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不卖钱 爱讲“苦日子”:山东老汉苗成功,有趣!
“为什么叫‘志愿豆腐’?”苗成功笑着回答:“我带着刚做好的豆腐去参加志愿宣讲,送给志愿者品尝,这可不就是‘志愿豆腐’吗?”
苗成功72岁,做豆腐的经验已有50年。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他做的豆腐好吃,远近闻名。
“用心做,实打实,别投机取巧,豆腐就好吃。我从17岁那年就开始帮父亲卖豆腐,50多年过去,这手艺没有丢。更重要的是,我要传承好父辈留给我的教诲,做好人,做‘良心豆腐’。”苗成功说自己的老手艺不能丢,祖辈“诚信经营”的理念更不能丢。现在,苗成功做豆腐不卖钱,只免费送给一群人:志愿者。
2019年,苗成功加入了罗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成为宣讲员,从一个地道农民变成“志愿者”。日子越来越好,但苗成功总感觉缺点啥。为大伙儿做点什么好?苗成功开始琢磨。
要想生活甜,不能忘记苦
“这里的每一件物品,我都能说出来历呢。”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桌子上摆放着年代不同的煤油灯;右侧柜子上放着木勺、葫芦瓢、箩筐;墙上挂着蓑衣、斗笠、大棉袄;中间八仙桌上放着一台老式手摇电话,黑色陶碗里装着几个褐色的窝窝头;茶几上摆放着黑白电视、老式钟表……里面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苗大爷说,这些“老物件”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为了号召更多年轻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2020年,社区收拾了一间车库,为苗成功创办“那年那月”工作室,做志愿服务宣讲。“有谁吃过这种窝窝头?我们小时候,许多家庭吃的就是这种窝窝头……大家一定要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感恩现在的生活。”如今窝窝头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健康主食,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窝窝头却承载着老一辈人的饥饿记忆。“苗爷爷,这个窝窝头我真咽不下去。”一般年轻人品尝一下都会吐出来。每次老苗拿出窝窝头做宣讲,他总爱说:“我们小时候的窝窝头里面甚至还能看见秸秆和草,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当我们享受着现代生活的便利与美好时,更应学会珍惜。”苗成功讲起故事来神采奕奕,他让参观的人品尝难以下咽的窝窝头,说这样才能让大家真正“感同身受”。
这些年来,苗成功先后走进罗庄区、兰山区部分中小学校、街道办事处、机关单位,开展“忆苦思甜”主题志愿服务宣讲活动,累计300余场。每次,他都带着自制的“忆苦思甜”窝窝头和老物件,让大家听着故事,品尝着窝窝头,号召大家不忘过去艰苦岁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让志愿者吃上一口热豆腐,我高兴”
“豆腐来啦,热乎乎的豆腐,快来吃!老不欺,少不瞒,好豆腐,尽管尝,不要钱!”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苗成功都会开心地喊上两嗓子。做豆腐没有什么高科技,高科技也做不出来有情怀的豆腐。“老一辈人都说‘豆腐’谐音叫‘兜福’‘都发’,我继续做上‘志愿豆腐’,祝大家发大财,同时也献爱心、莫忘善!”原来,苗成功的“志愿豆腐”不卖钱,卖的是“美好生活”。
苗成功在参与志愿服务宣讲活动时,发现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也需要关心和关爱,他说:“每次我跟着一起做志愿,看到志愿者在开展活动时很辛苦,有时候忙到午饭时间,还有很多群众围着不让走,很多志愿者都吃不上午饭。”所以,苗成功每次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前就买上十几斤煎饼,并做上一板鲜豆腐,一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一边把豆腐免费送给志愿者品尝。
“我就想着实实在在地做些老味豆腐犒劳一下志愿者,让志愿者们卷个煎饼,吃上一口热豆腐,我心里高兴!”社区里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到哪里,苗成功就把豆腐送到哪里。志愿者们也经常说道:“老苗的豆腐来了,志愿服务现场就火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无论是老物件的斑驳,还是窝窝头的朴素,都是老一辈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见证。苗成功把“忆苦思甜”根植于心,将老一辈人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听。一勺滑嫩的豆腐滑入口,不仅仅是味蕾上的满足,更是心灵深处的感动。
本文来源:《中国志愿》202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