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全国大局把握战略使命③ | 乡村振兴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

要努力在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因成渝相向发展而生

因城市转型发展而立的

成都东部新区

如何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战略使命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天,看成都东部新区

乡村振兴全面发力

↓↓↓ 


“天府粮仓”的新区表达


8月盛夏时节,在成都东部新区海螺粮经复合产业园区内,正处在抽穗灌浆期的千亩水稻将大地染成了油绿,在树林、村道的映衬下,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海螺粮经复合产业园


“今年海螺粮经复合产业园区水稻种植面积1800余亩,其中200余亩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的。”海螺镇工作人员叶红芳介绍,通过订单农业销售模式,目前已经达成预订购大米8000多斤,预售额近4万元。


据悉,海螺镇还将持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园区发展短板,通过建设渠网、路网、水网、农旅融合设施、初加工设施等现代农业园区配套设施设备,以农产品保供为中心,同步发展品种孵化、种苗培育、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旅融合等上下游产业,打造体现智慧管理、生态价值、人本主义,具有丘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海螺粮经复合产业园


乡村作为成都东部新区这座现代化新城的重要单元,也是新区坚守粮食安全底线的坚强阵地。结合自身农业生产空间承载力,成都东部新区总体布局了以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为核心,8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为补充的“1+8”粮油产业园区稳粮体系。


按照全市农业产业规划布局,产业园区内坚持以粮为主原则,稳定种植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等农作物。


在董家埂镇小河村,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康藏阳光落地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与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签订土地托管协议,在董家埂镇流转土地1700亩种植水稻,示范带动粮食规模化生产,联农带农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作为“天府粮仓”成都东部新区的示范区,“1+8”粮油产业园也是成都东部新区对“更高水平”要求的集中体现。


据农情调度数据,截至目前,成都东部新区小春粮食收获8.44万亩,其中小麦已收获0.73万亩,油菜已收获10.61万亩,收获进度均为100%。


成都东部新区应急安全管理局乡村振兴处副处长付文豪介绍,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效,新区将进一步加强农业优质品种和技术推广,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强化农业品牌建设的同时,力争三年内粮食产业园区内高标准农田覆盖率9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0%以上。


乡村产业遍地开花


视野从田间转移到山丘。


早上6点过,太阳刚刚从山坳爬上来,成都东部新区石盘街道郭家祠村的桃林里已传来了商贩的吆喝声。


正在称重装车的桃子品种为“晚24”和“桃王”,这是郭家祠村最晚成熟的一批蜜桃。“今年桃子的产量和产值比历年都要高。”郭家祠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润莉说,全村桃子种植面积约2100亩,今年产量在360万斤左右,年产值预计能达到2200万元。


▲郭家祠村的农户正在采摘桃子


“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总书记的嘱托激励着张润莉,她说,依托桃种植产业,郭家祠村打造了600余亩的生态观光产业园和8.4公里的观光走廊,17家桃园农家乐分布于桃园各处,正在形成产业文化、旅游采摘、餐饮娱乐、农事体验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在生态本底丰厚的成都东部新区,水果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蜜桃、樱桃、枇杷、李子、草莓……在各个镇街遍地开花,水果产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一面鲜艳的旗帜。


水果成熟后,农户可以自己零售,也会将水果销售给水果收购商,但在成都东部新区,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的融合发展,正在推动“小果子”向“大产业”发展。


▲游客正在采摘樱桃


“我们家的樱桃基本光靠采摘就卖完了,根本不愁卖!”贾家街道樱桃沟景区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徐永珍说,今年樱桃采摘季期间,她家的农家乐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人的游客,日营业额能达到3万元。


樱桃沟景区樱桃种植面积约4.5万亩,农户已经习惯了“采摘+美食”的经营模式,景区内有160余家农家乐及民宿等文旅场所。


为了提升游客游玩体验,贾家街道还打造了久隆美好家园特色小镇、久隆美食街等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在今年的成都东部新区第三届东麓樱桃采摘季,樱桃沟景区迎来了近80万人次的游客,年产值约5亿元。以旅游带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也让贾家街道被评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更离不开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


今年7月,成都东部新区出台了《成都东部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国际临空都市未来乡村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明确未来3年,将构建“一环一廊一带”的乡村产业空间布局,聚力打造天府东山农场。“一环”即环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将依托空港新城、成都未来医学城、未来科技城和天府国际机场航空港“三城一港”的辐射带动效能,聚焦“临空+农业”“都市+农业”,高质量推动现代都市与田园农耕“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建设。


筑牢乡村振兴坚实基础


总书记说:“要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聚焦群众反映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几件事,集中资源,加快突破,形成标志性成果。”


在成都东部新区公共服务局交通运输处工作人员唐庆看来,总书记的嘱托,在始终提醒着大家,所有工作的目的,都是为群众谋幸福。


▲改造后的石龙路


成都东部新区成立之初,普通公路基础薄弱,行车条件较差,经过三年的努力,新区已完成公路新改建约210公里,推进提升改造公路约150公里,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整治问题路段240条/段。


今年7月,成都东部新区农村公路窄路加宽项目完成实体预验收工作,项目全长37.2公里,共21条(段),涉及7个镇(街)。


一条条纵横交错、舒坦开阔的村道、乡道,仿佛一根根美丽的“珍珠链”,串起了民心,也串起了成都东部新区一个个美丽景点,成了名副其实的连心路、景观路、致富路。


▲高明镇梨园街公交站台手绘墙


在乡村建设方面,新区各个基层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利用闲置空地,优化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的公共空间,打造出一系列展现乡村新风貌的新场景。


半月前,在“爱成都 迎大运”活动氛围的带动下,海螺镇坛罐社区在党员教育基地旁规划了一块空地,划上羽毛球场标线,为篮球场新置了篮筐网,以运动之名打造全民开放体育新场景,为美丽乡村添上了一抹艳丽色彩。


▲养马街道熊家篇村小公园


在养马街道熊家篇村,改造后的小公园平整了水泥地面,摆上了崭新的石桌石椅,栽上了品种多样的花草树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也丰富了村民的业务生活。“自从小公园建好了,大家都喜欢来这儿耍,每天都热热闹闹的。”家就在小公园旁边的居民胡泽翠高兴地说。


不断优化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正在不断提升新区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农商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构筑起坚实的基础,为群众带来的是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幸福。


根据《成都东部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国际临空都市未来乡村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未来三年,成都东部新区将呈现出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新图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成都东部新区的农村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从全国大局把握战略使命① | 科技创新篇

从全国大局把握战略使命② | 现代产业篇

还没等你察觉,隐患已经排除……

记者 | 卢平 逯望一

编辑 | 东东3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