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FR观点】金雪军教授:数字化改革的浙江模式

文/金雪军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浙江是全国数字化改革最早、最快,也是成效最突出的省份之一。浙江省公共数据的共享开放、平台+大脑的基础建设等多项成果,走在全国前列。


银行业保险业本身是数据高度集中的行业,既具备数字化的天然优势,也具备新业态下实现金融服务和金融需求精准高效对接的内生动力。浙江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包祖明在参加银保监会新闻发布会时介绍了浙江银行业保险业积极行动,抓住机遇,以“数字浙江”建设成果为基础,探索出金融普惠高质量发展的“浙江样板”。


具体来看,浙江金融数字化改革有这么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加强高度灵活坚实有效的数据底座建设,助力中小企业融资“扩面”。


围绕破题“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金融服务“对接难”、数据不穿透带来的金融风险“防治难”等困局,浙江银保监局依托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以“浙里金融综合服务应用”为载体,对接联合多方力量,构建了坚实的数据底座,配置了强大的数据输出能力和高效的数据输出路径,不仅实现了政务数据向银行“会说话、多说话、说真话”,提升了银行的风险辨识能力,精简了业务办理流程,更降低了银行的数据采集成本。


目前,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成为浙江银保监局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日均信息调用量50万余次,惠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660余万家、支持授信超5万亿元。在建模研发方面,已有20余家银行保险机构入驻平台,构建模型199个,并通过这些模型向22.9万户精准发放了834亿元贷款。在场景搭建方面,已上线不动产抵押登记网络化、知识产权质押办理等应用场景,帮助不动产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压缩93%、知识产权质押办理时间压缩70%。


二是加强嗅觉敏锐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助力支农支小服务提质。


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和民营经济发展中,找准金融服务重点,通过流程再造、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质效,信息技术应用赋能无疑是重要的“加速器”。在浙江银保监局的指导下,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结合自身市场定位,依托大场景体系,积极加强生物识别技术、区块链技术、遥感技术等新技术运用,实现金融服务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


如,运用遥感技术下赋能精准服务“三农”,将卫星遥感、大气传感器、土壤传感器等技术应用到农业信贷和保险领域,获取种植大户作物全生长周期遥感影像和光照、水肥、温湿等实时数据,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精准风险评估支持。


又如,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提升“无接触服务”能力,丰富客户无接触身份识别和认证方式。在杭州“无证城市”建设中,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辖内杭州联合银行作为首批试点银行之一,积极参与对接获取电子营业执照数据接口,让企业身份认证更便捷更合规。目前该行已通过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超4万户企业提供电子证照金融服务,累计发放贷款近1万笔,促进融资提速提效。


三是完善智能化的金融风险治理机制,助力金融生态体系建设。


健康的金融生态体系是确保金融服务中小企业持续有效的重要前提。为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监管部门和政府协同推进,构建了金融风险精准研判、问题快速控制、疏堵结合的金融风险治理机制。


一方面,金融综合服务应用推动银行实现企业风险数据的智能化监测、自动化推送,实现了对企业风险的动态化、智能化感知,不仅减少了银行的损失,更可以有效防范企业集中出险等重大社会金融风险的累积。


如,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借助该模块推送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累计涉及客户1万多户、信贷资金15.72亿元,有效提升客户风险排查效率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浙江银保监局联合省法院探索构建金融债权纠纷处置“快车道”,高效化解小额金融债权纠纷“堰塞湖”。平台开发“智慧诉讼”子系统对接省法院“凤凰智审”系统,银行机构可在线完成证据材料报送,实现“即诉即审、即审即判”,金融借款纠纷一审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减少三分之一。



更多文章

1

【AFR动态】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金雪军教授被评为2021年度全省社会组织领军人物

2

【AFR观点】金雪军:基于估值视角谈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特点、问题与对策

3

【成果采纳】金雪军教授研究成果获有关部门关注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编辑:常如意

审核:胡迪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