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发布《“工业互联网·胶州在行动”工作方案》
近日,胶州市举办“工业互联网·胶州在行动”启航大会,在青岛各区市中首次发布工业互联网领域工作方案。到2022年,胶州将推动3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互联网改造升级,推动1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
据悉,胶州出台的《“工业互联网·胶州在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到2022年,胶州将建成5G基站3000个,实现主城区和重点城镇5G全覆盖;培育形成1个以上工业互联网行业示范平台、10家智能工厂、30个数字化车间、60条自动化生产线,在全行业推动3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1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
为此,胶州将实施新型网络建设筑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场景赋能、生态要素集聚和产业融通发展等5个方面的行动。其中,新型网络建设筑基行动将高质量建设千兆宽带,推动工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广泛、高质量接入,按照城区、镇驻地、农村的次序稳步推进5G网络覆盖,依托华为等行业领军企业,建成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开源平台服务超市和开发者社区;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动将争取国际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平台落地上合示范区,围绕电力装备、交通装备等行业,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应用3000个以上工业APP;
应用场景赋能行动将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改造升级入企诊断咨询服务,推动300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将核心业务能力向平台迁移,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培育创建工作;
生态要素集聚行动将围绕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芯片、传感器等高价值环节,形成3处以上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培育引进10家以上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服务商,引进工业互联网领域领军人才或创新创业团队10个(人)以上,新增工业互联网相关行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上;
产业融通发展行动将利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农业、物流、金融、教育、医疗、商务、政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形成全景化应用,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升级改造融资支持力度,培育引进工业互联网企业10家以上。
此外,胶州立足自身产业实际,提出将依托工业互联网,赋能电力装备、家居家电、食品制造、服装服饰、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装备、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9个产业,既覆盖胶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又包含多个新兴产业。每个产业分别确立了到2022年,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数量以及主营业务收入方面的量化目标。
据了解,为推动工作方案的落地,胶州还建立了“两清单一案例”定期公开发布制度,包括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需求清单、工业互联网服务清单、工业互联网升级改造典型案例。会上发布了首批100家企业的120余项工业互联网改造需求、32家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以及20个工业互联网改造典型案例,举行了工业互联网国际合作(青岛)产业联盟和工业互联网(胶州)专家咨询委员会揭牌仪式。
政策 · 全文
现将《“工业互联网·胶州在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胶州市委胶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7月28日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发展工业互联网精神,大力推动我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勇当青岛市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排头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打造“智造之城”为目标,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着力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提升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形成实体经济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良好格局。
二、主要目标
围绕青岛市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行动总体部署,强基础、建平台、抓赋
能、育生态、融产业,力争到2022年,初步建成核心要素齐全、融合应用引领、产业生态活跃的“智造之城”。
——强化要素支撑。到2022年,建成5G基站3000个,实现主城区和重点城镇5G全覆盖。建设工业互联网行业标识解析节点;高水平建设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本地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拓展应用领域。到2022年,培育形成1个以上工业互联网行业示范平台,10家智能(互联)工厂,30个数字化车间,60条自动化生产线。在全行业推动3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1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
——形成胶州优势。到2022年,依托上合示范区优势,争创国际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平台,建成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5G创新应用中心,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三、主要行动
(一)新型网络设施筑基行动
1.高质量建设千兆宽带。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同步推进通信光缆、管道、基站、机房等宽带网络设施,切实保障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行权。依托电信运营商建设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外网,推进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推动3D影视、超高清视频、VR、AR等高带宽内容发展,促进千兆宽带应用落地,推动工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广泛、高质量接入宽带。到2022年,实现城区、镇驻地、工业园区千兆宽带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规划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局、市城乡建设局、各功能区、各镇(街道)、中国移动胶州分公司、中国联通胶州分公司、中国电信胶州分公司、山东广电网络胶州分公司〕
