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年总目录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24-09-04



 目 录 

 Content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专栏


0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媒介共享:人民性实现的新形态 

宋建武 张喆喆(1·5)


习近平内参批示之历史轨迹、语境呈现与思想主线

尹韵公(2·5) 


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政策变迁及其逻辑 

刘小燕 李 静(3·5) 


从“全党办报”到“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国共产党办报理念的新时代创新 

胡雪莲 秦利国(4·5) 


我国互联网治理中政策协同的演进研究

周建青 高士其(8·5) 


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质的规定性”及其演化逻辑

陈 龙(10·5) 


媒介化协商共治:一种成长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路径 

牛耀红(11·5) 

02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专题


版本、文明符号和文化动力:第一部中国印刷史专著的印刷、出版及传播 

章泽锋(6·5) 


“数字共通”:理解数字时代社会交往的新假设

吴 飞 傅正科(6·22) 

03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新时代传承及其价值意蕴

季为民 贾浩伟(12·5) 


毛泽东关于战略传播的生动实践及启示 

钟沈军 王 浩(12·21) 

0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中国共产党对外英语广播的早期实践及成效

——兼谈对美“广播外交”(1944-1949) 

梁德学 马 凌(5·5) 


元宇宙:历史坐标、本体及应用

——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视角的分析 

陈 鹏 沈文瀚(6·36) 


“第四权力”理论的宪法学批判 

周灿华 蔡浩明(7·5) 


20世纪初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与传播 

徐彩华 赵 嘏(7·20) 



专题策划





01

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构专栏

宋代言路建设的观念选择与制度安排 

胡百精 高 涵(1·51) 


唐代政治传播的法律规制

——以《唐律疏议》为中心的考察 

李 萌 吴予敏(1·69) 


科学传播中的政治正确

——基于Web of Science的系统性文献回顾与定性元分析

朱励瑶 金兼斌 (3·23)


计算传播研究的知识地图与实证框架

——基于12991篇中外核心文献的对比分析 

赵甜芳(3·40) 


以“刺”为媒:作为身份象征的明清名片及其媒介功能

王炎龙 郝金华(3·60)


都城规制的传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冯 剑(3·75)


依附与重构:试论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设

张涛甫 姜华(9·5)


科学、问题、价值:走出中国新闻传播学知识生产困局的核心要义

——基于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遴选的数据(2021-2022)

景嘉伊 胡正荣 钱莲生(12·35)

02

青年新闻传播学者论坛

青年新闻传播学者的学术规划意识 

朱鸿军(5·22) 


网络违法信息传播次数概括式证明:风险、悖论及出路 

唐云阳(5·36) 


空间漫游与想象生产:在线影像中“网红城市”的媒介化建构

金圣钧 李江梅 李宇皓 金楚浩(5·53)


相亲角还是会友场?三重勾连的交织与时间场景的纳入

——对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的考察 

乔丽娟(5·75) 


“崛起就要挨打?”:危机传播与组织合法性重构

——基于美国制裁华为事件的案例研究 

陈欧阳 张振宇(5·93) 

03

媒体融合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大宣传战略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实践研究 

袁鸣徽(7·39) 


基于新闻行动者网络的开放式创新:对媒体融合地区差距的解释

朱江丽 郭 歌(11·38)


从技术转型到融合创新

——基于全国地市级媒体从业者的实证研究

赵 瑜 张 婵 石梦欣 段家欣(11·60)

04

数字技术与社会福祉

远程媒介化抚育中的“脚手架”、身体及物质性

——以留守儿童与打工父母的视频通话研究为例 

甘雨梅(1·85) 

05

计算传播

信息迷雾视域下社交机器人对战时宣传的控制及影响 

张梦晗 陈 泽(6·86) 

06

风险传播

社交媒体中PX项目的风险记忆演化

邵 鹏 王 晟(2·18)


由风险感知到集体行动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社交媒体的摇摆使用与作用机制

黄 河 杨小涵 王芳菲(2·37)

07

健康传播


信息过载与认知局限性:新冠疫情中真伪科学信息辨别与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 蕊 常芷若(1·17)


媒体同步性特征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新冠疫情风险认知的调节作用

张 梅 崔锦一 张广宇 张 巍(1·34)


“时间-情感立场”的嵌入:传播与不确定性管理理论的本土实践

——以乳腺癌医患沟通为研究对象

金 鑫 王锡苓 尹 潇 贺 一(10·52)


后疫情时代创业者的媒介信息接触与心理健康

——基于湖南省1040位个体私营企业主的调查

罗忠勇 龙国贻 吴拥政 燕道成(10·73)



常规栏目


01

传播学

主客观知识沟:知识沟研究的新方向

韦 路 秦 璇(2·53) 


风险的社会放大:考辨、批评与重构

卜玉梅 周志家(4·17) 


问题意识与知识自觉:环境传播研究发展脉络的回望与反思

纪 莉 程筠瑶(4·34) 


传播焦虑还是提供支持?

