离不开钱,同样,支付的存在也是为了钱,为了更好的印钱,更好的存钱,更好的流通钱......钱的形式有很多种,有现金,有银行存款,有公积金,有手机话费,这些都是钱;而现代支付社会,钱大部分存在“账”上

而站在“钱”的角度去看“账”,我们发现“账”就有了不同的属性,等于钱的账就是“资金实户”,不等于“钱”的账就是“虚户”,就像微信钱包账户记着你有1万元,但是这1万元不能代表钱,而真正能代表钱的是微信在人民银行备付金账户的中那1万;所以说微信的这个“账”是虚拟的“账”,我们一般认为银行的“账”是钱,企业的“账”只是记录

这时候,你从微信提现1万到银行卡,这是一件提现的“事”,微信扣减了你的微信钱包1万余额,这是微信基于提现的“事”产生的“提现”的费用项,记录到了你的微信“账”上;而这个时候,微信又请求人民银行将备付金中的1万转给了你的银行卡所属行,这是微信真正给了“钱”,当然这个钱也是“账”,只不过是银行的“账”

所以说支付就是将支付的“事”产生的费用记录到“账”中,基于记的“账”交付真正的“钱”;这样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支付都可以囊括到这三个字里:事、账、钱,如图2所示

图2 事账钱三层划分

1.2支付就是基于“事”记账,基于账给“钱”

支付的不同就是“不同的事”记了“不同的账”给了“不同的钱”;就如你做的国内支付,那就是国内的事,国内的账,国内的钱;你做了电商的支付,那就是电商下单购物的事,电商商家结算的账,给的商家营收的钱;如果你做了证券行业的支付,那就是证券交易的事,记了证券账户的账,给了可能就是证券交易的钱

钱也不是支付的结束而是下一次支付的开始;我们不妨说,现代商业就是“ 事、账、钱 ”的支付循环,正循环钱越来越多,逆循环钱越来越少;把“事”做明白,把“账”记清楚,把“钱”都管好,企业一定会越来越好;稀里糊涂做事,乱七八糟记账,大手大脚花钱,我想企业做不好,如图3所示

图3 事账钱的业务流转

既然支付可以用“事·账·钱”去抽象,那么怎么做事,怎么记账,怎么给钱呢?这是个好问题,也是我们产品经理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做“系统”,建“流程”,定“逻辑”;这样我们通过建设一系列的“系统”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在一定的“逻辑”下,实现了“做事”,“记账”,“给钱”的完美协同

这个协同,就是我们的“支付三字真经模型”,这个模型是由“系统/流程/逻辑”组成,去实现支付的“做事,记账,给钱”,如图4所示

图4 支付三字真经模型

1.3我们先说说系统

哪些系统是做事呢?购物车,订单系统,商品系统,交易系统,用户管理,合同管理等,我们划分到“做事”层,如图5所示

图5 做事系统集合

哪些系统是记账呢?清算系统,账务系统,结算系统,会计系统,对账系统;我们划分到“记账”层,如图6所示

图6所示 记账系统集合

哪些系统是给钱呢?收银台,支付系统,支付通道,支付路由,支付风控,用来收钱和付钱,我们划分到“给钱”层,如图7所示

图7 给钱系统集合

1.4我们再说说流程

大的流程我们上面讲了,就是先做事再记账,然后给钱;那么上面也讲了有很多系统去做事,有很多系统去记账,也有很多系统去给钱;那这些系统之间谁先谁后,谁听谁的;做事这帮系统怎么告诉记账这帮系统去记账呢,记账这帮系统又是怎么去告诉给钱这帮系统去给钱呢?这就是我们支付的流程体系,如图8所示

图8 支付的流程体系

1.5我们再说说逻辑

如果说“事账钱”是人体,那么系统就是“脏器”,接口就是“血管”,逻辑就是“人体就是众多系统之间以及系统本身每个功能单元之间运转的规矩”,一个支付架构就是由这些系统通过一定的流程连接,通过既定的逻辑运转的集合

那什么是逻辑,就是事件的排序,就是对错的判断,就是增加或者减少的依据,也是能不能给钱的规范;用户加入黑免单了,那就会在下单时被风控,风控告诉下单那边这个用户有问题,下单系统会根据这个问题的类型进行跟用户的反馈,我们会告诉他,“不好意思,您存在刷单行为已被平台封禁,禁止下单”,这就是一个逻辑;那么支付体系有非常多的逻辑,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

