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座超大城市进入“省电模式”
被改变的认识和日常
成都人在等待8月25日到来。
天气预报说,25日会降温,击退盘桓在头顶的副热带高压。届时,成都将退出高温行列。
很多人像市民李先生一样想着,如若预报准确,那么自8月7日以来连续近20天的40℃左右高温可以退凉了,说不定还能赠送一场酣畅淋漓的秋雨,河水上涨,淹没中间裸露的滩涂,水电站开始发电,蓄水库赶紧囤水。不仅路灯可以开了、商场空调可以开了、写字楼电梯可以开了,工厂也可以复工了……
一声“哼唧”,李先生被躺在身边的孩子弄醒了。因为小区用电量超负荷,跳了闸,停电开不了空调,他靠着手摇扇把孩子哄睡。摇着摇着他也睡着了,孩子的汗水把床单打湿了一片。
面对这轮干旱酷暑,生活在这座超大城市的2000多万人,跟城市一起进入“省电模式”。电力一点一点抠、电量一度一度省,经过近半个月努力,22日全川电力负荷从最高峰5910万千瓦降至4900多万千瓦。
醒来的李先生点亮手机屏幕一看,时间刚到23日半夜,距离25日还有两天。
01
对于这轮“缺电”的影响,在成都一家企业工作的小燕(化名)一开始感受并不强烈。
小燕家养了一只柯基,肉多、毛也密。进入8月,气温在40℃上下徘徊,她上班出门前都会打开家里的空调,让狗狗白天在家不那么难受。
让她意识到“这次缺电有点儿严重了”,是上级单位来查看中央空调。上周四,公司突然迎检,工作人员盯着空调系统控制面板看,逐个检查,低于27℃的都要调高。
又过了两天,21日零时,四川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应急响应级别,从三级调升至一级。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很多成都人都接到单位通知,自周一22日起,留少数人轮岗值班,大部分人居家办公,写字楼中央空调要暂停开启、6层以下不开电梯、照明和其他高耗能设备控减用电,直至一级应急响应结束为止。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不过,居家办公的小燕有个疑问:大家集中在一起用中央空调和各自回家开家用空调,哪个更省电?
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又很难。
简单是因为,耗能对比可以直接做个算术题——已知单位中央空调的制冷功率,和家用空调的制冷功率之和,就能对比谁更节能。
但它又涉及到人均制冷面积和空调效率问题,需要因地、因时制宜。
写字楼集中供冷有效率更高的一面,但也有浪费的一面,比如人员密度不饱和,走廊、大厅“白白制冷”,比如遇到需要把冷水向上输送的制冷类型,一旦有空置楼层,电力浪费就尤其明显。
还有一个现实因素是,在用电供给严重紧缺情况下,本着保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基本需求的考量,如果写字楼用能超负荷,就会遭遇拉闸限电;而居民楼不会,除非超载跳闸。
这道关于空调耗能的算术题,难有定论。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温度设高一点,确实更省电。
比如,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给出统计数据,当前新区共有45万户居民,每天空调耗电量占比超过一半。迎峰度夏,如果空调温度均从26℃调高至28℃,则每日可节约用电150万千瓦时(度)。
02
写字楼并没有完全停摆,秦魏(化名)还得给轮值的同事做好降温后勤保障。
怎么降温?他想到了“动物防暑”法宝——冰块。夏天动物园里的熊猫,往往不是抱着最爱的竹子,而是抱着一大块冰块不肯撒手,甚至直接趴在冰块上睡觉。
秦魏想,要不也给办公室弄几块来降降温。
接到上班要关空调的通知后,秦魏从上周五就开始着手买冰块。但商家不接受提前三天预定。等到周日再联系,对方说,冰块已经被订光了。
就这两天时间,一坨80斤重的冰块,从40元涨到了45元。在秦魏继续找卖家期间,这个出厂价大概10元左右的冰块,又悄悄涨到了55元。
