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歼-20领衔的四机同框背后:混编不容易、“跳级”更不易

帧察 帧察点 2020-09-14

【上期内容:2019中国火箭军发射100多枚导弹远超美俄”,是谁弄的大新闻?



在今天空军发布的新年度飞行训练影像志《2020,奋飞在春天》中,首次出现了歼-20、歼-16、教-10和苏-30四机同框的场面。这四种机型来自四个厂家:成飞、沈飞、洪都和俄罗斯共青城;而它们配用的四型发动机,也分别来自中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三个厂家。


▲难怪很多人看到这图之后感叹“后勤可咋办”


不过在空军某飞训基地及其前身部队——11航校和飞训中心历史上,一个单位同时保障四种机型的事儿也不是第一次了。当然,最早那个时候的四机保障——相对普及的歼-6,我军首款两倍音速歼击机米格-21F-13,仅少量装备、配备西方航电的歼-7ⅡM,以及当时还是新机、故障频繁的歼-8白/Ⅰ,其难度和今天的四机保障相比可谓各有各的难处。


▲2008年1月,该部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空军首批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


不过无论在哪个年代,多机种保障能力都需要机务、航材、四站和弹药等往往被统称为“地勤”的这些不同专业保障人员的密切配合。根据空军作战和战备航空机务保障细则,多机种保障能力分为四级:一级最为简单,完成不同机种的加油、充气、安装减速伞和再次飞行前检查即可,比如不久前的第三次和第四次武汉空运,就检验了天河机场的一级多机种保障能力。


▲大型民用机场强大的吞吐能力,使其在战时也具备很大的多机种(特别是大型机)保障潜力


二级则在一级的基础上,需要具备为各机型装填炮弹,吊挂航弹、航箭、副油箱等外挂物的能力,并完成相应的机务准备,保障飞机的战斗出动空军织日常性的小规模多机种实弹演习时,所单位必须具备二级保障能力


▲换言之,空军大部分旅(团)机务大队都应具备一、二级多机种保障能力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无论是参加开放日(航展)还是日常演习,一般用时都不长,强度也不大,任务单位只需挑选少量状态最好的飞机转场过去即可,因此一级和二级保障能力并不包含为这些“外来户排除障、更换发动机等辛苦活儿。而到了,比如说对台重点作战方向的一线场站,前来轮战的部队一呆那都是按月算的,起码的排故换发必须玩得转,也就是得具备三级保障能力。


▲按军改前的规矩,具备三级保障能力的就已经是大家常说的“重点部队”、“甲级场站”了


则在三级的基础上增加了定检工作能力,说白了就等于做到多机型在本场的长期保障。随着空军改革换装的推进,虽然多数装备单座机的航空兵旅(团),其单座机基本是同一机型,但像歼-11搭配歼-11BS、歼-10B/C搭配歼-10S,这类单双座机同属一个系列、而技术细节的差异已经相当大的例子确实很多;因此目前空军对这类单位的机务大队要求也比较高,即通过从两个机型保障向多机种保障的拓展训练,在从三级向四级进化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战时多机种基地化保障。


▲使用苏-30作为搭配苏-35的双座机,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这支“重点部当然也要具备多机种基地化保障能力


而平时就有两个以上机种保障任务,必须具备四级保障能力的,也就是近年来那两支上演多机型同框的神秘之师——空军某试训基地和空军某飞训基地。前者不仅麾下有包括歼-20、歼-16和歼-10C这“三剑客”在内的多种机型,而且每年都要为了“金头盔”和“红剑”等大小任务忙活;后者则常年承担新机部队新型教官培训任务,来自不同单位的新机齐聚一堂的场面也是日常。


▲对于升级便捷的新机来说,同一机型内部因批次不同、升级时间不同,导致机载设备软件版本不一致的情况,也是新时代多机种保障的新问题。所以这两个领先换装“三剑客”的单位,也是这轮基地化改革从编制体制层面、向多机种综合保障层面推进“种子”单位