我们通过上面的“事账钱”模型,去思考一下,下面这些支付场景下,都是干了什么事,记了什么账,流通了什么钱!!!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系统做什么事,什么系统记什么账,什么方式给什么钱,我想会有很大的收获,最后试试看吧

不同支付模式下的事账钱:直连时代模式,断直连时代模式,中国清算体系,往来账户模式,跨境模式,存贷一体模式,三方支付模式,四方聚合模式,跑分模式,支付全球化模式

不同支付场景下的事账钱:消费水电场景,电商场景,o2o场景,视频场景,直播场景,社交会员场景,证券场景,支付全球化场景

2
支付金字塔

从发展的角度认识事物,我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很多原本无法把握的内容开始变得浅显,这是因为,当下的存在那是源自几千年的不断尝试,而在历史长河里,这些背后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因,是我们深刻洞察的根本;这篇文章,我们回到支付的历史长河,去看当下支付形态里几个关键问题的历史动因,会让我们对支付原理上有一层非常刻骨铭心的洞察;而在这个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慢慢的形成了一个“支付金字塔”模型......

2.1支付的发展

支付本质上经历了几千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万年的发展和探索以及变革;从最早的物物交换到现代的电子支付,中间无论是货币形态的发展还是服务机构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货币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交换的效率,货币形态的不断变化也极大的降低的支付的成本;电子账户货币的出现基本将货币的搬运成本降低为0,让远程支付瞬间完成,相比实物货币支付,电子支付已经成为当下核心的支付媒介

整个支付的发展过程支付的处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多创新性的变革,而这些变革很多是围绕结算手段展开的,从最原始的物物交换进行结算,到金属货币面对面结算,再到纸质票据进行结算,这个过程货币的运输成本在不断降低

可兑换票据的产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让货币的携带和转移变得非常容易;从影视剧中就可以看出来,有些朝代出门都要背上一个包袱,里面背的都是金子银子做为盘缠,怎么说呢,一个字“重”;后来有些朝代的人不再支付金子,比如周星驰主演的苏乞儿这个“败家子”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两的银票,可以想象,几十万两的金子要用多少辆卡车才能拉的动......这就需要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票据就意味着你在钱庄有这么多金子,而且拿着票据可以换成金子,这时候大家才会接受使用票据进行支付,票据才可以在市面流通

这时一个机构就冒出来了,钱庄;就像现代的银行一样;这些支付组织在支付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在分化出越来越多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支付需求的不断变化,支付组织也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银行、清算机构、三方支付机构、四方支付机构

2.2几个创新手段的产生

一个是票据的产生,票据与本位货币挂钩,现在票据依然流行,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支票、本票、汇票

另一个就是通过记账进行支付,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直接过渡到银行时期;交易主体在同一家银行内都开了账本,那么两个主体之间的支付只需要在账本上转账即可,属于张三名下的记账转移到李四名下即完成了张三对李四的支付;就像我在超市赊账了100块,然后对老板说,老板这个账让李四还吧,然后老板会怎么做,他会把我名下的100欠款划掉,然后在李四那一页写上:替陈天宇宙换赊账100元,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就完成了一次转账,只不过这个转账是转的欠款

另一个就是跨机构支付的结算模式,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在同样一家银行开了账户,那么支付很容易,只需要行内进行操作即可;而如果我们在不同的银行开了账户,那么我们之间的支付的处理方式是怎么样的,最早的时候,不同机构之间会相互开设账户,用于彼此之间客户之间的支付,例如A银行和B银行之间相互开设清算账户,用户结算A银行和B银行用户之间的支付;但是这个效率还是非常低的,这个模式也会非常占用银行的资金,降低流动性,你想象,你要在其他所有银行内开设账户,并且预存资金,同样自己也要管理其他银行在自己行内开的账户,这个管理成本也会非常高

那么一个新的探索就出现了,如何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实现多个支付机构的客户之间的支付的清算

现在看来很简单,通过银联进行跨行清算;但是这个模式的产生整整经历了上百年的探索,才出现了专门处理跨机构的清算组织,这里面涉及到了大家公认的结算资产,信用的认可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说这要看大家共识的结算资产是什么,在电子账户货币产生和共识之前,大家公认的是金子,那么这种跨机构的支付就需要两个机构之间交付金子;清算机构产生以后,所有参与的机构通过清算机构交付金子;后来有了账户货币,那么参与的机构只需要在清算机构交付账户货币即可;这里就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机构都需要在清算机构开设账簿

