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腊八,这些知识可以讲给孩子听

宝安教育 2020-02-27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俗称“腊八”

腊八粥的甜香里

氤氲着家的味道

酝酿着春节的喜乐


 

那么关于腊八节

你了解多少?

花一分钟的时间

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视频来源:秒懂百科


腊八节小知识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是古代在年终岁末时的一种祭祖祭神的仪式。先民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喜获丰收,到年底便举行隆重的祭祀祖先、酬谢诸神仪式;同时也有辞旧迎新的含义。《礼记・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是古梅里传说中的氏族部落主在蜡祭中析请百神保佑:堤防要巩固,水流不要泛滥,害虫不要发生,杂草不要蔓延,以使来年的农业能够丰收。而举行这一祭仪的月份被称作“腊月”。

在民间也有于腊月吃粥及以粥祭祖的风俗。如在腊八日“合五谷、枣、栗等果品煮粥祭先农、祭先祖”;南宋《腊月村田乐府十首》序说:“是日煮赤豆作糜,暮夜阖家同飨,云能辟瘟气,虽远出未归者亦留贮口分,至襁褓小儿及僮仆皆预,故名口数粥。”此俗至明清时仍存于梅里民间腊月中以粥祭祖、食豆粥以避瘟气,本是泰伯奔吴后梅里腊祭风俗的遗存。到后来与佛教中佛祖食粥成道的故事相结合,才演变成后世的腊八节。



传说小故事

 

传说一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传说三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节日习俗

祭 祀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腊祭”本是原始先民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

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



吃腊八粥



腊八粥叫“七宝五味粥”。在吴地梅里,腊八节食粥的风俗更是风行不衰。每到这一天,梅里的佛寺尼庵都要煮粥分赠檀越施主,说是吃了可得佛祐。煮粥所用之米是取自十方施主,由住持领全寺僧人,身披红衣,手执钵盂,沿门化米豆煮粥,煮成的粥不但只是用来供众僧人,还送给施主。有的寺庙里用胡桃、红枣、菱、栗、蚕豆、芋艿、茨菇以及菜蔬等杂入白米煮成腊八粥。



腊月初八,适逢隆冬,此时食粥进补,对身体大有裨益。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就有“食之养人,全赖五谷”之论调。普通人家抓些麦粒、小米、大黄米、高粱米、绿豆、豇豆、黄豆等入锅。殷实人家注重养生,腊八粥里少不了莲子、栗子和大枣。后来,粳米、花生等逐渐加入熬腊八粥的食材中。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不论是朝廷官府还是寻常百姓,都会在这天做一碗腊八粥,或合家食用以享天伦,或馈赠亲朋分享喜悦。

清代雍和宫的腊八盛典极为隆重,宫内有一口重4吨古铜大锅,直径2米、深1.5米,专门用来熬制腊八粥。



泡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据说“腊八蒜”还真有些说法呢。“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近年关了,各家商号在这天要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一天算清楚。但是快要过年了,中国人总讲个面子和头彩,总不能杀到人家家里大喊:“欠债还钱”。于是收债的就会泡上“腊八蒜”送人。欠债的 人收到了自然心里明白:年关了,一年的债务该清算清算了。“蒜”与“算”同音嘛。在我国北方民间有句老话说:“腊八粥、腊八蒜,放帐的送信儿,欠债的还 钱。”用“腊八蒜”当作催债提示,倒也算是难得的苦心。

泡一坛腊八蒜,蒜瓣浸醋装入小坛封严,除夕吃饺子时启封,蒜瓣如翡翠,醋融入蒜香,让人不禁多吃几个饺子。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人们晒一份腊八豆腐,豆腐块抹上盐水,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食盐,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别有一番风味。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大概是冬日暖阳熨贴人心

亦或是甜粥香气沁人心脾

让宋代诗人陆游写下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虽仍是腊月冬日

但暖粥相赠之间

让人不由得感觉到

那温润的春意滋长



北齐诗人魏收在腊八这一天

与众人共祭诸神时写道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寒凝大地、数九隆冬

人们认真而虔诚地祭祀祖先和神灵

寄托着平凡而又庄严的生活期待

也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种种情愫


 

此刻正在家中的你

也许正看着各种食材咕嘟咕嘟

粥越来越稠

爱越来越浓



此刻仍在外忙碌的你

不妨给家里打一通电话

父母温热的话语里

正蔓延着童年腊八粥的暖意

 


无论你身在何处,总会有人

为你立黄昏,问你粥可温

过了腊八就是年

今年,记得早点回家


本文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日报、秒懂百科等

由宝安教育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朱正栋

大家都在看  点击可阅读  

期末季正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这份攻略请与孩子分享

@所有家长、孩子,这些安全知识你必须知道,但希望永远别用到

暖心服务|EB流感?不存在!但是流感高发期,家长要注意!

这些“明星”好眼熟,怎么长得像我的......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