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要带孩子亲近大自然?这也许是最好的答案!附各年龄段打开方式~

宝安教育 宝安教育 2020-08-30


人间四月天

春光正无限

时值清明小长假

你带孩子踏青了吗


有人说,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不管在什么年龄段,孩子总是对自然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心,自然教育是打开孩子想象力、创造力、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门,让孩子去体验、感受真实的世界。


如何理解“自然”?

●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个体的天性与本性

●“合于自然”、“顺其自然”

卢梭在《爱弥儿》里提到了自然教育主张: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扰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一方面鼓励孩子更多地亲近自然,另一方面要顺应孩子成长的发展阶段。

孩子亲近自然的不同阶段

出生到1岁

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感知自然,吸收自然的滋养

安抚宝宝:当婴儿感受到频繁且强烈的压力时,大脑会释放出皮质醇等激素。这些激素会造成大脑特定部位突触数量的减少,从而改变大脑的功能,这会对孩子认知、运动和社交行为方面造成消极影响。而大自然里的“白噪音”能很好地安抚孩子的情绪。

1岁到3岁(感知运动与自我认同)

这个时候孩子更多地希望展现独立性与自主性,更加乐于去探索,而自然就给孩子更加宽阔的探索空间。爸爸妈妈不妨带小朋友一起收集自然物,如拣拾叶子、收集种子等。

大自然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打开好奇心,讲讲这本自然故事书。

3岁到5岁(充满想象与幻想)

这个时候孩子会开展各种想像与创造性游戏,大自然帮助孩子开展更加富有创造性的玩耍活动。

这个年龄段,孩子身体的自主性更强,需要更多的身体运动,在自然的空间里,孩子可以更好地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促进身体的发展。

也可以开展一些有意思的小活动,如把各种大小的石头,丢到水里,溅出不同程度的水花。

5岁到7岁(更有组织和计划性)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仍然是具体形象思维,需要跟真实的事物打交道,而不是所谓的抽象符号。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感受真实的世界。

绿色建筑师

用树枝、石头、树叶、草等自然物来搭建框架,用鹅卵石、树杈、花朵等进行装饰。

自然体验游戏

“蒙眼毛毛虫”、“我的树”、园艺小能手、自然探索家。


关于“亲近自然”家长的一些困惑

Q

孩子问“这是什么?”,如何应对?

孩子体验自然,最重要的是打开感官、放飞想象力。重要的不是了解事实性的知识,而是让孩子更多地去感受,享受邂逅的快乐。当孩子对植物感兴趣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和感受植物的形态、气味和触感,带着好奇心寻找答案。


Q

孩子爱玩泥巴,泥土究竟脏不脏?

研究表明,土壤中的微生物绝大多数是对人类有益的,有利于儿童建立自身的免疫系统。当孩子在玩土的时候,家长要提醒孩子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建议家长给孩子穿着适宜的衣服,让孩子更放心大胆地去玩。

Q

如何理性地对待风险?

风险有一些跟客观条件有关,有一些则是跟心理阈值相关,比如对待磕碰和摔跤,是否值得孩子去经历。

家长的反应会影响孩子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

带孩子走进自然的时候,不妨选择一个熟悉的环境,有助于规避风险。

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父母要观察和信任孩子,给孩子感受和体验自身能力、探索自身边界的机会。

冒险就是突破 “舒适区”,家长可以适当鼓励孩子去冒冒险。

Q

“自然”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吗?

带孩子发现身边的自然,和孩子一起观察,一起分享对于自然美的感受,都是体验自然的契机,如本土植物与食物。也可以通过节气生活拉近跟自然的距离,让自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顺应自然节律与节奏,让孩子更细微地去感受自然。

趁着假期

和孩子一起放下屏幕

拥抱大自然吧!

以上内容转自教育之江。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好看你就点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