2.加快5G网络建设。按照城区、镇驻地、农村的次序稳步推进5G网络覆盖,精准锁定建设场景,推进5G网络在重点企业、特色园区、商务楼宇、党政机关等场所的重点部署。推动电信运营商结合5G独立组网和应用,形成覆盖重点行业的网络部署架构及方案。建设5G创新应用中心,推动各类新技术在重点地区和行业典型场景的应用。到2020年底,建成5G基站900个;到2021年底,建成5G基站1900个;到2022年底,建成5G基站3000个,实现主城区和重点城镇5G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规划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各功能区、各镇(街道)、中国铁塔青岛分公司胶州办事处、中国移动胶州分公司、中国联通胶州分公司、中国电信胶州分公司、山东广电网络胶州分公司〕
3.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华为大数据中心,结合分布式计算资源,满足工业互联网算力需求。依托西交大青岛研究院、中机总院青岛分院、中科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以及华为、索为等行业领军企业,到2022年,建成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开源平台服务超市和开发者社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心)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动
1.创建国际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平台。发挥上合示范区优势,对接国家工信部,争取国际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平台落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行业企业提供标识注册、标识解析、标识数据和运行监测等服务,打造“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家”标识数据管理和共享体系。到2022年,争取建成国际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上合示范区经济发展局)
2.发展重点行业平台。围绕电力装备、交通装备、物流运输、家居家电、服装服饰等行业,支持龙头企业与卡奥斯合作,加快企业内部应用系统的综合集成和云化改造迁移,支撑企业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引进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平台,健全完善工业大数据、虚拟仿真等共性技术服务体系。到2022年,培育3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物流工作推进服务中心)
3.发展工业软件平台。鼓励软件企业围绕工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控信息安全等关键领域,建设工业软件平台,支持索为建设基础零部件工业APP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产业化发展,向工业企业输出个性化工业软件和工业APP。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胶设立研发机构,提升我市工业软件的研发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应用于控制器、通信、传感等设备中的嵌入式软件,壮大我市工业软件产业规模。到2022年,培育应用3000个以上工业APP。(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应用场景赋能行动
1.开展企业工业互联网改造诊断。全面梳理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改造升级入户诊断咨询服务,辅导企业找问题、提需求,纳入“工业赋能”场景清单,形成企业的专家诊断报告。以诊断报告为基础开展初步解决方案设计,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奠定基础,落地实施一批工业互联网改造项目。到2022年,完成全市规上重点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改造诊断。〔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功能区、各镇(街道)〕
2.提升企业管理数字化水平。支持企业导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持续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支持企业在设计、制造、管理等关键环节,部署推进数字化普及、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提升等方面的改造升级,合理部署ERP、CRM、MES等系统。推动企业打通内部信息流、数据流。到2022年,推动300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功能区、各镇(街道)〕
3.推动企业“上云用平台”。坚持建用并重,推动工业企业按需购买云服务,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和使用云管理软件,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和门槛。出台配套政策,支持企业使用卡奥斯等平台服务,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能力向平台迁移,共享平台要素、资源,实现融合发展,加快企业网络化转型。到2022年,推动1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功能区、各镇(街道)〕
4.推进企业生产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聚焦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开展智能化改造。持续开展智能(互联)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培育创建工作,完善工业互联网改造项目库,加强项目跟踪服务,推动企业加快实施智能化改造。分行业选树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组织召开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会,加快有效模式复制和推广。到2022年,打造10家智能(互联)工厂,30个数字化车间,60条自动化生产线。〔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功能区、各镇(街道)〕
(四)生态要素集聚行动
1.推动制造要素集聚。突出优势特色,依托上合示范区和临空经济区,围绕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芯片、传感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嵌入式系统等高价值环节,定向招商布局产业集聚区,形成高起点、高标准、特色鲜明的产业矩阵。到2022年,形成3处以上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项目推进服务中心、市招商服务中心、市发展和改革局、各功能区、各镇(街道)〕
2.推动服务要素集聚。面向卡奥斯平台合作资源,变“招商引资”为“创商吸资”,以创业培训、场景开放、集聚发展创造新型招商资源,在规划咨询、解决方案提供、企业网络建设改造、综合集成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方向梯次培育引进服务商。到2022年,引进培育10家以上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服务商。〔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项目推进服务中心、市招商服务中心、市发展和改革局、各功能区、各镇(街道)〕