我们发现,支付经济主体在支付机构内开设账户用于主体之间交易进行的支付的结算,而支付机构为了清算经济主体间跨机构的支付的最终结算,又在另一个大家共认的机构开设账户;这些支付机构通过这个账户进行相互之间的结算;我们可以大胆的想象,如果存在多个清算机构,那么这些机构跨清算机构的结算如何进行呢,是不是自然而然就想到,再设立一个机构,来对清算机构进行清算......这里的原理就是,不断地在更高信用的机构内开设账户进行结算,是当下支付的核心思维;就如全球支付形式下,就需要一个用于进行全球清算的机构,来处理来自各个国家的银行间的支付

2.3支付金字塔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层层向上开设账户的支付金字塔结构,这个结构也是我国支付体系的模型,个人和企业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用于日常支付活动的结算,银行在人行开设清算账户用户跨银行之间的结算;如图9所示

图9 支付金字塔

2.4几个关键认识

结算资产,就是在一个市场里大家需要共识一个有价值的资产用于交易的结算,比如在一个村里大家可以指定用盖有印章的砖头,而当下其实大家公认的结算资产是银行的账户存款,因为大家都认;那么大家认的前提是什么,是大家都相信这个存款可以取出“现金”,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大家就不会相信银行,就不会把现金存到银行,更不会接受银行账户那串数字;而这个信任的基础就是国家信用,这个信用体现在银行上就是“监管”,大家相信国家会监督银行执行;而银行之间公认的结算资产是人行的账户存款,也就是备付金,这样的信用基础才使得当下的支付体系得以运行

所以说,我国主要的结算资产一个是银行账户存款,另一个是人行的各银行的存款;当然社会支付体系里有更多其他的结算资产,比如我们微信和支付宝内的账户资产也可以用于结算,我们日常生活的支付其实用的就是微信支付宝的账户资产进行的支付和结算

结算协议,大家的结算要基于结算协议,就像我们用微信支付宝进行付款,那是因为我们跟微信支付宝以及我们之间存在协议,承诺接受这种资产进行支付和结算,只不过大家不关注而已

了解了支付的这些方面,是不是很多零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了!

3
“故事分析法”与大型项目实施

表达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很重要,但是这个表达绝对不是像辩论选手一样秒杀一切对手,而是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理念和产品设计

我们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往往也需要设定一个核心的定位,成为一个生活方式,记录美好生活......所以说我们需要刻意的训练自己去尝试设定产品的顶层设计,然后将这个理念表达出去,在这个理念之下很多问题都会有了决策的依据

3.1.学会讲故事

在表达产品设计方案的方法中,讲故事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训练自己可以用100个字表达任何一个你做的项目、设计的系统、设计的功能;同样这种表达可以是在你设计结束以后对外的宣讲,同时也是在设计之前的思路复盘整理,而这个故事不是基于功能而是基于场景和角色的陈述,例如

我们都知道账户中心作为对资金的记录,往往会因为一些交易场景造成账户的透支,形成了用户对平台的欠款;那么欠款就有坏账的风险;为了资金安全考虑,我们就需要一定的监控机制以及欠款的追缴策略,让用户偿还欠款,而基于实际情况这种偿还的途径可以有多种

3.2.故事里的秘密

上面的一段描述其实就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平淡,也描述的很清楚,任何一个场合,无论是面对研发、测试、老板还是打扫卫生的大妈,我想大家都知道你要因为什么而做什么,这样的一段话你可能不知道,它足以引领你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

所以,我称这段描述就是“产品的故事”,我们很容易表达出自己的产品故事,就像我们可以很轻松的表达出我们饿了想吃饭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里有很多秘密呢,我们把关键词标注出来,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都知道账户中心作为对资产的记录,往往会因为一些交易场景造成账户的透支,形成了用户对平台的欠款;那么欠款就有坏账的风险;为了资金安全考虑,我们就需要发现欠款并且能够追回来,而基于实际情况这种偿还的途径可以有多种

故事里的关键词就像引擎的入口一样,可以帮助我们不断的打开思维的大门,慢慢的一座系统的缜密的架构就出来了,不信我们试试

1)资产
什么是资产,不同的情况或者不同的公司的用户会有不同的定义,结算款是资产,保证金是资产,在途结算款也是资产,也许信用也可以成为资产;所以说,我们要问自己如何“定义资产”,这就是我们下一步围绕资产的分析工作,资产就有他的形式、他的度量、他的优劣等级;假如我们得出来的用户的资产有这样几种形式

