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12月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能打死人的空包弹,“不滑也跪”的战斗机,都是墨菲法则的受害者

帧察 帧察点 2019-12-08

【上期内容A:即将迎来AESA时代的日本F-15,半亿美元都不够改一架?

【上期内容B:新机亮相一年才首飞,不光是因为赚自家小钱钱忙不过来


“能出岔子的事情,一定会出岔子。”


Whatever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这是一句西方谚语,被奉为“墨菲法则”。生活中提及“墨菲法则”一般是用来自嘲的,诸如“面包落地时永远是抹果酱的一面在下”之类。而当“墨菲法则”与军队和武器关联时,则是一个看似玄学,实际上非常考量当事国武装力量体系建设发展思路的重大课题……


毕竟兵者国之大事,一旦不察,群死群伤。


混进空包弹弹链里的实弹


近期,美军内部吐槽用自媒体账户“US Army WTF Moment”(大概可以直译为“美陆军卧槽瞬间”)发了一张图——演习中的一段7.62×51mm空包弹弹链(M82型)里混入了一发实弹,导致整个演习立即中止,全员对弹药进行全面复查。


演习就演习呗,这还弄成升级版俄罗斯轮盘了


这一情况,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比如有人开玩笑说,既然是“演真扮像”,就得玩真的,有实弹;也有人编段子说,参演部队收到这条弹链后,上面一定海附赠有军械员的小纸条:“这是本次演习的伤亡指标”……


严肃地说,由于在搭配空包弹助退器时,轻武器可以进行全自动射击工作循环,因此与之搭配激光对抗装置使用,是各国军队演习中常见的“氛围模拟”方式。但是演习终究不是实战,这类着眼于提升技战术水平的行动,仍应努力确保安全。


相关当事人的描述,大意是“部队立刻停止训练,并对发到手中的弹药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没有实弹混入空包弹之中。假想敌部队发现,在“态势情境练习”(STX)发到自己手中的弹药弹种混合,同时有实弹与空包弹。Raider X即刻通过战术通信系统与各参演单位联系,发布新的指导原则。我们将全面中止训练,直到完成对弹药100%的查验。这就是为什么我始终说教,要专注于自己手头的事情。


即使各国空包弹制退器往往有“俘弹器”功能,即能够顶住若干发混入空包弹弹链/弹匣的实弹的打击;但是在大弹容量自动武器广泛普及的当下,弹链/弹鼓装填不认真或未检查,就很容易超过俘弹器的承受极限(一般也就3发左右)。其后果或是把空包弹助退器崩出去,伤及附近人员;或是造成枪管损坏;甚至是导致实弹飞出伤人,都是很糟糕的情况。


虽然一些网友觉得这件事情惊悚到让人怀疑是不是“洋葱新闻”,但现实世界中这种事情的确不算罕见——人类军队发展历史上,充斥着“墨菲法则”确实存在的例子。像此次空包弹弹链里混进实弹的情况,过失方可能有2个:军械人员提供弹药时未经认真检查;演习准备时机枪手疏忽。我甚至听说过有单位收到一箱名为空包弹,但打开一看里面全部“有头”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空包弹,也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有多名影视演员就曾在拍电影时,因现场空包弹使用不当,导致不幸身亡。


比如李小龙之子李国豪,他就是在拍摄过程中受到空包弹武器射击(那支枪管内卡着一发实弹)而身亡


仅仅膛口冲击波+膛口焰+发射药残渣,在10米内就有很强的杀伤力;使用全形空包弹(带有纸张、木塞、塑料、可自行降解材料的弹头),则可能因为距离过近,或是生产质量、保存条件等原因,使得弹头未能“自行降解”,产生类似实弹弹头的危险效果。


瑞典的7.62×51mmNATO弹链,最左方为木塞全形空包弹


既然空包弹存在混入实弹的可能,那么真的就会混入实弹。


能装反的枪机


接下来我们请出老熟人,加拿大国枪国造的(失败)典型:Ross MkIII型步枪。作为加拿大国内自研的第一种制式步枪,该国轻武器行业当时存在显而易见的“青涩”问题。