3.推动人才要素集聚。用足用好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青岛英才工程等人才政策,引进培养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内外一流高端人才,补齐人才链。依托“上合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通过“以赛选才”的方式定向精准遴选一批与工业互联网领域产业相关的高端人才来胶创新创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智库,建立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机制。到2022年,引进工业互联网领域领军人才或创新创业团队10人(个)以上,新增工业互联网相关行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上。(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五)产业融通发展行动
1.赋能产业协同发展。基于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打破行业间壁垒,支持企业联合创新,构建行业间协同创新体系,促进产业生态协同发展。利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农业、物流、金融、教育、医疗、商务、政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形成全景化应用,促进各类应用场景的建设落地。到2022年,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慧应用项目5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物流工作推进服务中心、市教育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
2.推进产融结合。放大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效应,突出优势,跟踪对接,吸引全球创投风投资源,用资本的力量推动我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推进设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基金,优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环境,降低工业互联网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工业互联网领域创新信贷产品,加大精准信贷支持力度。搭建产业与金融对接服务平台,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升级改造的融资支持力度。推动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融资,加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上市企业梯队培育,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创新发展。到2022年,引进培育3支以上工业互联网投资方向基金。〔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功能区、各镇(街道)〕
3.推动交流合作。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吸引工业互联网最新科技成果来我市转化、“双创”团队来我市创新创业。加强制造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行业组织的交流合作,引进国内外优质企业落户胶州。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工业互联网优秀企业,利用其人才、技术、知识产权等创新资源,提升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到2022年,培育引进落地工业互联网企业1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招商服务中心)
四、产业应用
立足胶州产业实际,狠抓工业互联网应用,赋能九大产业,加快电力装备、家居家电、食品制造、服装服饰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装备、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强势崛起,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做大做强。
(一)赋能四大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电力装备、家居家电、食品制造、服装服饰产业,借力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提升产业层次。到2022年,力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招商服务中心、各功能区、各镇(街道)〕
1.赋能电力装备产业。抢抓“新基建”机遇,着重发展智能成套控制设备、智能传感检测等电网装备、高压配电柜、变压器等装备,支持东方铁塔、汇金通、天能、三联、特锐德等企业开发设计智能电网辅助、电力运行环境智能调控系统。推动达能环保、松灵电力、青力环保、中智达等企业生产过程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引导企业使用焊接、装配、巡检和维护等工业机器人,应用数据采集分析、数字建模、视觉检测等人工智能算法代替传统检测、装配手段,促进形成电力装备新领域体量优势,抢占电力装备智能化制高点。到2022年,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达6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
2.赋能家居家电产业。以智慧、绿色为核心,依托少海汇培育家居家电生态圈,构建科技研发平台、行业标准验证及认证平台、大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等系统完善的创新基础设施,带动互联网装修、装配式建筑装修、光电式智慧幕墙、家居机器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强智能家电,推进海尔空调器开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电,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和数字家庭系统解决方案。提升尼得科等高效感应电机、电机控制器研发生产能力,推进日本电机产业园建设。推动一木、华谊、宏洋、喜之林等家居企业向专业化生产、精益化管理、自主化创新、集约化经营、信息化带动、品牌化运作等方向发展。到2022年,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达3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3.赋能食品制造产业。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营养组学、品质监控、冷链物流等环节的应用,引导新希望、福生、顺昌、青岛酒厂等企业打造营养数据分析平台,开发功能食品、营养保健食品;挖掘服务平台消费者习惯大数据,推动食品产业向绿色化、功能化、品牌化发展。推进柏兰、春明、灯塔、维良、品品好、大丰等企业产品生产全流程自动化,引入智能质量监测工序,提高食品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系数。到2022年,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达4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4.赋能服装服饰产业。加快前丰国际帽艺共享制造项目、环球服装柔性生产智能工厂建设推广,打造共享制造、柔性制造新模式新样板,用数据整合企业资源,“建设、运营、服务”全流程数字化,“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协同化,推动业内企业整体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到2022年,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达3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二)壮大四大新兴产业
