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武汉樱花节开幕,瞬间在互联网上引发一片热议。这不是樱花相关话题第一次冲上热搜,也不是国内唯一一个樱花节,事实上,国内已有数个城市按期举办“樱花节”来吸引游客,无锡鼋头渚樱花节、上海樱花节......似乎一夜之间,樱花成了国内“花节”的主角。
随着大众的民族文化自觉性、脱殖意识觉醒,许多人对樱花这种带有强烈文化捆绑性的符号在国内被过度放大极为抗拒。因此,近几年来围绕着樱花的热议也越来越多,有打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糕点牌子使用樱花模具被网友抨击。稍后又有樱花欲申中国国花(当然,压根没资格参评,蹭热度的跳梁小丑)的新闻,引起激烈讨论。
持续升温的话题讨论中分化出许多观点,有人说,这是文化渗透入侵,是以倭代华之风日尘嚣上;有人说,哪有这么严重,左右不过一朵花罢了;有人说,日本樱花和中国樱花是不同的,樱花起源于中国,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花卉,不该拱手让给小日本;还有人说,现今樱花节的樱花来自于最初栽种在武汉大学的樱花,这些樱花是中日友好的象征,不应该被解读为军国主义之花。那么樱花文化大行其道是文化入侵吗?我们该不该警惕樱花?答案是肯定的。在中国传统诗词歌赋里,樱花相关寥寥无几,据学者统计,樱花在唐代花诗中仅占0.24%——这其中还可能夹杂有大量把“樱桃花”简写成“樱花”的情况,二者科属不同、果实不同、外观也不同——这足以说明樱花根本称不上“中国重要的传统花卉”。反之在日本,樱花则是重要的文化象征。在日本神话传说中,稻米之神琼琼杵尊和樱花之神木花开耶姬共同诞下天皇谱系,往后日本便拥有了丰收的稻田与繁荣的春天。奈良时代,平民贵族皆以赏樱为乐。江户时代,日本武士阶层常以樱花比喻自身命运的飘零无常,这使樱花逐渐成为武士道的美学符号。日本独特的“物哀”文化在后期以樱花为载体,象征凋零之美。明治维新时期,樱花是日本西方化进程中的新生民族主义象征,日本人在靖国神社旁种植樱花的传统进一步加深了“樱花-神社-军国主义”的联系。大家仔细想一想,是不是经常在抗日剧里看到日本军官一言不合小刀拉肚皮剖腹自尽的场景?这就是军国主义化的武士行为,而军国主义分子从未停止用樱花美化军国主义。1870年日本海军徽章由樱花与船锚组合。1933年出版的《靖国神社忠魂史》,每一卷都画有粉红色的落樱。1938年后陆军军刀及士兵肩章大量使用樱花纹饰,日本军歌中多次出现樱花元素,臭名昭著的“神风敢死队”,更是直接以山樱、若樱、叶樱命名,短命的樱花被视为为国捐躯、不畏死亡的英雄标志,为“军人之死”笼罩上一层悲壮的美学色彩。你我是同期之樱/绽放在沙包之影下/因我们是花/飘零是注定/为了国家,从容飘落吧——日本海军歌曲《同期之樱》 为国争光就是为己争光/日本男儿在飘落中发现意义/芳香是为了死后重生/靖国神社开满了芳香的樱花——日本军歌《旅顺大海战》 当风吹过/掀起了落樱风暴/如果你是个日本男儿,就在散兵线上如花散落吧——日本陆军院校歌曲
二战时期,樱花的军国主义教育还渗透进了日本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幼儿园歌曲到高中校歌,随处可见樱花的踪影,幼儿园歌曲《数数歌》唱到“山樱,山樱,甚至飘落时也是为了天皇”,京都高中校歌中,有一句歌词“青年是富士山旁的山樱,种在有两千年历史的国家”。樱花承载着军国主义的野心与疯狂,驱使他们向外扩张、侵略他国,随着战火烧向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甲午战争时,日本在辽东半岛上种植了五株樱花并取名为“朝日樱”,樱花如同日军的旗帜一样,代表着他们将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的决心。