Ross MkIII步枪随着加拿大军队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黯然退场


因为当年加拿大轻武器行业青涩,因为当时加拿大官商勾结,因为该国政府与军队及轻武器厂商施加的领导意志,导致这种步枪有非常多的问题,但这不是本文的讨论要点。Ross MkIII步枪最大的“能出岔子的事儿”,就是能把枪机头装反。


作为一种直拉枪栓步枪,其回转是依靠枪机螺纹与枪机框导槽配合完成,安装错误,就是闭锁凸榫无法回转,不能闭锁


枪机头装反,能让Ross MkIII上膛弹药,击针待击,但是并没有闭锁!这种状态下的Ross MkIII一旦开火,枪栓会往后(朝着射手的眼睛)崩过去。有未经证实的传言,Ross MkIII甚至有不仅因为枪栓没闭锁往后崩,还导致机匣崩出,打瞎了射手眼睛的案例——因为这种步枪的枪栓解脱钮也有问题。


效果如图,很多老读者可能已经见过了


能装反的枪机,一定会有人装反。


能拆除的弹匣保险


相比小众些的Ross MkIII,接下来的这位是鼎鼎大名的世界名枪,勃朗宁大威力手枪。


这种手枪有个非常鲜明的特色,也是许多个人用户会自行拆除的特色:弹匣保险。下图展示了其弹匣保险的的工作流程示意。


弹匣撤除时,弹匣保险向后移,使得扳机连杆脱离位置


弹匣安装时,弹匣保险被顶住,使得扳机连杆进入可以触发阻铁的位置


弹匣保险的存在,让扳机手感变差——相对平移击针手枪,击锤手枪的扳机手感都比较脆,而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手感是击锤手枪里比较“肉”的。


因此有不少个人用户为了获得最好的扳机手感,自行拆除弹匣保险,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始终能做到认真验枪。但是对于以勃朗宁大威力手枪为制式手枪的军队、警察等群体用户来说,弹匣保险虽然影响手感,但是确实能防止意外伤害。因为一旦群体庞大到一定程度,数据上看起来很低的走火概率,依然可能真的会发生。



个人用户走火导致伤亡,那是自己担责任;军队、警方等群体用户出现涉及火器的误伤,那麻烦可不小。既然总会有未经验枪瞎扣扳机的笨蛋,那就在机械上阻止这种情况出现。


但是设计师千算万算,并不能保证用户群体不会因为各种原因拆除弹匣保险。


能拆掉的弹匣保险,肯定会被拆掉。


要扣下扳机才能取下的套筒


格洛克手枪,也是名满天下。



格洛克手枪的特点,是在分解武器时,需要解除击针待击才能取下套筒——这意味着需要扣下扳机。而格洛克手枪极为庞大的用户数量,也使得在概率上并不高的走火可能性,现实中例子比比皆是。还有习惯性作出验枪动作后,因为抽壳钩磨损,实际上并未退出膛内实弹,造成扣下扳机时走火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格洛克名气极大,用户极多,甚至有其他品牌手枪在广告宣传里,专门强调“不需扣下扳机即可取下套筒”作为安全性卖点,也算是暗戳戳的挤兑“友商”一把了。


验枪不仔细瞎扣扳机可能走火,那就真的会走火。


两个手柄靠太近


飞行器,尤其是作战飞机,其空间与重量都要斤斤计较,座舱空间更是被各类开关手柄占据。在一些飞机的座舱里,“座舱盖开关手柄”旁边往往就是“起落架操纵手柄”的位置。所以我们有时看见飞机以滑稽的姿态“跪”在地上,却并不像前起落架故障而迫降的案例那样磨坏机鼻,就是因为飞行员想开座舱盖,结果却意外把起落架给收起来了。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相比起飞时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经过长时间飞行,特别是高强度训练飞行乃至实战后,飞行员在降落时特别是停稳飞机之后,难免精神松懈。此时本想开座舱盖的手要是没摸准手柄,飞机就“跪”了。我军的解决方案是,给起落架操纵手柄的把手上,画上红白相间的显眼标记……而在外军战机上,当然也有自己的办法。