最终,秦魏在某宝上搜到一个给海鲜市场提供冰块的商家,预定了20块大冰块,准备周一供应办公区3层楼。
22日周一,办公区开启“风扇+冰块”配置。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冰快化得差不多了,但折腾半天,秦魏的办公桌依旧热得有些发烫,“风扇吹过来的时候有一丝凉意,但对环境降温影响不大。”
即便说了“没啥效果”,依然有其他单位的朋友找秦魏要供冰商家的电话。
不过眼下,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冰,秦魏买冰的商家不再接单了。
城叔在某宝上另外找了一个店家咨询,对方说,制冰厂其实在成都都江堰,自己也是个二手商。
“冰块现在很抢手,我们都接到两三百块冰块的订单了,你要提前订货。”店家说着又话锋一转,“不过也说不清楚,有可能也供不出来这么多冰块。昨晚制冰厂也停电了,一晚上都没制好,早上9点才出冰,运到市中心都11点了。”
“你订货吧,我们尽量送。”这是卖冰商家最后的承诺。
03
在共克时艰的阶段,商场超市也进入低能耗状态,关灯、关空调、关电梯。四面八方的黑,让人一时有点不太适应。
作为成都的标志性商圈,春熙路被“拉黑”,最先受到关注。当地媒体拍到,地铁沿线站点关闭了很多照明灯,春熙路地铁站也不例外,往日映衬人来人往的照明灯光、广告灯箱,熄了一大半。
走到地面上,IFS也不再灯火通明,“灯光师”给那只爬墙的熊猫留了一束追光灯,恰好打在它的屁股上。有人调侃,这画面就像是国宝越狱被抓,“你已被包围,立即投降”。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其他商圈亦是如此。小美(化名)周末带着孩子去商场就餐,进了一家回转寿司店,运输带上只有一些油炸过的料理,零零星星摆在那里,“他们不敢放寿司,因为店里没有空调,食客也不多,放一会儿就不新鲜了。”
大欢子在成都双流一家商场顶楼开了一间烤鱼店,周六还处于“停空调、不开灯”的阶段,到了21日周日下午,突然就断电了。
商场告知,用电量严重超负荷,线路正在抢修。没多久,商场又通知,这几天要关闭餐饮区,店家需要关门回家。
大欢子一时间有点懵,冰箱里还有一周的囤货,价值7、8万,断了电,冰箱里的东西怎么办?
后来,商场跟电网公司协商,保留餐饮区冻库运转,店家们只能相互帮忙,共用冻库,把损失降到最低。
04
按照一级应急响应要求,所有非民生用电都要让电于民。不只是空调,灯光这类耗电大户也要进入限电范围之内,全城灯光秀、景观灯、店招、广告灯箱、广告显示屏、公益宣传屏、形象标识灯,全天候关闭。
公共区域、办公区域,用电设备一点点在关停,能耗强度一点点在降低——取消地铁强冷车厢,降低车站照明度,图书馆、博物馆暂停对外开放,小区灯光亮一盏熄一盏。
图片来源:成都地铁
这些可见可感、甚至影响工作生活的限电措施,让成都人对这轮“缺电”的感受越来越直观、重视,节电行动开始融入到生活与工作中。
有人出门前除了冰箱,把其他所有电都断了。有人为了节约一点电,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开空调。有人说,空调改风扇,能省一度是一度。
过去充500元电费只能用两周的冉冉(化名),开始“把空调温度调高,能不同时开就不同时开,同时限定自己和家人的活动轨迹,尽量集中”。
冉冉说,作为生长在现代城市里的个体,面对这轮干旱酷暑,最强烈的情绪是害怕,不断感叹现代文明的脆弱,“大自然只需些微发力,蝼蚁的世界就会倾覆”。
诚然,一场高温叠加缺电,不仅是对政府防范应急举措的考验,更是对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警醒。
在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中,面对生存的恶劣环境,刘慈欣想象出了一种“三体人”,他们能脱水,以最低的消耗,熬过干旱,等待甘霖。人类不会脱水术,但我们可以学会敬畏,与自然和谐共处。
文字 | 吴林静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往期荐读 -
【大 国 有 大 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