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 | 温暖!这群小学生玩起手语歌快闪,无声地“歌唱”祖国

苏赞 青少年崛起的力量
2024-09-04


我们跟着“无声的cake”店员哥哥学手语


右手轻抚左手的拇指指背——“爱意”在《国家》的旋律下,轻轻地表达了出来。10月,一切的选择和坚持,正悄悄显现出其存在的意义。广州地铁二号线昌岗站上盖的商业广场上,9位还在就读小学的孩子就地掀起一场手语歌快闪,“歌唱”祖国。


手语是听力障碍人士沟通的主要语言,5668个通用手语常用词尝试连接彼此。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也许可以获得高等的学历,依旧在就业上面临不少挑战,人生被藏在家里和角落。而孩子们的表演吸引了路过的街坊驻足,“爱”的动作多次重复——稚嫩的手语仿佛是未来的暗喻。

“这场活动,可以因此让我们彼此了解一下吗?”作为其中一位活动发起者,小北路小学的11岁女孩Annie和其妈妈在其发起的慈善项目的公众号上分享道,“我(换位思考:听障朋友)没有声音,不代表,我也被隐形”,他们希望通过活动彼此了解,也传达爱。

而晓富(化名)就站在孩子前,在相对寂静的世界里比划着手势,给孩子诠释《国家》的每一句歌词,笑得开怀。经过一年在广州的扎根,背负“听力障碍”的他感到许多可能性正在悄悄展开。


他是身旁一家员工多由听障人士组成的烘焙店——无声的cake店员。过去的一年多时间,这家致力于打造成为听障人士自己品牌的烘焙店走进了白云、天河,走进了最新的广州城市形象片《花开广州·汇聚全球》,也经历过挑战,如今在海珠区也有所布局。

“听障人士其实一样很棒,但他们缺少一个走出来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此前,无声的cake创始人邱俊坤告诉记者,“其实残障群体的品牌只要达成收支平衡就已经非常不错,因为它等于告诉社会,这个商业模式行得通,听障朋友一样很棒。”在他看来,他们还需要做得更多,“因为有很多朋友等着这样的机会。”

晓富的梦想是——有一天,家乡也会出现类似的无声面包店。

一个女孩的邀请:“我们可以了解下彼此吗”

早在2018年,店里工作人员几乎都是听障人士,让听障人士也能创造自己价值的烘焙店——无声的cake便在广州一炮而红。而小北路小学的11岁女孩Annie及其妈妈依宁都注意到了这一有意思的“存在”。

去义卖、送爱心餐、双手分享自己拥有的东西给困境群体……从Annie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依宁便和女儿分享着不同的公益慈善故事,参与其中。“这个过程中,遇见过受帮助的人或以一种习俗的祝福回馈,或分享好吃的给更多人。”依宁说,这给Annie带来了很多触动,并在一次给贫困学校搭建贡献书屋的活动后,决定自己也去开设公益项目。

2018年,彼时还是10岁的Annie发起了《荐书官》公益阅读项目,联手普校学校、NGO和企业等,搭建普校学生与特殊学校、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和儿童福利院(孤儿院)等学生群体的融合阅读公益平台,希望“融合阅读 拒绝孤‘读’”,让不同的小朋友彼此一同分享,在阅读中不再是一个人。

Annie和依宁曾在她们的微信公众号上写道,“成见像雪花般飘荡在这个世界,无意中已在观念层面为听障人士设下重重障碍……对一个群体缺乏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途径感同身受”。无独有偶,无声的cake也在2018年落地广州,成为听障人士实现社会价值的又一可能。

听障人士的人生,不只是一个标签,可他们真实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如今恰逢无声的cake落地海珠区,Annie及其妈妈依宁在多方支持下发起了一个邀请,希望邀请广州的小朋友们“可以到无声的cake昌岗店,阅读、学习用手语划响《国家》、了解彼此。”


当天,来自广州各地的多个孩子响应了这一邀请来到无声的cake昌岗店现场,在其店员晓富和曾靖维的带领下比划着手势。“国是我的国 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 我爱我的家……”晓富做着清晰的手势,柔和,缓慢,脸上笑意盎然,仿佛比放假的孩子还开心。

而Annie和许多孩子们也格外配合——原来手语很美,而眼前的听障哥哥,十分亲和,大家之间并没什么不同。孩子的家长们则在一旁——当旋律飘扬,也忍不住模仿听障朋友的手势,悄悄比划着。

听力障碍的他:“我喜欢现在这样的状态”

“看到小朋友学手语歌很认真和活力,我也好欢乐。”在分享完手语歌后,晓富和记者解释,他喜欢分享,过去多次参加公益活动,到幼儿园、学校等地方教手语歌,似乎大家都喜欢他的开朗,而他也喜欢和孩子们接触。

可早在一年前,晓富并没有想象过当下的状态。和许多听力障碍人士一样,他受着家庭、父母的守护,工作待遇一般。可他告诉记者,“我这么大的人了,很想到别的地方生活,一个人养活自己,告诉爸妈我不会(因为‘听障’)很苦很累。”

2018年9月,广州一家无声面包店“火”了。晓富仿佛看到了希望、尊重和平等的机会。他通过面试,从南京坐了两天火车来到广州,成为了“大家庭”里的一员。记者了解到,在面包店里,多数是听障人士,而健听人士也懂得手语和手写板交流,彼此相处就像好朋友。

面包店成了一个平台,晓富仿佛找到了证明自己的可能性。他说,“这里福利很好,也有五险一金,而且觉得好玩,大家看着这个属于听障人士的品牌越来越火了。”他有时也会分享一些工作的状态和生活给朋友,“以前大家会担忧我应不应该一个人过来广州尝试新的机会,现在大家不会了,都替我开心。”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听力障碍”的标签遮掩了太多生命的本可享受的际遇。晓富说,自己其实是美术专业出身,虽然职业生涯并没有“专业对口”,但至今手指依旧保留着画笔作画的记忆。他还记者展示了一下,寥寥数笔也能画出一个无声员工的帅气,此外,还“秀”出不久前给面包店办手语活动时画的手语标识。