      ——虚拟空间社会网络的“双刃剑”效应

李晓光 石智雷 郭小弦(6·50) 


聚沙成塔:新冠疫情早期的居民自组织行动

——武汉某小区业主微信群的组织传播分析

闫 岩 时元皓 舒 畅 张婧玮 张皖疆(6·67) 


世界公民交往理念的历史演进及其矛盾性

单 波 叶 琼(8·29) 


媒介行为:认识“空间媒介”的“第三重进路”

杨家明 景 宜(8·46) 


网络舆论对政府依法行政的影响研究

——基于36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尚虎平 刘 洋(10·20)


重组人机

——行动者网络中的人机传播研究 

全 燕(10·39) 


城市家庭中的养育焦虑、数字技术物品与亲职实践

刘 杰 龙 情(11·23) 


从计算到计算性:计算传播学的理论探索

韩少卿 巢乃鹏(12·52) 

02

新媒体

娱乐信息与公共信息的扩散竞争:网络结构和传播主体视角

钟智锦 周金金 徐铭达 缪 旭 许小可(3·88)


社交媒体中的新闻偶遇:平台启发式线索对用户新闻参与的影响

杨 洸 佘佳玲(3·108) 


粉丝公益传播中的时空套利与“数据人”异化:数据主义批判的视角

黄月琴 黄宪成(7·55) 


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范式创新

刘金河 崔保国(7·75) 

03

国际传播

示例性与示例化:国际传播中区域形象与国家形象的关联

——基于国际媒体报道文本分析的概念化和操作化探讨

黄 敏 周 迪(1·103)


国际社交媒体上的中国食物旅程叙事策略及效果研究

——基于YouTube平台的大数据分析

戴 鑫 马永超 金子越 刘 莉 张 毅 杨 雪(2·68)


消解与反拨:国际传播采访框架研究

吴梅红 姜 飞(4·50) 


博弈视角下国际舆论战中的法律话语

——以“南海仲裁案”为例

聂书江 姚泽金(4·65) 


竞争的基础设施纪念碑

——“中国建造”媒体叙事的时间、关系与象征性

柯小俊 李诗乐(9·21)


叙事话语与权力网络的历史互构

——美国对华奥运政治叙事体系的形成与演进(1993-2022)

李 沁 刘入豪 塔 娜(9·38)


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与影响

李新烽 李玉洁(10·93) 

04

媒介研究

快进历史:主旋律影视混剪中的叙述实践与情感表达

梁君健 李春苗(4·84) 

05

传媒经济

传播行为经济研究何以可能?

——理论溯源、概念工具与研究范式

曲 慧 喻国明(11·77) 

06

新闻传播史

“操奇计赢之枢纽”:上海“电话购货”的媒介地理

金庚星(2·90)


“新媒介”的使用成本:影响近代中国广播基层分布的关键因素

朱至刚 (2·109)


“卧游”的消逝:城市新媒介与近代文人的“心眼”再造

孙 藜(4·98) 


对话外洋:晚清外交官曾纪泽的欧洲舆论运用

胡箫白 张金牛(4·113)


从纸上到街头:工人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基于“五四”后《晨报》和《民国日报》的媒介学考察

彭志翔(5·113)


嘉庆至同治年间广东辕门报诸史实考论

操瑞青(6·106)


代际交融与版图流布:“东亚同文会系”报纸的网络组织

王雪驹(7·92)


报纸言论场的初兴:晚清杨月楼案中的《申报》

詹佳如(7·108)


多歧互渗:汪英宾新闻职业观的演变与实践

胡锐颖(8·114)


猜嫌、舆论与谣言:北伐前夕广州的政治生态(1925-1926)

徐 进(9·109) 


制造舆论:清末知识人的社会运动

——以1905年广州反美拒约运动为考察对象

黎 藜(10·111)


“耳目”与“喉舌”之间:中国近代报刊功能嬗变的历史进路与逻辑理路

余 玉 吴 琴(11·9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闻检查机构及其职员的经济性日常

郭恩强 (11·108)


延安时期中共与外国记者交往活动的阶段、机制与观念研究

涂凌波 张天放(12·104) 

07

实证研究


传播渠道如何影响公众传染病防护行为?

——以健康信念为中介的实证研究

王 冬 石曾萍(8·63)

 

可沟通关系:化解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关系的内在张力

——基于A县的田野观察

沙 垚(8·80)

 

社会临场感和情绪响应:青少年移动短视频依恋的影响因素

——基于混合方法

金恒江 刘圆圆(8·96)

 

中国公民数字素养的概念测量与特征差异研究

杨江华 杨思宇(9·57)

 

“怜悯之毒”如何攻克“谣言之毒”?

熊 炎(9·72) 


建设性沟通与政务健康信息采纳

——基于31个省级卫健类政务微博的数据

刘嘉琪 康天姝(9·91)

 

“拖更的鸽子”:平台内容生产劳动中的弹性关系

——一项基于哔哩哔哩的探索性研究

殷 琦 林 毅(12·69) 


“软宣传”的兴起、特征与效果

——基于2009-2023年主流媒体与政务新媒体的大数据分析

张开平 孟天广 黄种滨(12·86)

刊物介绍

Introduction



《新闻与传播研究》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新闻与传播研究》是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顶级学术期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期刊创办于1994年,初为季刊,2008年改为双月刊,2013年改为月刊。其前身《新闻研究资料》为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权威刊物。

    《新闻与传播研究》创办以来,继承发扬重视学理研究的传统,以“代表中国新闻学、传播学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引领中国新闻学、传播学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办刊追求,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并与国际学术界保持密切联系,刊发了一系列卓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 刊物基本信息 

Basic Information

刊名:《新闻与传播研究》

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2577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20/G2


主编:胡正荣

执行主编:朱鸿军

副主编:刘瑞生  张满丽

责任编辑:沙垚  张萌  贾金玺  韩博

特约编辑:韩智冬


在线投稿系统:

https://xwycbyj.cbpt.cnki.net


新媒体编辑:李雅婷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除注明出处的文章外,均为原创,如需转载、引用、合作可在后台留言申请转载,并注明本公众号[新闻与传播研究]ID:xwycbyj,转载后请勿擅自修改文稿,若有修改,需征得[新闻与传播研究]同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闻与传播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