结算款、保证金、在途待结算

那么这些资产怎么表达呢,账户里的好说,就是余额,那么在途结算款怎么获得呢?这不新的分析任务又来了......所以围绕资产的分析在逐步展开,而且相互自洽和补充

2)一些交易场景
账户资产其实都是基于交易产生的,那么有些交易场景就会有不同的资产方向变化,比如什么交易场景会增加资产,什么交易场景会流失资产,这里也只有流失资产的交易场景才会造成资产的透支;那么有哪些交易场景会造成账户透支呢?这又是一个分析任务,同样不同的交易场景造成的透支是不是可以通过制度解决掉呢?这里我们又发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3)透支
透支是一个现象,不一定所有的账户中心都允许透支,那么就算不允许透支,一些交易场景发生以后也会出现欠款,只不过这种欠款更隐蔽,比如订单退款因为余额不足而无法退款成功,那么这个待退款订单其实就是欠款的另一种表达;那么让账户透支的好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让欠款显现出来,而且更容易进行核算,比如后续的收入可以直接抵扣欠款;不然的话后续收入无法与待退订单进行抵消;所以说我们对透支有了更深的分析,当然这个分析可以继续下去

4)欠款
欠款是资产风险的暴露,是一个结果;那么也是我们这次要解决的主人公,欠款一旦发生,就意味着未来可能有损失;这里像定义资产一样,我们怎么定义欠款,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假如我们以账户余额为负作为欠款的表达

5)风险
前面说了欠款是主人公,那么风险就是我们要消灭的对象,也是我们做产品的目的,这个风险有多大,有没有达到要马上解决的地步,如果堵住了,意味着多大的价值;对风险的定义和量化,就成了我们定义产品价值的关键;假如当下总欠款体量1000万,那么这个体量明显是需要堵住的,所以说这个产品的意义就是为了堵住1000万的风险资金缺口

6)资金安全
堵住风险和确保资金安全是一个正面一个反面的表达,这也是作为一名资金产品经理最核心的职责,确保资金的安全

7)发现欠款
现在欠多少钱呢,谁欠钱呢,所以说我们需要一个机制可以将风险报出来,提供给负责的人员进行评估

8)追回来
啥是追回来,其实就是要钱,怎么要,什么时候要,所以说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追缴制度

9)途径
既然要追钱,是不是就需要追缴的方法,用户想还钱,是不是就需要还钱的途径;另外用什么还,用保证金?直接支付欠款?每个还款方式怎么样?这里慢慢我们就开始看到了解决方案的影子......而且随着发展,这个途径会越来越多,那么这个地方也会成为一个拓展性的口子,我成为“拓展基因”

以故事为起点,一篇产品大戏慢慢拉开

3.3.学会抽象业务流程

我们做产品设计不要一上来就开始画页面,做脑图,想讲故事,然后确定主业务流程,也就是场景模拟

上面的故事里,虽然我们发现了几个分析入口,其实整个故事中蕴藏一个主线,这个主线就是业务流程;而业务流程的梳理将决定了设计的好坏

其实流程很容易,我们在表达一件事情或者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从最确定的最宏观的视角入手,然后不断的去修正和补充,直到这个链条足够顺畅

就像交易的主业务流程一样:用户下单,发货收货,完成,这个就很容易理解,这个理解还不会出错,那么我可以继续细化她

选商品,下单,支付,发货,确认收货,算账,给商家结算......

同样上面的故事里我们可以抽象出这样一个流程,如图10所示

图10 追缴欠款的流程

流程看什么,流程拆开看环节;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先确保环节没有遗漏,然后丰富每一个环节

就像把大象放冰箱需要几步,把冰箱门打开,把大象放进去,把冰箱门关上;这个时候你肯定需要思考,怎么打开冰箱门,用手拉门把手么,还是有一个远程按钮......思考永远是从一个最简单的切入点逐步深入;在没有确定这三步之前就不要直接思考怎么打开冰箱门,为什么,因为你不知道为什么要打开,无法知道打开与前后的联动性和关联性,而这种全局思考会影响对单个环节的定义和判断

从上面的流程里我们发现其实资产的定义、欠款的发现都是静态结果的显示;而追缴这个环节貌似非常丰富,首先我们会有疑问:怎么追缴,谁来追缴,用户用什么偿还,怎么偿还?......