然而强如美军,一样出过上图那样的事儿。毕竟大国空军飞机多,飞行员更多。


能拉错的手柄,一定会拉错。


两头都能用的刺刀卡榫


法国步枪爱用棱刺,还被德国的FG-42学去了。棱刺的两头都有卡榫,不用棱刺时,可以将棱刺收纳在护木里。


MAS-36的棱刺收纳状态


MAS-36的棱刺安装状态


FG42的棱刺也是这个结构


在正常状态下,其两个卡榫,互为对方的解脱钮,收纳或展开棱刺时,按压卡榫能取下棱刺。


MAS-36棱刺的卡榫


既然两头都有卡榫……那么理论上存在把两支步枪拼接起来的可能性。理论上存在可能性,现实中就真的会有士兵这么干。


好玩吧?没玩过吧?玩够了吧?打开吧!


问题在于,由于此时另一个卡榫也已经固定到位塞进去了,也就是没有解脱钮可以解脱了,棱刺没法拆下,两支步枪彻底连在一起了!常规的拆卸分解方式对此无解,必须破坏其中一支步枪的套箍,才能将两支步枪分开。


1951年10月,法军的轻武器军械官方备忘录里(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事情闹到上级下通报了),就提到有两个法军士兵这么干了,导致他们的步枪连在一起无法拆除了。



解决方式如上图,法国人在所有棱刺上加了一个孔,如果又有人犯傻把两支步枪连在一起,只要将棱刺座的孔和棱刺上的孔对准,再拿击针捅进去压下簧片,就能将两支步枪分开——用击针去捅,是法军通报里写明的方法。


如果一杆棱刺能将两支步枪连在一起,肯定会有人去这么干。


小结


以上种种“墨菲法则”的情况,往往会导致特定武器型号获得负面评价。也总有一些人会反对这些负面评价,这些人包括但不限于:


这一种武器的拥趸;

并不需要实际使用这种武器上战场的看客;

并不需要实际使用这种武器上战场的高级官员;

并不需要实际使用这种武器上战场的技术人员。


军队依然是人员组成的,人员素质总会有良莠高低。普通军人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操作上机械粗暴些;哪怕是受过专业培训的军械人员,依然可能疏忽大意。


更不要说,他们可能在战场、演习场上操作武器,心理压力不小;操作环境未必窗明几净光线充足,光线可能很昏暗、环境可能很杂乱;工作负担很可能过重,有人员疲劳、精力不济等原因。


也许可能真的有无论何种环境,行事永远一丝不苟,绝不犯错的个人;但不能期望一个组织、一个群体的全员都有这样的素质。因此武器装备,乃至扩展到电子、机械设备,设计团队一定要提前想好应对措施,搞好“防呆”;比如说前文提及的勃朗宁大威力弹匣保险。


Ross MkIII步枪枪机框后来外加了一个插销,防止枪机头被错误安装

但Ross MkIII步枪实在是恶病缠身,难以救赎


而用户面对明知有“瑕疵”却一时不得不用的产品,也不能头铁,一定要想办法努力避免伤害,通过在日常训练中加上一份额外的小心——比如在战士验枪后,由干部和士官逐一复查轻武器枪膛,确保安全——形成良好的习惯,降低真正上战场时出问题的可能性。


说回设计方,如果事先未及预料,事后就要积极聆听用户回馈,迅速着手改进。比如前文所说的法国MAS-36步枪在四棱刺上钻一个孔,防止两支步枪被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有效的反馈措施。开个玩笑,就算打起仗来还有人这么搞,只要还有办法把两支枪分开,起码还来得及往刺刀上挂白布嘛。




周六依旧休息,还请新老读者周知。


欢迎使用(支付宝)赞赏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