1939年,日军在武大校园种下28株樱花,安慰在这里养伤的日军伤兵。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第二天,神风特攻队创始者大西泷治郎自杀前赋诗:“今日樱花,飘落,生命如同娇嫩之花/谁能预料芳香能持续多久。”对于日本人而言,这些供奉在靖国神社里的“英雄”,是飘落的樱花,美丽、脆弱。但对于被侵略国家的人民而言,他们是纹着樱花、手上沾满鲜血的恶鬼。日本有罪,樱花无罪?不,不是的,中国民众被侵华日军践踏、凌辱的沉重历史至今不过百年,遇难者至今未等来正式的道歉,在日本迈向军国主义复苏化的今天,每一瓣樱花,都染透侵略者的罪恶之血。时至今日,樱花是否源自中国不重要,重要的是上千年来日本人已经把樱花深深烙印到其民族文化与气质中,这已经是一张专属日本、行销世界的国家名片。从文学、漫画到影视创作,樱花早已成为和日本深刻绑定的国家文化符号,这不是一句“樱花起源于中国”就能蒙混过关的,这不是一朵单纯的花,这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
更何况大部分民众甚至分不清樱花和紫叶李、桃花、三角梅、杏花、海棠花,打开社交平台,提问“这是樱花吗”的帖子不在少数,连是不是樱花都认不出来,又有多少人分得清日本的染井吉野樱、早樱还是中国的关山樱、松月樱呢?所以拿“日本樱花和中国樱花不同”当托辞显然也行不通。大肆营销“樱花”,还挤占了本土花种的生存空间,只看产业规模与舆论声势就非常清晰,以微博热搜举例,湖北文旅对省花、市花的宣传力度加起来,都不如樱花,这是显而易见的文化入侵,同时,樱花产业越大,其他花卉产业就越小,文化影响力也越弱。
图源:微博@我不是哈哈也不是呵呵
另一方面,20世纪末以来的“颜色革命”,参与者常常采用一种特别的颜色或者花朵作为行动标志,典型案例有1974年康乃馨革命、2003年格鲁吉亚玫瑰革命、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等。近几十年,日本一边宣称樱花是友善和平的象征,一边又不断以樱花的文化意象洗白军国主义纳粹分子犯下的累累罪行,同时在强有力的文化背书下,增强世界人民对樱花的知晓度、喜爱度。
一些人喜欢拿“樱花是中日友好的象征,老一代领导人都不觉得樱花有问题”来洗地,可以说是坏得流水了,樱花的声势日上,甚至超过了国花、省花、市花,这是老一辈乐见的吗?日本当下军国主义复苏,中日舆论战越发热烈之时作为日本国花的樱花宣传越来越多,这是老一辈赞同认可的吗?越来越多枯山水造景、鸟居出现在各地景点中,一些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红色景点,例如抗日烈士陵园甚至出现了“樱花步道”,这是血染中国大地的烈士们想要看到的吗?可以想见,如果对此毫无警惕之心,有朝一日日本再以樱花为掩盖,掀起战争或暗中推动非暴力革命,同样会有不明所以的人主动为他们洗白。樱花的内涵早已不止是花,单纯赏樱的民众也许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推动樱花文化在国内大行其道,对樱花的符号化象征视而不见的人,确实该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欣赏美的事物是人的本性。但望向艳若云霞的樱花海时别忘了,比起所谓“短暂的浪漫”,我们更应该记得,樱花被侵华日军栽种在中国大地时,带来的是侵略、杀戮、殖民。军国主义从未走远,樱花是他们的招魂幡,上面浸透了同胞至今未平的鲜血。反对军国主义,反对殖民者,牢记历史上的灾难教训,我们应当知悉樱花的历史背景,反对在特定场所种植樱花的行为,警惕樱花的政治意义。关于文化符号系统如何通过传播向他国输出文化价值,请持续关注底壳宇宙,2023年世界电影市场脱殖指数即将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