(1)业务流程的拆解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流程拆解能力,在一个大的流程里,我们会发现存在小的流程,或者更复杂的网状的流程;从环节里拆解出更精细的流程,比如刚才我们上面说的“追缴环节”,其中就有几个我们需要进行抽象的,比如

怎么追缴:追缴方式的抽象,比如线上追缴、线下追缴
谁来追缴:追缴职责的界定,比如运营人员
用户用什么偿还:给用户的可抵扣资产的抽象,比如用保证金,用银行卡

怎么偿还:这个其实就是追缴环节的子流程,也就是每一个追缴方式的子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 追缴流程的拆解

而且从流程图中我们发现,在追缴方式上具备拓展性,随着发展,追缴方式会越来越多,而触达追缴方式的入口就是在选择要追缴某笔欠款的时候

(2)业务子流程的设计
在上面的已经拆解过的流程里,我们发现了三个子流程,那就是“不同追缴方式”的流程;而且要针对不同的追缴方式单独设计流程,如图12所示

图12 业务子流程

其他环节的整理同样在资产的定义环节也会有任务要做,就是有几种资产,怎么定义资产,每种资产怎么计算获得;那么计算每种资产将成为资产环节的子流程,而资产的分类将成为未来的拓展主线

产品功能分析到了这一步我们再去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功能其实就容易多了,比如资产定义环节那么就做一个“总资产管理”,发现欠款环节就做一个“欠款管理”,每条欠款资产后面我们就加一个“追缴”入口,然后呢就是确定“追缴方式”,进入每一个追缴方式的流程里......

本文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养成讲故事的能力,然后从故事里发现秘密,发现流程,并对流程进行有条不紊的拆解,从而一步步的完成产品的定义、分析、抽象和设计工作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们从故事出发,不以实现功能为目的,而是以实现故事描述的未来为方向,一层层的剥开故事的情节,达到目标

4
主导大型的结算线上化项目

做计费结算产品经理,主要干嘛,其实简单点就是算账、记账、结账;当然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总结,最顶层的理解往往是理解一个事物的基础;那么接下来再去思考“什么是算账,怎么算账,手工还是系统?”

4.1来了一个需求

来了一个业务需求,我们一起碰一下;业务场景我们先了解一下,目前公司有大量的城市渠道商,帮忙招募商家,不同的渠道商有不同的结算模式,比如有些渠道上只给他们结算渠道分成,有些渠道商要按照渠道订单进行全额结算,并由渠道商给商家进行结算;不同的合作模式下有不同的结算模式;同样商家所签订的入驻协议不同,其拿到的结算款的方式也不同,可能通道渠道拿到,也可能通过平台拿到;这个过程中平台还需要抽取一定的佣金;针对不同渠道商的结算方式也会存在不同的账期;并且渠道商还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并且还可以通过预充值,后续购买一些平台的增值服务,我们把业务模型整理如图13所示

图13 渠道商结算业务模型

那么目前的清结算现状是除了用户下单业务以及平台跟商家之间的结算以外,其他全部环节全部由线下完成;所以说业务方的痛点是比较明显的,人力成本高、结算周期长、结算准确性差、清结算数据线上不可追溯;为了降低结算成本,提高结算效率,所以希望将全部环节实现线上化

上面就是业务场景和业务痛点

4.2 落地分析

怎么解决结算线上化问题,其实我们首先要评估这个项目值不值得做,那就是看下整个业务体量以及人力成本究竟有多高,线上化以后的综合收益如何;整体评估下来我们觉得这个项目是值得做的,当然不值得做我们也不会有下面的设计了

既然决定接这个需求了,那么下面就要思考了,这个业务模型怎么实现线上化;这时候就要看实现路径了,一个是看看能不能复用现有的系统能力,另一个就是做一套渠道结算体系;前者相对成本较低,后者相对成本较高;如何做抉择呢?这个要看当下公司的系统模式,如果是大中台,且已经成熟,那么可以复用中台能力;如果是各业务线自治,那么可以为渠道做一套计费业务,可以服务的部分复用

最后我们选择计费结算相关能力复用中台能力,而渠道商的保证金以及预充值和增值服务的购买等需要渠道业务自己完成渠道平台的建设;所以说这个项目就涉及到了两个大的团队,一个是中台团队,另一个就是渠道业务团队

除了产研团队以外,还需要另外一些团队参与进来,比如运营团队参与进来负责制度制定,财务团队参与进来梳理财务诉求,资金团队参与进来负责资金账户相关事项;整个项目班子搭好以后,进行立项,开启动会,指定项目经理,拆解子项目,分派责任人......开干!!!