“好玩”“平和”“爱笑”“开朗”……晓富半开玩笑道,自己的人生梦想是投身航空事业,“但现在也挺好的。”他说,未来自己希望能开一家无声面包店在老家,“那一天,会让爸妈更加相信,人生真的不用很苦很累。”

无声面包店的萌芽:“我们期待给社区的变化”

无声的面包店中,不少人记得自己从家乡来到广州的时间,以及那段火车穿过山林隧道的漫长,仿佛这是生命的一个重要节点。实际上,一些听障人士和晓富一样来自外地,希望寻求一份平等的就业机会,更受尊重,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这是最基本的奢求。

曾靖维还记得,自己是2018年4月18日从四川成都出发到广州,“三天都站在火车上。”此前,他有一份洗车店的工作,劳累,在其家人看来不受尊重。一次因病住院后,曾靖维辞了职,“刚好看到在短视频平台上火起来的‘无声的cake’,于是投了简历。”

他说,面试是通过视频,而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面试官问的最后两个问题——“你想对父母说什么”以及“你的优点”。他不善于表达对父母的爱,但依旧直接地分享道,“自己的优点是善良。”当面试通过后,曾靖维脑子一热便就买了火车站票到广州,“住院后三四个月没工作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工作机会,要试一试,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如今,在曾靖维看来,“也许世界上还有许多更好的机会,他也会尝试争取,但现在的这个状态,是他最喜欢的。”他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帮助一些人,找到更好的工作和生活,自己照顾好自己。


无声的cake创始人邱俊坤说, 2013年,他在广州开办第一间烘焙学校,如今在国内六个城市设分校,培养了不少听障学生。学成后,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工作,最后大多因为相似的原因,陆陆续续失业。“现在广州已经有三个地方落地了,但其实是不够的,因为很多听障的朋友都需要这么一个机会可以拥有一份自己创造的价值。”

通过商业模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会让听障人士获得应有的尊重,然而,这样的店往往太少,而听障人士就业充满了人与人之间不了解的挑战。邱俊坤告诉记者,“如今无声的cake已经有了三个店面,但还需要不断落地才行,只要收支平衡,其实就是成功了。在潜移默化中,社会对听障群体增加了解,听障伙伴信心增加,听障群体也可以看到希望。”他表示,“每月28日是一个手语日,有的市民会客人带小孩朋友一起在店里可以无声店员学习简单手语,也欢迎各界有兴趣了解手语文化,聋人文化的朋友一起互相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的商场越来越接受这一类型的尝试。无声的cake昌岗店位于昌岗的合生生活广场,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一个好的铺位有很多品牌会竞争,而对于包括无声面包店在内的众多品牌,其实都有一个确保稳定性的门槛,但一旦过了这个门槛,在社区型商场的角度看来,其实更注重其社会公共利益的元素以及新颖的部分。”

该负责人分析道,这类美好的无声店之所以进驻商场困难,往往是因为在“自带客流”方面略逊于其它大品牌。但在他看来,这类展示社区包容性以及美好的无声店往往是必要的。“他们会展示手语教学,也会开展残健共融的互动,其实只要有一家成功做出来了,带来的商业和社会价值都是巨大的。”他说,“所以当时无声的cake申请入驻,几乎就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无论是商场负责人还是邱俊坤,在他们看来,广州的这类店,还会更多,也应该更多。


新闻稿转载来源: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苏赞、李天研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苏赞(部分为无声的cake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宽伟
视频来源:荐书官
特别鸣谢:广州日报、无声的Cake


关于我们

《荐书官》由就读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的Annie小朋友发起,是中国首个从策划到执行,全权由8-18岁的青少年儿童负责的公益阅读项目,我们联手普校学校、NGO和企业等,搭建普校学生与特殊学校(启聪学校和启明学校等)、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和儿童福利院(孤儿院)等弱势的学生群体,融合阅读的公益平台,旨在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同理心,消除社会歧视,项目赋予他们执行力和领导力,锻炼并激发他们参与社会的责任感。



我们采用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方式开展公益融合阅读活动,线下活动项目名称《Annie的移动书屋》,线上分别有《小小荐书官》和《大大荐书官》共两个项目,《荐书官》线上和线下节目均在“喜马拉雅FM”和“荐书官”微信公众号播出。



线上项目“小小荐书官”录制音频年龄要求8至18岁,普通学校、特殊学校(启聪和启明等学校)、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和儿童福利学校(孤儿院)等青少年儿童均可免费报名参加,主播录制音频的方式是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读后感,每一位报名参加录制的同学,将由我们的志愿者老师在专业的录音棚,辅导录制音频(偏远山区由当地学校的老师或支教的志愿者帮忙录制),音频后期剪辑合成均由专业人员制作,“小小荐书官”们的音频会在喜马拉雅FM“荐书官”频道以及微信公众号“荐书官”播出;


“大大荐书官”线上节目邀请的嘉宾是社会企业家、公益导师或18岁以上在社会有影响力的青年等,节目用采访的形式进行录制,“大大荐书官”节目内容主要有两个节目版块,一是推荐适合8至18岁的青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籍,二是分享自己的故事,传播正能量。



支持单位

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

广州图书馆

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

无声的Cake


如果你是8~18岁的青少年儿童

如果你也愿意做公益做志愿者

如果你也希望传播正能量

欢迎你加入“荐书官”团队

点击文末下方“阅读原文”申请报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青少年崛起的力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