1.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发展,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精准发力,拓展产业应用,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到2022年,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达10家,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心、市招商服务中心、各功能区、各镇(街道)〕
①培育人工智能,依托中科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研究院和华为(青岛)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发展模式识别、计算机视听觉技术、物联网,引进计算机深度学习、人机交互、大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研发机构和企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动力组和孵化器。
②突破集成电路,推进青岛地球山像素音频芯片、国网“芯片计划”等项目落地建设,引导智能传感器设备制造企业集聚,加快集成电路制造、物联网智能设备升级速度。
③发展高端软件,加快发展工业操作系统、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工业APP等高端工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发挥华为(青岛)智谷聚合能力,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重点领域新兴软件企业,发挥索为资源优势,为我市重点行业开发工业APP。
2.壮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围绕工业互联网发展,布局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定向招引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化专用设备制造企业,带动塑料机械、农业机械、锻压机械、纺织机械、木工机械等装备制造企业迈向高端化,到2022年,新增首台(套)技术装备20个,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达50家,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招商服务中心、各功能区、各镇(街道)〕
①布局航空航天装备,依托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引导精密部件加工和模具企业拓展航空装备配套加工业务,以飞机维修为切入点,引进飞机结构件、精密件、航空电子、机场专用设备等制造企业,培育航空产业基础。
②培育智能数控设备和工业机器人,重点培育丰光精密工业机器人项目,培育欧开智能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项目及配套生产企业,促进工业机器人、特殊作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与本地制造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
③提升高端装备档次,强化工业互联网在机械装备“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中的应用。加快软控机电、德固特、凯能锅炉、洪珠农机、宏达锻压、建华食品机械等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机械装备产品由数字化单机向智能化制造单元和成套设备转型。
3.提升交通运输装备产业。推动冷链平台发展,突破海洋装备、轨道交通项目短板,加快推进中集冷箱“物联网+制造执行系统”智能化项目,到2022年,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达20家,力争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招商服务中心、各功能区、各镇(街道)〕
①搭建冷链平台,支持胶东供应链平台发展,建设冷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发展海运冷藏集装箱、特种冷藏集装箱,鼓励中集建设集“研发、生产、上下游配套、关键环节技术孵化、产业应用、基金支持”一体化、国际化产业平台,攻占冷链物流产业制高点。
②发展船用设备和海洋装备,突破船用锅炉核心技术研发,建设阿法拉伐船用锅炉研发试验中心,带动燃烧器、控制箱等锅炉配套产品的升级,引进锅炉燃烧环、点火器、控制器等核心技术,扩大产能,增强船用锅炉、船用空气处理系统产品行业影响力。通过物联网建设及边缘计算应用,增加企业远程运维能力。加强与西交大、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对接,探索海洋装备成果转化落地。
③布局汽车服务,支持特锐德扩大智能充电装备产能,吸引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集聚,做强青岛改装车产业基地,引导索尔等企业向车载智能终端、智能传感、无人驾驶等智能网联方向探索。
4.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打造上合生物医药产业园,推进上合国际医疗健康共同体项目建设,打造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医疗器械(医药)展示和交易中心。吸引高端生物医药项目落户,高起点布局医疗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化医疗设备,引导大健康产业有序发展。到2022年,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达10家,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招商服务中心、各功能区、各镇(街道)〕
①发展生物医药,重点聚焦生产状态在线监控、产品全流程追溯、大数据应用创新等,实现产品安全可控、研发快速高效。支持康原、中仁、金典等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推广应用智能装备,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模式,对生产状况、设备状态、能源消耗、生产质量、物料消耗等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可视化、精益化和可追溯,保障产品质量稳定。
②集聚医疗器械,着重推进汉普森手术机器人等项目建设,发展智能手术机器人及其他智能医疗设备,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医械融合解决方案在临床诊断、影像识别、精准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依托上合国际医疗健康共同体,打造医疗器械展示营销、医疗城、健康管理、教育培训、金融、物流等医药全产业链平台体系。
(三)壮大现代物流产业
借力5G技术等新基建,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强化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打造“内畅外联、东西互济、陆海统筹、智慧高效”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到2022年,工业互联网改造企业达50家,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责任单位:市物流工作推进服务中心、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各功能区、各镇(街道)〕