很不巧,陈天宇宙成了该项目的首席架构师兼项目经理;那么我第一件事要做什么呢?那就是抽象业务模型,产出清结算模型,设计渠道商计费结算线上化整体业务和产品架构

4.3 规划产品架构

这个过程首先我们要梳理所有的参与角色、计费项目、支付业务、计费对象以及关系、计费模型、结算流程

参与角色涉及到了渠道商、商家、平台

计费项目涉及到了渠道商分成、平台佣金、商家结算款、保证金、预充值款

支付业务涉及到了保证金充值、预充值、服务购买、结算付款等

结算需要进行账期的管理,结算路径需要有直接结算和代理结算等

整个过程需要涉及到这样几个关键的流程,保证金充值流程,预付款充值流程,增值服务购买流程,计费流程,结算流程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整理出下面的产品架构,以及业务流程架构,如图14所示

图14 渠道商结算线上化业务架构

所以从架构图中我们基本就可以整体来把控这个项目,无论是涉及到的系统也好,相关的核心流程也好,涉及到的角色也好,基本都可以从架构图中清晰的看到;接下来我们就需要进行边界的设定,也就是谁做什么;然后拆机子任务分派到人,开始进行产品的设计

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这个架构里涉及到的支付能力(收款能力,打款能力,消费支付能力):对公收款,对公付款,内部虚拟户余额支付
 
4.4 项目拆解

我们来看涉及到的几个系统要做的事情,首先是订单系统,需要按照要求将渠道订单推送至清结算中心完成计费;这里的计费对象以及计费模式和规则我们就不具体详述了,大家可以针对上面的信息自己琢磨一下

计费完成以后我们采用结算至账户中心,对应对象的账户中;整个账户中心为该项目提供四类账户:商家结算账户,渠道商保证金账户,渠道商佣金账户,渠道商支付账户,通过账户名称我想大家也应该清楚每个账户承担的职责

然后我们再看结算系统,结算系统负责将对应的结算账户资金通过对公结算单付款给对应的结算账户,并且按照指定的结算周期

打款中心需要支持银企直连对公付款或者其他对公付款能力,以完成公对公的付款业务

同样针对保证金充值以及预充值款的充值,需要支付系统可以提供B2B的支付能力,可以接入一些三方支付的网银支付也可以支持线下对公付款线上审核支付确认的模式;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支付业务入账到不同的账户中;最后支付系统需要具备余额支付能力,以实现渠道商增值服务的下单支付

除了上面的产品设计需求之外,我们还需要对接财务,看财务的记账需求,比如需要哪些财务报表,什么时候需要等等

4.5 项目落地

最后,万事俱备,我们拉平信息,建立项目管理文件,梳理每个子项目的项目节奏,也就是时间安排;比如订单系统的计费推送,清结算中心的计费业务安排;账户中心的不同账户支持;结算系统的对公结算,打款系统的对公付款;支付系统的对公收款和余额支付......

后面的事情我们就各方进行需求设计和评审,然后进行全环节的联合评审;技术详设评审,测试用例评审,正式进入研发阶段;研发完成以后进行全环节联调,测试,上线评审,灰度评审;产品验收,各部门准备;上线准备;上线完成;上线后的运行监督......

 这里面涉及到的系统的具体设计,我们的Pay X集训营或者公众号的相关文章都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详细的进行设计展示了;这篇文章重点是帮助大家建立全局思维和项目管理思维,能够从0到1承接一个大型项目,具备把控全局和节奏控制的能力;当然这里面的架构设计大家也需要具备,如此,才能在大项目中承担中心角色

这类项目是比较考核一个产品经理的综合素质的,当然如果你可以承担下来并且完美收官,这无疑是一次能力的巨大提升,并且在未来的面试中项目经验一栏,重要的一个加分项,也是走向高P不可或缺的经验背书

一点三线架构

5.1在顶层设计中解决理念问题

当我们试图去把握一个全局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认知这个全局;而善于做顶层设计者往往善于阐述出一个理念,就如张小龙的用完即走,阿里巴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的非BAT大厂不去等等;这些理念或者信念的树立会影响着整个全局的指导精神和格调,我们要说的就是这样一个观念“一点三线”搭建支付架构