如果对比这两个单位的话,受困于硬件设施上的客观差距、重点部队各自繁重的战备任务(这一点与试训基地这类单位区别很大)、乃至机务人员的单一机型专业培训习惯等因素,有不少部队距离四级多机种保障能力尚有差距,仅以保障资源为例稍作展开。首先受编制规模限制,部队的加油、牵引、充电和制冷等保障用车辆设备普遍数量有限,要想缓解多机种进驻后的保障压力,就亟需提升其通用性。


▲在冷战中建立起成熟培养模式的美空军驻欧部队保障力量,在人员培训过程中,就注重教学除美制军机之外北约国家各主战机型的维护知识,加之北约内部在保障设备上相对标准化,使得其多机种保障能力非常全面。图为驻德美军拉姆斯泰因基地内的多种大型机


而且考虑到战伤抢修等因素,战时多机种保障对航材的科学储备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随着与各厂所沟通的加强,新机部(件的供货渠道总体向好,但已停产的老机航材筹措问题仍然影响着多机种机务保障工作——假如战争明天爆发,老机们显然不能就此置身事外,而它们较短的航程,又意味着往往需要部署到前线机场与其他机型共同战斗。另外,新老机型军械弹药不通用的问题,也给供应保障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供苏-30等重型歼击机使用的机棚,理论上在停放歼-7和教-10这类轻型战机时往往可以塞下两架,以充分利用外场空间。但飞机不是停进去就万事大吉的,同棚双机保障的组织实施等细节,都需要制定相应的专业法规去规范


所以相对来说,虽然其确实硬件条件更好,也长期有着同时装备多型飞机的经验,但作为一支仍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部队,训基地下属某部混编的机型新老结合,在空军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因此其组织多机种保障的经验,对于朝着四级多机种保障能力迈进的各部队来说,仍然非常重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人民空军的拳头机型长期南征北战,服役已经20年的苏-30与新贵们这场“同框背后,也少不了保障力量的付出


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尽管当时采用的不少办法仍然着囿于现有制度下临时性成分,如因难以扩充机务大队规模,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机务中队当做“小号机务大队”建设;又如抽调技术骨干优先保障新机——当然这也是各部队的传统了;但其中仍然有多项举措,为空军后续建设具备机种保障能力的现代基地时的重要参考,并助推了多个兄弟部队的战斗力建设


▲比如近年来的一批“多机种保障基地”,拔尖的就做到了中士以上士官人人具备同一专业8种以上机型、同一机型4种以上专业的保障能力


例如机务训练中心负责对机务人员维护新机型的能力进行考核认证时,不仅保证人人持证上岗,而且如果持证者因故有一段时间未参与维护新机,重新上岗时必须组织对应时间的带教考核,才能重新持证;另外充分利用歼-20、歼-16等新机先进的总线数据系统,让这些数据不止能在出故障后帮着排故,更能通过它们制定飞机的数字化档案,对飞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状态进行科学预估,减轻机务人员压力。


▲航空兵新机保障所需的工具、设备和外挂物成倍增加,还有大量的专业设备,这都需要对原有的厂房库房进行扩改建。下图为国产航母上使用的麦克纳姆轮弹药车,相比空军歼-16部队使用的麦克纳姆轮弹药车(上图)又有改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都知道歼-20表面有着隐身涂料,因此维护时为了防止划伤,所以机务人员在飞机表面维护时必须按标准采取诸如鞋套之类的保护措施;那么在维护“粗犷”的苏-30时,是不是就可以和以前一样呢?答案是,一样要按标准上齐全套防护。这种看似多余的制度,其实是潜移默化地提升人员工作心态的一部分——不是因为哪一型战机需要我们这样穿,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职业标准要求我们这样穿”。


▲随着歼-16新批次的批量换装,其带有一定电磁隐身效果的涂料也需要更高的维护标准


当这些软硬件层面逐渐提升之后,它们的载体——常为军迷们津津乐道的“美式大基地”,其实究其建筑结构本身,只要周边空间足够,对于基建能力从不需要怀疑的中国来说并不是多大的难题。近年来在各战区空军,作为多机种保障基地的一部分,已经出现了多个设施较为完善、开始部署多种机型的板式场站。相信在保障能力逐步完成配套之后,这些“中式大基地”的未来潜力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欢迎使用(支付宝)赞赏码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