1.建设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深化与青岛海关、济南铁路局、中铁联集、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机场集团、山东高速六方合作,发挥“齐鲁号”欧亚班列青岛运营中心、青岛亚欧慧联市场化平台作用,申建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推进胶州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参与建设青岛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夯实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省内龙头地位。到2022年,力争全市集装箱作业量突破90万标准箱,国际班列运量突破5万标准箱,获批国家级物流枢纽。
2.发展智慧物流支撑平台。发挥清华大学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研究中心在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教育、科研、人才优势,建设高端专家智库、研究生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对智慧供应链、物流技术软件等重点领域进行技术攻关,推动优秀科研成果和创新企业在我市落地生根。到2022年,力争完成不少于10个产业技术创新转化成果。
3.集聚第四方物流企业平台。支持传化拓展货运物流交易、多式联运等业务,大力发展网络货运和平台经济,加速形成产业集聚。依托清华大学、中物联等丰富资源,加大第四方物流企业和平台型企业引进力度,构建“互联网+大数据”的平台企业生态体系。到2022年,力争培育引进网络货运、平台型企业6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建立部门协同、产用结合的产业融通发展机制。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顶格谋划推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相关重大工作。组建工业互联网国际合作产业联盟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汇聚工业互联网服务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资源,推进交流与合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为会员交流提供平台。(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实施分类指导。建立企业工业互联网分类指导体系,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属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其工业互联网建设过程中进行分类指导,使企业发展少走弯路。(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坚持典型引导。开展树典型、立标杆活动,加大力度宣传工业互联网改造取得明显成效的重点企业,引导、鼓励更多企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加强要素保障
1.紧抓科技创新。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开展联合创新,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创新。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科技服务平台共享。(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2.吸引人才聚集。加快推进青岛大学胶州校区建设,提高我市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定向开展人才政策宣讲,既要培养好更要留得住。加强与青岛工学院的交流合作,推动青岛工学院结合我市产业特点设立相应的学科和专业,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与新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加大在居留、住房、医疗、托老、配偶工作、子女入学、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胶开展产业发展创新。(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
3.发挥资本力量。运用市场的逻辑升级打法、转换招数,用足资本的力量放大杠杆、精准支持。做大资金池,做实资金链,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本。(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
(三)加强生态保障
1.优化政策环境。落实已出台的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强化精准扶持力度,研究出台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政策,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市财政每年拨付300万元,用于工业互联网评估诊断服务、开展工业互联网课题研究、政府决策专家咨询、专题培训、建设地产地用区域协作信息平台等。(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2.优化制度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扩大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范围。清理制约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打破应用环节壁垒,打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网络部署与产品应用的外部环境。发挥相关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独特资源优势和平台集聚作用,创新开展学习培训、以商招商、对接交流等产业活动。(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3.优化招商环境。突出招大引强,把工业互联网企业和科研机构作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主攻方向之一,明确产业导向、创新招商方式。重点招引工业互联网行业头部企业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促进项目加快落地,形成产业集聚,壮大产业体量,优化产业生态。(责任单位:市大项目推进服务中心、市招商服务中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附件:胶州市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成员名单
附件
专项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审议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和重要工作安排并推动实施,指导各功能区、各镇(街道)、各有关单位开展工作,协调跨区域、跨部门重要事项,督促检查重要事项落实情况。专项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担专项工作组日常工作,刘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来源:青岛发布、胶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6页 | 广东联通5G+工业互联网行业解决方案(v1.0)
20页PPT | 联通《基于5G和软件定义的工业控制技术》59页 | 《2020工业富联灯塔工厂白皮书》(附下载)
【58份】5G+工业互联网等相关行业资料等你下载!
长按扫码关注
最新工业互联网资讯都在这里↓↓企业品牌宣传策划方案来啦!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