5.2支付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现在经济活动离不开电子支付,而支付离不开货币,进而电子支付离不开电子货币,而电子货币又离不开电子账户;而电子支付的产生又离不开现代电子通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所以电子支付离不开现代支付清算系统,而我们说的这个支付清算系统包含了众多为整个支付过程服务的相关系统

什么是支付过程呢,我们可以将支付分为三个阶段:交易,清算,结算

交易就是消费意愿下用户选购商品,下单,确定支付工具,生成支付指令的过程

清算就是支付指令在不同机构间进行传输、收集、计算应收应付清分的过程

结算就是最终资金交付给相关参与者,到达其约定结算账户的过程

5.3一点三线就是支付体系的骨骼

那么怎么样的一个支付架构可以支撑上面的支付过程,以促成这单生意呢?我们用这个一个产品架构模型“1点3线模型”

一点:收银台,也是支付的起点
三线:内线“订单- 账单 -清结算-账务账户”             
外线“路由-风控-支付核心-渠道清算-通道方”            
联动线“内线和外线的支付信息交互线”

内线是为内部服务,从交易发生以后最终到达会计系统记录本次经济活动的整个链条;从订单开始走向计费,内部记账,内部会计等

外线是为清算服务,将支付指令发送给服务机构并接收反馈的过程主线;从订单开始到达支付网关,通过路由选择合适的支付通道,然后交换支付指令,完成支付
联动线是为内外线通讯服务,内线的进程和外线的进程相互通讯和推动,支付成功了就可以进行记账,计费成功了就可以分账

那么我们就得到了如下的支付架构,如图15所示

图10-15 支付架构

5.4架构就是远方

把握好“一点”的设计和“三条线”的设计,就可以搭建起一个完整的支付体系;该设计方法不仅适用于一家三方支付机构,同样适用于一家普通的交易平台,四方聚合支付;只不过支付通道的不同,三方接入的是银行通道,普通商家和四方聚合公司接入的是三方通道

架构的意义是什么,那就是可以确保未来不会频繁重构,确保在每一个维度都具备足够的可拓展性,确保每一个模块和细节都为整体服务,同样确保产品不被业务牵着鼻子走,这是产品的顶层设计,也是走向远方的那盏灯塔

5.5产品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

产品的意义是什么,是做出一个“牛逼”的系统么,是做出一个“正确”的功能么,是遵守一个通用的规范么?我想都不是,何为牛逼,何为正确,何为规范,谁又是标准

产品的意义应该是用可用的手段解决当下甚至是未来的问题;所以,产品应该聚焦问题本身或者需求本身;你不是系统或者功能本身

就像很多朋友会问,账户的流水用体现“-负号”?我们总是习惯站在功能角度去设计产品,负号是一个功能;而常常忽略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而这才是根本;产品应具备通过功能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是设计功能本身

我们再看要体现流水的“负号”么?要不要呢?其实我们不应该问要不要体现负号,而是要问自己,负号要解决什么问题,进而问自己“我在面对一个什么问题”

而这个问题就是“我需要用一种方法反映出流水的方向”;而面对这个问题时,你就不应该用“用不用负号这个功能去回应”,而是“如何反应流水的方向”,当触达最本质的问题时,我们才能到达最关键的十字路口“选择”,一个产品面对问题时应该具备选择的能力;为问题选择答案,而不是仅是论证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

反应流水的方向就不仅仅可以用负号了,可以用收支字段,借贷标识,这个时候你还会问我,流水里用不用反应负号么!

当你再思考这个功能怎么设计的时候,不妨回到起点,问问自己我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有多少可选的方案,当下的这个让我百思不解的功能是唯一答案么!

放弃对模板和对权威的痴迷,而是探索自我的设计风格,培养追寻未知新事物的好奇,产品设计可以很自由且很潇洒......

