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比较典型的小肠淋巴瘤,我却想多了!
注意:公众号的推送机制不再按照时间前后推送!微信公众号信息流乱序,建议大家把公众号置顶(设为星标★),以便第一时间看到推送的精彩内容!
病例欣赏
老年男性,腹痛半天入院。既往于2021-11月在本院查腹部CT发现小肠及腹腔肿块,本次片与2021-11月前片对比肿块稍有增大。
病例结果
肠系膜肿物, 考虑淋巴瘤。
回顾分析
这本该是一例比较典型的小肠淋巴瘤。
肠壁环形较均匀增厚,浸润性生长特点,密度均匀,强化均匀,没有明显坏死,肿瘤内部见血管漂浮,是比较典型的肠壁及肠系膜淋巴瘤。
然而有一个征象的出现让我很疑惑,甚至认为它是一个间质瘤而不是淋巴瘤,那就是动静脉短路(动脉期静脉早显)!
如下图所示,动脉期我们看到了病灶内包绕的是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红箭头),同时还出现了肠系膜上静脉(蓝色箭头,视频从上往下追踪显示更清晰)!,这不就是动脉期静脉早显吗?Inoue 等研究发现小肠间质瘤动静脉短路,引流静脉在动脉的早显(83% 位于小肠),有助于鉴别小肠间质瘤和非间质瘤肿瘤。而且,肠系膜上动脉穿越其中,我理所当然认为其是供血动脉,那么,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加上动静脉短路征象,我自认为诊断间质瘤比较有信心了,因此忽略了其它征象。
但是实际上有很多地方都是不支持间质瘤的,比如说肿块太规则,病灶范围比较大却没有任何分叶,肠壁也是均匀的增厚,密度非常均匀,几乎看不到任何坏死囊变区域,强化也很均匀,如此弥漫的病变强化如此均匀、没有看到任何囊变坏死,是非常不符合间质瘤的。
因此这是一个小肠和肠系膜的淋巴瘤,只是恰巧出现了动静脉短路。
我们看看大名鼎鼎的郑道练老师是怎么分析的(在此致谢):
肠壁环形增厚,浸润性生长特点,密度与强化均匀,比较典型的肠壁及肠系膜淋巴瘤。
首先这两个血管分别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和回流到肠系膜上静脉。走行比较粗大,而且远端从肿瘤穿出,这个是正常的肠系膜血管而不是肿瘤血管。肿瘤血管不规则、扭曲,而且一般不会出现动静脉伴行的情况,各走各的,也不会穿出瘤体;瘤体不算大,却有这么粗的血管,不合理,而且强化也没体现出粗大血管的价值。所以这是被肿瘤包埋的肠系膜血管。
这里也有静脉,但是强化偏弱,没有早显,这是为何呢?推测是旁边没有粗大动脉伴行有关。
粗的是静脉,强化都很接近动脉,比属支要明显,可以判断里面的造影剂至少一部分不是属支来的,因为属支不够浓。那么应该跟伴行的动脉有关,离得太近了。
影像表现是符合淋巴瘤的。那么淋巴瘤为何会造成肠系膜动静脉瘘呢?
1、淋巴瘤有比较明显的血管增生,增生的血管来自肠系膜上动脉,那么回流的静脉到哪呢?肠系膜上静脉就在那,刚好回流到其中,那么肠系膜动脉和静脉上有肿瘤血管分布,这么近,就有可能产生瘘,这个吻合血管是肿瘤血管组成的。
2、淋巴瘤是有血管侵袭性的,这个不只是脑内淋巴瘤的特点,其他地方也有,因为淋巴瘤继承了淋巴细胞跟血管内皮的关系,淋巴细胞可以穿出和穿入血管,淋巴瘤更甚,可以直接破坏血管壁,但是比较温和,影像上无法看到,不像其他恶性肿瘤直接挤压破坏、形成癌栓,血管壁的破坏,导致造影剂从破坏的动脉壁到组织间隙再到破坏的静脉,这个过程可以不经过毛细血管,直接造成瘘。况且动静脉伴行,这么近,概率是有的。
仔细看还是有小血管存在的,这个淋巴瘤还是有一定的血管增生,以上两个因素应该都有。
如果没有伴行的动脉,应该不会有这么明显的早显,肠壁病灶的静脉就没有那么明显的早显。
富血管肿瘤这种动静脉瘘比较常见,他们的瘘多数自身血管形成的。
小肠淋巴瘤VS间质瘤影像特点
1、淋巴瘤(PSIL)
①病变形态:
1)弥漫性生长表现: 病变较长段肠管壁弥漫型增厚,且增厚明显,范围广泛,病变部与正常肠管境界不清,根据病变累及固有肌层和植物神经丛的程度表现为继发性狭窄或“动脉瘤样扩张”。但病变相对较柔软,所以梗阻少见。
2)局限性生长表现: 肠壁见结节、息肉及肿块向肠腔内外突入,肿块常界限不清,相邻肠管壁增厚,较大肿块表面可发生溃疡,凹凸不平、形态不规则。
②密度改变:
PSIL 平扫时常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肿块较小时密度多均匀,较大肿块因伴缺血坏死而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或不强化,静脉期呈轻到中度强化,增强前后 CT 差值为 20 ~35HU,强化曲线缓慢上升。增强扫描后重建常表现为肿瘤病变包埋血管。
③病变周围侵犯情况:
病变突破浆膜层后,致浆膜层模糊,病变累及局部淋巴管,致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液渗出致周围肠系膜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肠系膜呈线样或网格样改变,同时常见系膜根部淋巴结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部分融合呈块状或饼样改变,当其包绕肠系膜血管及周围脂肪,形成特征性的“汉堡包征”或“夹心面包征”,该征为病变累及小肠系膜的主要依据。
④并发症:
肠梗阻、消化道穿孔、肠套叠等是 PSIL 的重要并发症。
2、间质瘤(GIST)
②囊性型:10%,囊性成分为主。
③壁增厚型:10-15%,以肠壁增厚为主。
增强扫描,可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多变,但是多以不均匀明显强化为主,多呈持续强化。
Inoue 等研究发现小肠 GIST 动静脉短路,引流静脉在动脉的早显(83% 位于小肠),有助于鉴别小肠 GIST 和非 GIST 肿瘤,也是预测GIST危险度的因素之一(易于血行转移,极少见淋巴转移)。
经验教训
影像诊断很难,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征象,而我却犯了这个错误,自认为抓住了其中的典型征象,却忽略了其他显而易见的征象,所以我是无知还是自信呢,可能都有。不知道哪个前辈说过,影像诊断有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以为到了第二层,但可能还在第一层而已。继续加油吧。
获取更多学习笔记及影像资料请在公众号消息界面点击“更多资料”
滑动查看既往更多精彩内容
影像上如何区分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和股疝?
剥脱性骨软骨炎影像诊断
骨梗死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病例欣赏及其影像表现小结
肺囊性病变的CT诊断思路
浅谈脑微出血的MR诊断与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诊断思路
脾脏病变影像诊断(全面汇总版)
颅咽管瘤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
鞍区解剖及Rathke囊肿影像诊断与鉴别
早期肺腺癌亚型的影像(CT)诊断总结
肺部弥漫囊性病变影像诊断思路(思维导图)
曾经误诊的病例--HIV脑炎,你认识吗?隐藏在肝囊肿背景下的含脂病变--肝脏常见含脂病变的影像诊断与文献学习
版权声明:本微信平台属个人、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主要分享影像相关知识,本公众号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老师可与我联系,将立即删除。部分原创课件,如有幸得到转载,需备注本文来源及本公众号。若想更多交流,请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