账户迁移方法论

账户部分在之前我们讲的比较详细了,而且在线课堂也有账户的专栏,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来观摩一个实际的账户相关的案例;这是一个大型且高危的项目,危险程度要看涉及到的资金属性、账户数量、资金体量;比如你要是几十万,那闭着眼就做了;但是如果是千万用户,百亿资金情况下,小心脏就要时刻蹦蹦跳了

我们知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到了一定阶段,难免需要进行一些系统的重构或者数据的迁移;比如要做中台,那么业务的统一势必要将一些系统下掉,业务以及数据迁移到新的中台服务中去;我们要讲的就是“旧账户服务迁移至新账户服务”如何做,如何实现用户无感知的服务迁移

我相信,这个案例可以让你把账户掰开了揉碎了再认识一遍;而且对账户的把控力上升3个台阶;这也是高端面试过程中容易问到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容易脑子一片空白哑口无言的题目;当然这个案例也可以作为简历中一个经典的颇具竞争力的实战项目

这次我计划采用半讲解半方案文档的模式书写这篇文章;既可以让大家理解,又可以作为半成品文档提供给各位拿来即用;好了,价值讲清楚了,你准备好开始了么......

6.1项目概述

为了构建统一中台账户服务,围绕中台统一账户管理支持各业务线客户账户以及账务处理能力,需要将各业务线分散的账户业务全部切入中台账户服务中心,并且稳定后下线旧账户服务

6.2整体方案框架

分期分批,为了确保资金安全,业务正常无停产运转,对于每个旧账户集群采取“兼平切”的方案理念,分阶段,分批次完成整个迁移工作;整个项目分三期完成

(1)第一期:服务兼容
在旧账户服务层兼容新服务层,或者在新服务层兼容旧服务层,或者在新旧服务之上构建新的兼容服务层;这次基于“业务无感知,用户无感知”原则,我们采用第一种方式,在旧服务层内兼容新账户服务,如图16所示

图16 账户迁移的兼容架构

(2)第二期:账务处理灰度切入
先将加入灰度范畴的账户进行账务处理排队,先进行旧账户余额不扣减结转至对应新账户中,然后将结转后的账务处理包括排队中的请求双写入新的账户中

再将就账户的历史账户明细迁移转入新账户流水表中,并进行自洽验证,至此该账户完成了并行双写的账务结转,以此为节点,该账户今后将进行全部账务请求的双写处理

并对该映射账户进行双写校验;对于校验异常的账户进行差错处理,以确保全部最终校验正确

(3)第三期:主次切换关停旧服
3个月以后对于校验正常的新旧账户组关闭旧账户双写,关闭旧账户,直至全部旧账户关闭,全部旧账户服务关闭

推动业务线逐步更换新账户服务,直至前部更换完成,最后下掉旧账户服务

6.3方案基本原则

a账务准确:余额准确,明细准确;迁移前后新旧系统以及与实际一致相符
b按账户灰度:灰度选择一个城市的全部账户进入灰度账户名单
c新旧并行:余额同步至新账户,并行期间依旧旧账户对外提供服务,内部接口同步给新账户,财务数据同时从新账户出具一份
d灰度成功后第二批切全部:不进行多次灰度,灰度成功后即执行全部迁入新账户中心
e不停服迁移:在旧账户迁移至新账户执行期间进行账务处理排队,结转完成前不处理进账和提现,结转动作完成后按排队顺序进行处理,如图17所示

图17 账户迁移账务处理思路

6.4.账户结构设计

我们先看旧账户结构,分多类型账户,下设二级类型子账户,如图18所示

图18 旧账户结构
 
我们在看新账户结构,设置三级账户结构,第三级结构记录账户余额与明细,如图19所示

图19新账户结构

两套账户的影子关系,在末级账户上进行对应,如图20所示

图20 新旧账户对应关系

6.5迁移落地

(1)初始化期初
新余额期初余额=旧余额转入余额=旧余额期末余额发生额:新余额发生额=旧余额发生额期末:新余额期末余额=旧余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净发生额

(2)灰度方案
灰度管理,以账户为维度建立灰度表,灰度表里包含全部旧账户;可以通过灰度表来监控灰度情况以及判断账户是否在灰度中,如图21所示

图21 灰度管理

(3)回滚方案
原则上业务层不进行回滚,技术层回滚方案由技术决定;针对出现问题的账户进行人为干预,业务上无逆向执行迁移

(4)执行
以上便是整个方案的框架了,后面就按照该方案框架进行详细的技术设计以及执行了;先执行一批灰度账户;3个月后没有问题对全部账户进行灰度;再3个月后没有问题;开始逐步关停旧账户服务

(5)复盘
整个项目完成以后,业务,运营,产品,技术等进行大复盘,了解各方业务情况,是否存在其他问题,比如财务记账准确性没有变化,正常结账是否有影响等

--推荐阅读--
账户系统设计
对账系统设计
支付网关与路由详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